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81阅读
  • 8回复

我是铁杆中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2-17
简介 ······
  这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中医学术著作。撰写人是湖南著名的医史文化学者、中医临床名家。作者出生于名中医世家,当过中医学徒,具有研究生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学术研究30余年,将其大半生心血熔铸一炉,撰成本书。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学术篇,主要从东西方文化、哲学、历史、科学史、医学史的角度,对中医的科学道理、中医的优势所在、学好中医的诀窍、中医问题的症结、中医改革的方向、中西医结合的前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下卷为临床篇,对中医具有治疗优势的各种慢性疼痛、慢性炎症、病毒性疾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失调与功能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7大类30多种病症,系统介绍了自己的诊疗经验和用方心得、治疗心得、用药心得。病案真实,体会独特,有画龙点睛之秒。
  本书用第一人称写成,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读书临床所获为主要线索展开。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文笔优美,细节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不仅为希望全面了解中医的众多读者铺设了一条入门之径,而且为广大中医院校的师生、中西医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厚重翔实、见解独到、回味无穷的临床读物。

作者简介 ······
  彭坚,湖南省长沙市人,祖藉湖南岳阳县。出生于中医世家,1971~1976年跟随伯父彭崇让先生(1902~1978,原湘雅医学院中医顾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学徒,1979年考取医学史硕士研究生,师从周贻谋教授。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2-17
第一篇 一个铁杆中医的心路历程
  
  一 我的学徒生涯
  1 家学渊源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却并非书香门第,祖上是农民,原籍湖南岳阳彭家大垸。清朝道光年间,曾祖父彭吟樵不满包办婚姻,从老家出走,一担青菜挑进长沙,成了城里的“打工仔”。有一次,看到钉马掌的工匠在削马蹄皮,突发奇想,他将削下的马蹄皮放在新瓦上焙枯,调上冰片、麻油,试着用来治疗臁疮:这是一种当时劳动群众最常见、最不易治愈的小腿胫部溃疡,俗称“烂脚杆子”病。岂知真的有效,一炮打响,由此起家,俨然当起了“外科医生”,当然,按大清律例,现时标准,只能算作“江湖郎中”。从此,彭氏医生的招牌在长沙市白马巷64号一挂就是七十余年,直到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烧起为止。
  祖父这一辈,有五人行医,以大伯祖父彭韵伯的名气最大。他专攻叶天士的学说,一部《临证指南医案》,读得滚瓜烂熟,用得出神入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军阀何某的父亲得了病,老爷子从乡里头次进城享福,不到半月,即卧床不起,高烧不退,群医束手。伯祖父以上等高丽参一枝烧炭、加保和丸煎汤,一剂而热退身凉。明明是一个消化不良引起的“滞烧”,用几分钱一帖的消滞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偏偏就难倒了众多名医,不知如何既能照顾到病情,又能照顾到大人物的面子,让善于玩“脑筋急转弯”的伯祖父捡了个便宜。经何某一褒奖,伯祖父于是乎就“饮誉三湘”了。
  我的父亲排行第四,学医的是二伯、三伯。二伯彭崇让生于1902年,家境贫寒,只念了四年私塾,全靠博闻强记,苦读成才,青年时即医名鹊起。五十年代初,本拟调中国中医研究院,恰逢得了肺结核,未能成行。后来入聘湘雅医学院,担任中医顾问,教授,1959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导师。二伯曾多次为胡耀邦、叶剑英、王震、陶铸、杨得志等来湘的领导人看病。徐特立先生的夫人患有一种西医称作“癔病性昏厥症”的疾病,得病已经四十余年,每次发作即昏不知人,遍访全国名医,用任何药物都无效,过几天就会自动苏醒。1964年初,徐夫人在长沙发病,二伯用黄芪一两、防风五钱,浓煎鼻饲,半个小时就醒了。徐老先生大为惊讶,问为什么会有效。二伯回答:这个病中医古籍有记载,名“尸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晋国大夫赵简子得的就是这种病,扁鹊凭脉断定三日后复苏,未尝用药;《旧唐书.许胤宗传》中,柳太后得此病,御医许胤宗用黄芪、防风煎汤数斛,置于床下,熏蒸而醒,中医古代最有名的医案、明代的《名医类案》,将这个医案列为全书的第一案,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新瓶子装旧酒而已。听后,徐老先生感慨不已,不久,亲自提名二伯为第三届省政协常委。
  对于先人的这些轶闻趣事,虽然从小耳熟能详,但到后来从事医学史研究时,我还是认真地考证了一番。结果发现:用马蹄皮焙枯治臁疮,方书未载;人参烧炭消滞,经传无考;即使是将赵简子、柳太后、徐夫人,千年故事一锅勺,也似乎有移花接木之嫌,不那么绝对科学严谨的。我这几位先辈,除了敢于实践、胆识过人之外,还有一股子灵性,也就是中医常讲的悟性,所谓“医者,意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与诗品中的心有灵犀、画论中的形神兼备、文章中的妙手偶得、佛学中的境由心生等等,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但悟性这东西,用讲究实证的现代科学方法,大概找不着形态,它却是渗透于中国古代文化各门学科的灵魂,而一个缺少悟性的中医,永远只能在低层次的临床实践中徘徊。
  也许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朦胧地意识到:中医与现代科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讲不清它的道理,但有时候,比能讲清道理的西医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支撑它的学科背景是几千年积累的成功经验,是临床实践,而不是现代科学手段。中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是一个神秘王国。
  2 入门之阶
  最初跨进这个神秘王国,远没有听故事那么开心浪漫。我开始为徒学医,已过弱冠之年,靠背书记诵的“童子功”,自然是荡然无存了,对中医的了解,也近乎一张白纸。作为老师的二伯父,递给我一本张仲景的《伤寒论》,嘱咐不许看注解,以免受干扰,要把原文反复读熟,仔细体会,直至倒背如流,全部印进脑子里,溶进血液中。二伯是有名的伤寒大家,平日里给学生讲述起《伤寒论》来,听说是口若悬河,纵横千古,这时节却来了个“沉默是金”,把我打入冷宫,令我独学无友。莫可奈何,我整日在《伤寒论》中遨游爬梳,苦思遐想,围绕着这本小册子,搬来一大堆中基、方剂、中药、内科著作,象无头苍蝇一样,瞎冲乱撞。王国维讲的读书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当年啃这三百九十七条简牍的真实写照。大约半年后,当我还在这两层境界中熬煎度日时,二伯把我带上了临床,一经点化,全盘皆活,我逐渐明白了《伤寒论》的价值,享受到中医思维的乐趣。当然,到蓦然回首,见灯火阑珊、佳人俏立时,己经在很多年以后了。至今为止,没有哪本书读得象这本书这么苦,也没有哪本书象这本书那样使我获益终生。

http://tieba.baidu.com/f?kz=289762879
离线灵犀一点
发帖
6537
啄木币
7085
鲜花
58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2-17
HAO 
离线xyzmoon
发帖
7033
啄木币
8336
鲜花
105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2-17
引用楼主车驰于2008-02-17 08:26发表的 我是铁杆中医 :简介 ······   这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中医学术著作。撰写人是湖南著名的医史文化学者、中医临床名家。作者出生于名中医世家,当过中医学徒,具有研究生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学术研究30余年,将其大半生心血熔铸一炉,撰成本书。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学术篇,主要从东西方文化、哲学、历史、科学史、医学史的角度,对中医的科学道理、中医的优势所在、学好中医的诀窍、中医问题的症结、中医改革的方向、中西医结合的前景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探讨。下卷为临床篇,对中医具有治疗优势的各种慢性疼痛、慢性炎症、病毒性疾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失调与功能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7大类30多种病症,系统介绍了自己的诊疗经验和用方心得、治疗心得、用药心得。病案真实,体会独特,有画龙点睛之秒。  本书用第一人称写成,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读书临床所获为主要线索展开。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文笔优美,细节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不仅为希望全面了解中医的众多读者铺设了一条入门之径,而且为广大中医院校的师生、中西医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厚重翔实、见解独到、回味无穷的临床读物。作者简介 ······ .......


去丁香园看看
多少所谓的中医毕业生哭爹喊娘的要干西医
只有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是不够
学中医的人不爱中医
学中医的人不尊重不重视中医
则中医必亡
发帖
941
啄木币
593
鲜花
4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2-17
中医就是西医治不了的时候拿来碰运气的东西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2-17
引用第3楼xyzmoon于2008-02-17 11:42发表的  :去丁香园看看多少所谓的中医毕业生哭爹喊娘的要干西医只有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是不够.......


看到了,很伤感的说。也有一点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否和管理的措施如何。就像康复医学专业,现在就不行了。唉,很伤感。
离线xyzmoon
发帖
7033
啄木币
8336
鲜花
105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2-17
引用第5楼车驰于2008-02-17 12:06发表的  :看到了,很伤感的说。也有一点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否和管理的措施如何。就像康复医学专业,现在就不行了。唉,很伤感。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中医还是力挺的
对于中医的扶持也是有切实倾斜政策的
毕竟号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但是看看中西医就诊患者的比例
民众用脚来投票
未来的中医是否会变为“大熊猫”的角色?
那是可悲还是可喜?
离线luke

发帖
8167
啄木币
34
鲜花
72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2-17
毛主席也是支持中医的
离线苇子
发帖
783
啄木币
4205
鲜花
8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2-21
引用第3楼xyzmoon于2008-02-17 11:42发表的  :去丁香园看看多少所谓的中医毕业生哭爹喊娘的要干西医只有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是不够.......

现在中医发展的确很慢  可能还是适应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