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该帖部分图片幅面较大,建议点击后单独浏览岳家山站
四等站,建于1977年。离广汉站65公里,隶属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分局管辖。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仅办理整车磷矿和石灰石发送。
——摘自《百度百科》
广岳线,东起广汉,西至岳家山站,全长65公里,是专门为开发岳家山一带磷矿石而修建的一条支线铁路。1999年8月,因特大泥石流掩盖岳家山站,致使车站封闭,相邻的木瓜坪站便成了终到站。时隔8年,我们沿着这条鲜为人知的线路前进前进前进……
时刻表。
上图大家看到的8789和8790两趟列车在全国时刻表上根本没有,而且车票也是难得一见的非正式车票。我们回来时甚至不在站台上打票,而是上车买票。列车员手写站名或站数后,从票板上扯票出售。线路上包括起点和终点一共10个站,起价1.5元,加一站5毛,全价6元。到站后乘务员用地方话喊站,和现在的一些老式公交车一样。
这就是我们的专列了^_^
然后再来所说这趟列车,一直采取的是货搭客形式,一共就两节客车厢。如果不拉货或者是返程拉货,那么出发时全列加上车头一共三节车,一般就这样的规模,堪比专列。车厢上没有开水,靠乘务员使用热水瓶打水放在车厢里供乘客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这开水质量在全国铁路上应该算上乘,特别从山里出来的车次。当地人当然饮用的是上等的山泉水呢。
沿途登车
一会列车就出发了。沿途直接就在正线上停,不靠站台。停车后,不断有人扒车登乘,列车员只当没看见,在车下聊得火热
2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终点站——木瓜坪站。此时已快晚上9点,我们当晚就住在当地的农家旅店。我们住宿的那户人家就在车站旁的山腰上,所以第二天一早,木瓜坪的全貌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站上向北端望去。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西面(左边)山坡上那块儿

木瓜坪处于深山峡谷之中,这里四季水气弥漫,植被异常繁茂,著名的“特产”便是青苔。屋顶上、地面上和枕木上铺着厚厚的青苔,不注意就会滑倒。这里雨水充沛,有当地人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要下雨。气候也因此极其潮湿,晚上拉过被子,几乎就和刚从甩干机里出来的一样,于是只好插上电热毯,加上电吹风使劲吹热风才烘好。雨衣、雨靴和电热毯便成了这里的“三件宝”。
全站。
矿区
小水电
这里是个典型的矿区,我们起床后先出去逛了一圈。
隧道
待了一会,发现云层依然很低,但是我们不愿闲着,带着雨具便沿着铁路向岳家山进发。刚走出不远,就遇上了木瓜坪隧道。
其实这条支线修建成本一点不低。因为一路全是山,铁路又沿河谷上行,只能逢山打洞见水搭桥。所有隧道的长度都在1公里以上,而长度过两公里的更是为数不少。我们为了体验穿越的刺激,回旅店取上电筒,一路穿越了木瓜坪隧道和马槽滩隧道,木瓜坪隧道只有1公里多长,而马槽滩隧道则有2公里左右了。沿途的山平均海拔都超过一千米,所以沿路经过的桥都是又长又高,也是千难万险才修成的,据说当时设计使用年限是150年,哪像现在修的什么凤凰桥啊黑龙桥的,一会儿就垮了。
(未完)
[ 此贴被百川堂主在2007-09-07 13:5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