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心脏是利用机械的方法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以代替心脏的功能。人工心脏可分为暂时性,即部分取代心脏的辅助性人工心脏;长期性,即取代整个心脏的安全人工心脏。
(图)这种型号为JARVIK-7的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永久性植入人体的人工心脏。它在1982年12月2日被美国杜布利兹医生植入病人体内后,使病人存活了112天。这种人工心脏的最大缺点是需要由体外装置提供动力的能源
早在1895年,雅各德曾试制人工心脏泵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进行灌流。本世纪30年代,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法国医学家,因发明输血治疗法、首次完成器官移植和血管缝合术、发现滋养术等成就而荣获19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阿历山大.卡雷尔,与他的美国助手林德伯格共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心脏。这是一种暂时的辅助性人工心脏,实际上是一种体外循环机。卡雷尔和林德伯格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肺—“铁肺”的发明人。他们曾将铁肺植入病人体内,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1957年美国开始完全人工心脏的研究。索尔兹伯里首先阐述了哺乳动物体内埋植机械的“人工物”代行机体器官机能是可能的观点。麦卡布展示出用氯乙烯树脂研制的人工心脏模型。真正的研究工作是由克夫和阿久津哲造开始的。1957年他们开始了有关人工心脏的基础研究。1958年制成塑料的人工心脏,并进行了以人工心脏置换狗心脏的试验,但这只狗只活了90分钟。
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之后,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人工心脏用于人体。1969年,一位患有心脏肿瘤的患者在手术后心脏停止跳动,必须马上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在未找到捐赠者心脏之前 ,暂时以人工心脏维持其生命长达64小时,直至等到捐赠心脏为止。但在捐赠心脏移植后32小时,患者还是去世了。尽管如此,它已证明,作为暂时性、部分取代心脏的辅助性人工心脏已基本取得成功。
1982年美国犹他大学的杜布利兹医师为患有心肌病的61岁男子装设人工心脏。此种人工心脏外部有驱动装置,患者借助管子与机器相连接,可长期使用,这种人工心脏是完全人工心脏,患者手术后存活了112天。
人类的心脏是具有精确控制作用的精致器官,它的生理机能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现在,作为临时取代心脏功能的人工心脏已可以在许多医院中看到,并得到大量使用。但完全人工心脏仍在研究阶段,使用起来有很多不便之处。未来的人工心脏将驱动装置小型化并埋入人体,使用者无不适感觉并可自由活动,要达到这一步还需克服许多困难。
(图)正在进行动物实验的人工心脏的血液泵。这个血液泵放在动物体外,用于代替心脏的功能
(图)人工心脏的主体装有人造心瓣膜,人造心瓣膜为一个圆板且呈60度角开口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