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83阅读
  • 2回复

[杏林风采]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山医校友杜冠华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5-12-19
杜冠华,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12月生,山东滕州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78─1982 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6─1989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1998 年University of Liege, Belgium博士后,研究神经生物化学。1998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1998年回国后主要从事药物发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特别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神经药理学和心脑血管药理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 近几年来,主持完成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1035计划、科技部公益重大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主持完成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经初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研究的技术体系,开展药物筛选工作,为本单位和国内科研机构进行药物筛选60余万样品次,发现一批具有研究开发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深入研究阶段。 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实验药理学》、《组合化学原理、技术及应用》、《神经精神疾病合理用药》、《内分泌代谢疾病合理用药》、《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中国药学科学发展战略与新药研究开发》、《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等20余部。还兼任《医药导报》副主编,《药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国外医学.药学分册》、《过程工程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Marine Drugs》、《中国药理学通报》、《基础医学与临床》、《生物信息学》等刊物编委,《Life Sciences 》审稿人等职务。


http://www.news.sdu.edu.cn/html/1602/145050.html
杜冠华教授谈教育
学生记者 王勇 2005-06-16 14


  最近,杜冠华教授随山东大学北京医学校友访问团回访母校,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令记者叹服的是,杜教授不仅仅在药理学领域卓有成就,而且对大学教育也有独特的见解。

谦逊的开场白

  记者:杜教授,我手里现在拿的是您的一份资料,这上面记录了您这些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记录了您为我们国家药理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的?
  杜冠华:少谈个人吧,不是谈药理学吗?我也是咱们学校药学院培养出来的。提点药学教育、药学发展等等这方面的问题,我谈谈观点,个人宣传没多大意义。尤其是对同学们,文章是给同学们看的。我的建议是,首先是要对同学们起到某些启迪作用,我可以介绍一些失败、挫折的教训啊,成功的经验啊,也算是我对母校小小的一点回报。就说生平吧,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大家肯定不会这样走,是吧?我的成就,也谈不上成就,确实是谈不上,就是做工作平时认真了一点,比别人多做了一点,或者说被大家认可了一点,大家都说:杜冠华做的还不错。就这样,有点成就了。

关于研究生招生与考试

  记者:杜教授,您太谦虚了。我校医学院、药学院高年级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早就在网上看过您很多的资料,听说您过来,很早就跑到报告厅想见识一下您的风采。您现在也是学校的硕士生导师了,请您谈一下您对考研方面的看法?
  杜冠华:就考研来说,咱们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药学院考药物所,如果是考硕士研究生的话,相对来讲难度比较大。第一,招生名额受限制。我们每年一个导师只招一名学生,像我们博士生导师还不让招,招的话要招直博生。去年在药学院就收了一名学生,跟着我做课题呢。第二,大学与研究所侧重不同,大学生应考研究所的考试往往不大对路。大学老师认为是重点,在我们来看可能就不是重点,它不作为研究对象,就不是重点。所以出题思路上有些出入。但只要你基本知识学扎实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们考试不会太偏,偏题怪题肯定没有,一般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加以深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思路问题。研究所老师都是做研究的,是根据科研思路出题的,学生答题时完全靠书本上的知识,分数就上不去,你要发挥一点,可能就会好一些。硕士生招生基本上就是这些情况。博士生呢,就不是太难了。第一,我们是注重博士招生,适当的限制硕士招生。如果是考博的话,我想对于考协和的话,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第二,博士生的考试,是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出题,这一点呢,我们老师出题时要讨论,不是看你背没背会,而是如何能把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出来。我们这些年的考试,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女生普遍分数高,成绩特别好,男同学呢,成绩就相对较差。我不是指这个问题对与不对,从思维方式上讲,我们题出错了,有些问题。它不是很适合于男生,比如说,背书的模式。至少,我们要出到男女生比例平分秋色,这样我们的题才出到够水平了。其实呢,这些老师出题时肯定是想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同学们整个来讲,真正能按能力体现出来的,还是比较少的。还是按书本上的知识来答,那老师打分时呢,也只好看谁背得好就给谁高分了。结果呢,就造成了这个现象。当然了,现在考研的比较多,题目方面,老师会尽可能考察综合水平,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综合理解。

关于严谨务实的态度

  记者:我看过一些SARS期间对您的采访,您当时的言论不啻给满怀渴望的世人泼了一盆冷水,您能不能谈一谈您当时的一些想法?
  杜冠华:SARS刚肆虐那一阵子,在一次会议上,我发表了一些自己关于SARS的见解,可能比较尖锐。晚上就有人给我打电话,想问我几个关于目前SARS肆虐的问题,让我谈一下个人的观点。跟老朋友似的,我就跟他聊了聊。第二天就见报了,我一看,真是我昨晚说的那一番话。是我的观点,我坚持,我不怕见报。所以,白岩松采访我时,我对他说:这个采访有没有限制?现在是非常时期,如果国家是为了稳定民心,那我们就出台一些新闻性的报道,说我们研制的治疗SARS的药快出来了,等等。他说不用,我们国家就是实事求是,科学的公布事情真相,你就说说你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我就说了。有关SARS的疫苗当时肯定出不来,3个月、5个月的研制时间缺乏科学的依据,研究成功真正能应用的SARS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现在Ι期临床实验刚刚获得成功。这是科学的态度问题,必须有一个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学生学习,更要端正态度,还要学会思考问题,放开思路,做科研要动脑筋,这个很重要。最近,我在《中国科技信息》上发了一篇小科普文章,题目是“警惕科学的误区”。前段时间,流传炸土豆条中也含致癌物质,叫做丙稀酰胺。我就说了,第一,是我们的科学出了问题,这是肯定的,大家没有一个科学的观点。它那个含量还远远达不到致病的标准。第二,我们的哲学出了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哲学没有好好的发展,大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存在某些不规范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教育也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地普及科学知识,不仅要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也需要普及一些能够指导科学思维的科学知识,以便我们在各种问题面前,能够有正确的思维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于大学教育的见解

  记者:您为制订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力图为中国培养更多年轻的药理学家。不仅是个药理学家,而且还是个教育家,您认为刚才所指的“指导科学思维的科学知识”,是指人文主义教育吗?
  杜冠华:说到教育了,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开设了自然辩证法、马列主义这些指导科学思维的课程,但很多同学不认真学,那些东西对你将来工作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它是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带的一些博士生,这方面的素养很高。他考虑问题的方法对了,你点到了,他就能给你做好,而且还能给你创造,甚至还可以发展。有些学生的思维方法就不对,你给他说得很清楚,他勉强可以做,但是真要创造,他准会偏,而且那个偏肯定是失败的偏。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给他制定方案,你一定不准走样的给我这样做,为什么呢?你先规矩规矩,把你的思路规矩到我这里头来,然后再做,再创新。这些基础课尤其是唯物论、自然辩证法,我们这些学医学药搞专业的,有人对这些东西可能就不太重视,那他将来的发展准受障碍,发展后劲受影响了,以后还要拿出时间来积累这些东西,你不积累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
  所以这些指导科学思维的课程对于搞研究的来说,尤为重要。这种课程也不用你下多少功夫,只要你自己上课认真去听了,去领会了,去学活了,就掌握了。
  记者:您感觉大学阶段,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是哪方面的能力?
  杜冠华:我感觉首先本科课程你得学好了。要听课,有些课同学们不愿意去听,因为他们没有领会,不领会就等于白学,白学还不如不学。对吗?他没下功夫,当然领会不了。我当时上大学的想法就是:我不能浪费这个时间,老师在那儿讲,很辛苦。我上学之前也做过老师,学生不听课,那我心里是有火的。即便我不愿意听他的课,我也在里面捕捉一些珍贵的东西。他可能讲得很不好,但是肯定也有你值得学习的东西,沙子里面也有金嘛,更何况这些老师都是备了课的。仔细考虑一下,这个时间我要是在那儿背外语,第一,这个课我肯定听不好。第二,外语我肯定背不好。第三,还提心吊胆,给自己找不愉快。我们当时77级、78级可是很珍惜上大学这个机会的;会听课,利用好上课这一段时间,利用好这些老师在这个地方教着你,有这么多可学的东西。学什么呢?学老师所用的教参吗?肯定不管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在哪?道在业中,老师的传道是在“授业”里面,得道是看怎么领会这个“业”。包括宗教也是这样,你有这个悟性,你就能得道成仙,你就能修成正果。科学研究就是这样,老师一样讲,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同学们听得晕晕沉沉,可是有几个人就是明白,明白什么?不光听会了,而且还明白老师的道在那里。可能老师讲道时并不刻意去讲道,他在这个过程中传授的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的“道”;要背书,必须要背,所谓的“背”是要把知识记熟了。知识很重要,包括一些公式、规律,要记熟了,脑中要形成一个实例。当你做这类事情时,这种例子就会起作用。这是基础,你说这个楼你设计得很好,没有砖你怎么盖啊?其次,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科学能力的训练,全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思维方法。大学生跟高中生为什么不一样?区别在哪?知识吗?不完全是知识,还蕴涵着其他一些内容,思维方式啊,科学观点啊等等。我经常跟学生们讲,要有整合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动手能力,也就是科学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你不可能只学,不交流,一个科学家不会表达工作肯定做不好,首先反映的就是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其他个人表达能力,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生舞台上你要能表达出来。所以,各方面的能力,哪方面有欠缺都不行。比如说说话,别小看说话,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很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需要将眼、耳等信息渠道得到的信息整合到大脑中,再通过嘴来表达出来;比方说写作,写作也是表达,我的博士生复试时是要考写作的。去年,我定的题目是:面对SARS的思考。题目够大了吧?SARS可以涉及到很多知识,包括病毒学、预防、免疫、保健、药学等各方面,你都可以用,随你写去。我看的是条理性,逻辑性,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你知识运用的能力。看的就是你怎么用,用得怎么样。写得一片混乱,那样的博士我肯定不要。还有一点,要踏实!做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浮的。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显示自己有些能力、有些知识,盲目批判,对很多事情都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批判是高明的。是的,批判是对的,证明你有批判的能力,但是须知:盲目的批判就是无知。你批判要有证据,有建议,这样的批判才是高水平的批判。比方说,你认为黑格尔的唯心论不对,你要有不对的理由,你倒好,还没读完呢;这课不好,你不想上,你要说出哪地方不好,能讲明白吗?还没学会呢!这样能行吗?不行!真正把一个东西看透了,即使它不好,你知道它不好的地方,到了这种地步,你批判时也受益了,也就达到学习的目的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sdum
发帖
1490
啄木币
3792
鲜花
6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12-19
嗯,报告我听了.印象很深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12-19
下面是引用sdum于2005-12-19 18:04发表的:嗯,报告我听了.印象很深

呵呵,我和他聊过。他很多学生是山医的。
我昵称他为“阿杜”,当然是背后说了。
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