山医风光的时候,没赶上,只是每每听老教授们谈起来,眼神里流露着自豪
现在的情况,说句公道话,在全国地位真的大大不如从前了,当然很多学校都有衰落的迹象,比如湘雅、协和,
衰落的原因很多,比如济南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这会影响到人的去留,
但不能否认风气也是个问题,当然其他省市也存在裙带关系之类,山东和东北风气还是更重些,
毕业签约时间的早晚就是这种风气的部分反映
然后,我觉得教学是有问题的,遇上教的用心有趣的老师用一只手就能数上来
学生气氛也太沉闷,大部分社团没什么作为,仅仅是少数人捞政治资本的地方(我在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也许有不同?)
学生出来以后不太爱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对今后的发展是大碍
我记得以前给任课老师评分的时候,班长竟然提前跟大家说要打高分
我觉得缺乏师生之间的主动沟通交流,其他学校往往是班级有组织的跟任课老师沟通,师生很融洽
大的气候,比如把济南搞成特区直辖市这样的工程,我辈还做不到,能做的只有好好努力了
如果一直在问山大给了我什么?也许山大并不会带给你投简历时的优待;
那我们应该时刻问自己能给山大带来什么?不管去哪里。
说这些是不是听起来很理想主义,很不符合目前社会价值趋向
但是看看真正的牛人,不是为了多拿药代些回扣而活着的,
而真到了他们的层次,有钱是很容易的事情
钱这个东西就是贱的很,越追求它可能越不理你,追求别的东西,它自然会来
当然,生活有时候是现实的,甚至是残酷的,
可以理解消化科的医生读本院李主任的博士,而不读协和钱主任的
每个人背景条件,抱负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选择同时意味着放弃了一些
有很多人因为考博而改变了命运,我知道一个专科生,经历了升本、硕博,留在阜外心内科
而且很受主任器中,留到阜外不很难,留在心内也不是非常难,最难在在那里能得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当然也有人考了博,最后竟然失业的。谁也不能保证哪种选择就百分之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