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展开完整界面) → 医药卫生 → 阅读文章(保留区)
Medicine 版 (保留区)
发信人: MaiK (我爱随梦飞),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使用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Oct 7 12:22:09 2005), 站内
你的医生朋友说法不严谨
在没搞清情况的时候就说医生黑也不合适啊,建议你还是改改题目
zz一篇文章
http://www.pcgb.com.cn/00001%5Cgb016.htm 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情况
早在80年代初,我国就生产出了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血源疫苗来自于HBsAg(+)病人的血液,毕竟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产量有限。现在我国已能用基因合成的方法,人工制造乙肝疫苗。安全、可靠、高产,已在我国广泛应用,达能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我国对新出生的婴儿普种乙肝疫苗;开展婚前检查,对一方HBsAg(+)的配偶, 接种乙肝疫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彻底消灭乙型肝炎这一害人的顽敌。
不取血化验就打乙肝疫苗行吗?
应用乙肝疫苗,主要目的是预防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应用是有一定范围的。有些单位和个人,不分具体情况,不分大人孩子,亦不化验血,普遍打乙肝疫苗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不合适的。这种盲目和滥用乙肝疫苗的作法应该避免。
一般来讲,在应用乙肝疫苗前,应该化验肝功能和乙肝的血清学。因为肝功不正常或乙肝血清学检查有问题,则不可轻易和不分具体情况再应用乙肝疫苗。
(1)如果肝功正常,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全阴性,则可应用乙肝疫苗。
(2)如果肝功异常,虽然乙肝血清学检查全阴性,也应对肝功异常找出原因,等肝功结果转正常之后再应用乙肝疫苗为宜。
(3)如果肝功异常,乙肝血清学的表面抗原阳性,则说明孩子已被乙肝病毒感染,无论是急性或慢性肝炎,均无必要再应用乙肝疫苗了。
(4)如果肝功正常,表面抗原阳性,说明孩子已被乙肝病毒感染,有可能是表面抗原携带者。此种情况也没必要应用乙肝疫苗来预防了。有人会说,这时打乙肝疫苗让孩子产生表面抗体。事实上由于孩子已被乙肝病毒感染都未产生抗体,再打疫苗一般也不容易产生抗体。
(5)如果肝功正常,乙肝血清学检查只有核心抗体阳性,其它全部阴性。此种情况也说明机体已被乙肝病毒感染,而未产生表面抗体,或浓度低,未测出。此时可以应用乙肝疫苗。
(6)如果肝功正常,乙肝血清学检查只表面抗体阳性,其它全部阴性。说明机体已被乙肝病毒感染过,并且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病毒已被清除,机体有了保护力,因此没必要再打乙肝疫苗了。
(7)如果未做血清学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查就应用了乙肝疫苗,也没什么不良后果,无论怎样,对机体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何谓0、1、6疫苗接种方案?何时复种?
为了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应间隔接种三次。初次接种要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最好于生后6小时内注射,初次接种后1个月及6个月各接种1次。国产疫苗每次剂量最好用30微克(尤其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皮下或肌肉。我们称此为0、1、6方案,是目前最常用的对新生儿普种方案。经验证明:30、20、20微克方案或30、10、10微克方案明显优于10、10、10微克方案。
乙肝疫苗预防注射后,其免疫力维持多久,与个体差异引起抗HBs产生的反应性有关。一般为3年左右,也有人统计平均18个月。所以,2~3年应加强注射1次(即复种),或多次检测HbsAg和抗HBs消失或滴度减低至10个毫国际单位/升以下,而HbsAg仍保持阴性时,再复种,直到入学前。而对高危人群注射后,绝大多数人免疫力可维持4~5年,故4~5年后再复种。
乙型肝炎疫苗重点应用于那些人?如何应用?
进行全球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要想控制乙肝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重点应用人群:一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为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一是危险人群,包括接触乙肝病人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的医护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
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1:10以上。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足量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接种者还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
注射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化验结果阴性者才可以注射,两岁以内的小儿如没有密切接触史,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一般要注射3次,时间分别是0,1,6月共三次接种,即0、l、6月免疫程序接种剂量为5μg(基因工程疫苗)。
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注射剂量为5μg,在出生后注射,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同时伴有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分别在出生后6小时及一个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并在出生后2,3,6月各注射乙肝疫苗5μg还有一种免疫程序,是将一般程序中的6月改为2月,在第12月再加强一次。最好在0月、1月和12月三次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在0月及1月2月、12月4次接种,可确保尽早的血清阳转和持久的保护作用。
近来,进一步研究了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能更有效地阻断"母一婴"或"父一婴"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后的未来的母亲可将通过接种所产生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传递给胎儿,如果她们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则通过接种在体内所产生的抗-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进入的乙肝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防夫妻间的"水平传播"。所以,有条件的妇女可以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接种不排斥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接种。两者结合更佳.。
1989年我国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全套生产线和生产技术,生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我国将以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取代血源灭活乙肝疫苗。
您会用乙肝疫苗吗?
应该使用哪种乙肝疫苗?目前市售乙肝疫苗有血源性乙肝疫苗、乙肝多肽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等。由于血源性乙肝疫苗有传播其它疾病(如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的嫌疑,我国目前主要提倡使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包括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两种。
什么人应该使用乙肝疫苗?一般来说,既往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通过抽血化验乙肝病毒多项指标,二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检测全为阴性者)都可以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但是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危状态的易感者更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他们主要是:全体新生儿及幼儿园的孩子;有职业危险的传染科、口腔科、血液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保育员等;使用血液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
什么人不应该使用乙肝疫苗?现症发病的乙肝患者或隐性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都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也就是说,经化验,乙肝病毒指标"二对半"中有一项呈阳性,证明己感染过乙肝病毒,则不必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对这些人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怎样使用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为10微克/每次,按0、1、6方案注射3针(即出生后4~8小时内打第一针,l月和6月后打第二和第三针);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分别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0微克、5微克、5微克,按0、1、6方案注射3针。以在三角肌注射的效果最好。皮下注射只适用于血友病患者。成人的剂量为每次5微克,按0、1、6方案进行。
为什么新生儿一定要普种乙肝疫苗?我国现有乙肝患者中的80%~90%由父母垂直感染而来,他们绝大多数是由产道分娩时感染的。最新研究表明,在出生后4~8小时内及时注射乙肝疫苗,约有80%以上的新生儿可以免除由父母"遗传"乙肝的危险。对于其他新生儿来说,及时接种疫苗也十分必要,因为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一旦感染,由于免疫缺陷,极易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或发展为慢性肝炎患者。及时有效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途径。
怎样知道疫苗按种是否成功?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后,抽血化验,如果"二对半"指标中的抗HBs呈阳性,证明接种成功。
乙肝疫苗按种成功后能管多长时间?要不要再打加强针?接种疫苗成功后,只要表面抗体一直呈阳性,则可证明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能力,抗体的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表面抗体阳性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都在5年以上,有的甚至更长,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每年复查表面抗体的情况,如果其滴度很低或已消失,则可再接0、1、6方案重新接种。
接种成功后,是不是永远不会得乙肝了?并非如此,极少数儿童接种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表面抗体,但仍患了乙型肝炎,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以演变成一种新的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株,既往的表面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预防保护作用。
摘自《健康报》
影响乙肝疫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疫苗种类:血源性疫苗与各种基因工程疫苗效果大致相同。与此关系不大。
(2)剂量:近期效果与剂量无明显关系,但从首次产生抗体水平和远期效果看,大剂量(30微克)效果好(尤其是阻断母婴传染)。
(3)注射部位:注射臀部肌肉,不如注射三角肌和大腿前外侧肌肉产生抗体效果好。
(4)单用乙肝疫苗与联合应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母婴之间的传播来说,联合应用效果好。
(5)与母亲HBeAg是否阳性有关:有人报告,大面积应用乙肝疫苗仍有5%~15%不产生抗-HBs或仅产生低水平的抗-HBs(不具有免疫力,无保护作用,<10mlu/ml),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母亲HBeAg阳性的结果。
(6)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有人认为,注射乙肝疫苗婴儿产生抗体与保护效果能力比成人强,而且迅速。年青人比老年人效果好。女性产生抗-HBs的阳转率比男性高。
(7)有免疫缺陷,产生抗体的应答能力显著降低。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样受到影响。
(8)另外,有可能与种族、遗传、免疫状况、营养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9)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产生的滴度越高,抗体维持的时间越长,保护能力的时间也相应的长。
乙肝疫苗能预防子宫内的胎儿被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所感染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对在子宫内已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婴儿应用乙肝疫苗预防是无效的。令人高兴的是,最近有文献报道,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在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被证实为子宫内感染的婴儿之后,分三组进行远期跟踪随访检查。其结果表明,应用乙肝疫苗虽然近期无效,但远期效果却很好。
跟踪随访的婴儿,一组是按正规应用乙肝疫苗组,一组是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一组是未采取预防措施组。
随访检查结果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一组婴儿,2岁时HBsAg转阴率为40%以上。乙肝疫苗组的孩子,1岁时HBsAg转阴率为60%以上,2岁时HBsAg转阴率为80%以上。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孩子,6月龄时HBsAg转阴率为80%以上,1岁时HBsAg转阴率近90%。而且在HBsAg转阴的同时,大多数产生了抗-HBs。
因此说明,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在子宫内的感染仍有一定作用,而乙肝疫苗联合高介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效果可能更快更好。
这一作用的原因和道理还不十分清楚,推测可能与新生儿期体内特定的免疫条件有关,接种疫苗和高介免疫球蛋白的通过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建立起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和清除作用机制。但这一过程和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彻底完全发挥出来,而不是近期就能奏效的。关于这一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接种乙肝疫苗并非一劳永逸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乙肝尚无特效药物,乙肝疫苗接种是目前唯一可靠的预防办法。但由于群众对乙肝疫苗接种知识不了解,加上有些媒体的不当宣传,使不少人认为接种乙肝疫苗就等于入了"保险",可终身不得乙肝。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我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 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一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一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一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一HBs滴度。若抗一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一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一HBs;若抗一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一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一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一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总之,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一HBs滴度,并根据抗一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阈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一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皮疹、头痛、发热、不适、疲劳、流感样症状、呕吐、头晕、荨麻疹、瘙痒、关节痛、肌痛、腹泻和嗜眠等,发生率为1∶55500~1∶294000。极个别接种者有视力减退、嗜酸粒细胞增多、肾小球性肾炎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症状和疾病与重组疫苗的关系虽尚未完全确定,但应引起重视。从20多个国家研究资料综合分析,重组乙肝疫苗的安全、有效已肯定,除注射局部有轻度疼痛、红肿、硬结,偶有发热、疲劳、头痛外,未见有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有很好的耐受性,无严重副反应出现。有报道极少数对酵母或硫柳汞高敏者,在接种后有致敏现象,这种人群应禁用。
到目前为止,只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发现一例接种乙肝疫苗引发末梢神经炎病例。
接种乙肝疫苗引发末梢神经炎临床极为少见,其发病机制不清,但可能与患者感冒、抵抗力低、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
【 在 FaqFaq (问问)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去海淀医院接种乙肝疫苗,
: 之前第一道手续是化验,
: 这个医生给我开了2个化验单
: ...................
--
我爱随梦飞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9.66.117.*]
[返回版面(保留区)] [快速返回]
+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