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9楼crazy-3407于2009-09-05 23:24发表的 :科研型,临床型,很纠结...1.现在全国分的比较细的主要是北京和上海的高校,而且主要是名校,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名校才拥有真正的科研能力(当然分专业分科别),才会出真正的成果,然后申请出国,读postdoc(2~3年),再发几篇nb的paper,回来后进高水平医院或者研究单位,问题不大,过几年,就成为年轻一代的教授、博导了;2.现在的形势是:真正的科研型研究生才能在大医院站得住脚!做医生,干一辈子临床,不要害怕研究生这几年落后了临床型,临床技能不行,业务不行,这些都不要担心,等进了医院,只要不怕苦机会有的是(本科实习也一样),所以没有必要担心。但是,有哪个医生30~40岁甚至更大,会自己亲自跑到实验室干研究?不可能,他这一辈子缺乏的东西是你这几年赚的,值了。关于晋升,科研型绝大多数比临床型有优势,因为自己有高质量的paper,这是科研型的另一个优势。.......

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
1、
名校科研能力,
个别有很规范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的科室是很好的,
大多数普通科室的科研和所谓的非名校实验室没有太大差别。
基本是学生自己带自己。
科研如果毕业后如你所说出国继续做研究,
恐怕回来进高水平医院难度很大,
高水平医院指的是齐鲁省立这级别及以上的。
北京上海的教学医院,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
他们的教授,大多是从住院医做过来的,
科研也不差,即使差,也不会给外来人机会。
齐鲁省立,
就本人当时实习所见,
各科室牛人也基本是先立足于本科室,站稳了后再走出去的。
国外直接空降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科研人才来当主任,
见的真不多。
当然,近几年齐鲁省立是什么情况,不太清楚了。
见过国外回来找到高水平医院接收的,
但是是负责实验室部分的,做临床的机会不大。
而做不了临床,恐怕不是大家的初衷。
就本人观察,
北医、协和科研博士,
真正出国的真不多,
去向主要是找医院干临床、去公司。
原因其实很简单,
年代不同了,
大家不再迷信出国,
出国的前景并不看好。回来真正吊你的单位并不多。
国内有个位置比什么都好。
挣钱是第一位的。
这就如同本科就业还是上硕博一样,
03年以前,
山医优秀本科进协和、阜外都没有问题,
但是去协和、阜外读硕博,留下的是少数,留不下的是多数,
自然会选择本科就业做住院医。
真正去上硕博的,
一类是有机会就业做住院医,但是消息不灵通,错过了机会。
另一类是没有机会就业做住院医,对这些人来说,名校上硕博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上硕博不见得好过本科就业,这和出国不见得比在国内找工作好是一个道理。
纯粹靠自己学位、学历、科研实力成为领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