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致癌机制
乙肝病毒(HBV)致癌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子途径使肝细胞生长失控而导致癌变。HBV感染↘肝脏炎症↘坏死↘再生↘硬化↘肝癌是常见的发病模式。
全世界有乙肝病毒携带者3亿多,每年可确诊25万-100万新的肝癌病人,大量流行病学的资料证实,HBV感染与肝癌关系十分密切,资料表明,HBV阳性标志越多,发生肝癌的危险愈高,说明HBV与肝癌存在剂量效益关系。前瞻性观察结果,凡有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其肝癌发生率比阴性者高202倍,而HBsAg携带者与其他肿瘤无关。
HBV感染的致癌性有:(1)病毒整合。(2)X基因的反向激活。(3)抑癌基因P53变异。(4)癌基因或生长因子异常。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多种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多种基因异常的结果。
通俗一点:
关于乙肝病毒致癌的机理现在认为有以下几种:
(1)肝炎病毒的基因融合于肝细胞的基因中了,我们在医学上称之为“基因的整合”。使肝细胞发生变异。
(2)肝脏炎症的不断刺激,使肝细胞发生变异,不断地再生,即“再生过度”。
(3)正常的肝细胞也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衰老的细胞死亡,被新的细胞代替,这叫做“细胞调亡”。如果应该凋亡的细胞由于肝脏炎症的刺激而不凋亡,就形成了肿瘤。
(4)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会不断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如免疫功能异常,不能清除异常细胞,则发生肿瘤。
因此,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调节机体免疫,清除体内病毒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