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03阅读
  • 2回复

[杏林风采]二院陈增海先进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12-01
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sdyw/2007-11-28/1196222043.html
山大二院陈增海先进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07-11-28 11:54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副主任陈增海的先进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医39年来,陈增海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处处为病人着想,时刻在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责任……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同行的敬重。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陈增海兢兢业业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报道。陈增海的先进事迹在山大校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以陈增海医生一切为了病人的崇高职业精神和道德风尚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做好各自的工作。
    陈增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骨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脊柱疾病、骨关节病、骨肿瘤、矫形外科及骨创伤等的诊治有很高造诣。在省内率先开展脊柱侧弯、人工全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和半侧骨盆切除置换等手术。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着5部。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期,我们将对陈增海的先进事迹做全面、深入、细致的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附新华社报道:山大二院骨外科医生陈增海:为了病人的生命相托

   
    新华网济南11月25日电(记者王娅妮)一天之中,陈增海的角色在医生和病人间不停转换。不久前初次见到陈增海的那天,早上8点半他就上了手术台给病人做手术,而趁着两台手术的间隙,他连手术衣没顾上脱就躺到了病床上给自己输液。药还剩下小半瓶,他就催促护士拔掉针头,匆匆赶回手术室,直到下午5点结束。
    今年56岁的陈增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从医39年来,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同行的敬重。
    去年8月19日,陈增海被确诊患了胃癌。医院准备尽快为他手术,他却惦记着一个预约好的病人。20日,陈增海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手术室,手术顺利完成。三天后,他躺在了“站”了几十年的手术台上,胃被全部切除。
    术后,陈增海只能靠每隔两小时吃口面包或含块糖维持体力。常人一口能吞下的面包,他要吃10分钟,咽一口食物甚至一口水都可能呕吐不止。
    今年3月5日,仅仅休养半年后,陈增海重新拿起手术刀。到10月底,他参与完成手术176台。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他在身体健康时的同期手术量。
    在学生眼中,陈增海脾气急,是个严厉的“老头儿”:手术中动作稍有不规范,就用钳子敲你的手;要是有医药代表和送“红包”的上门,他就更不客气。可对待病人,陈增海总是笑呵呵的。
    他的学生任鹏回忆:“在化疗阶段,老师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恶心呕吐不止,但患者找他看片子,他始终面带微笑,不流露出半点痛苦的情绪。”
    “对我们来说,病人是以生命相托的人,医生要对得起这种信任。”陈增海说。
    为了这种信任,他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79岁的金骅不久前摔断了右臂肱骨。因为老人有心脏病,手术风险大,几家医院都不愿收治,老人忍着剧痛找到了陈增海。陈增海毫不犹豫地让她住了院,第三天就安排了手术。
    为了这种信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哪怕不起眼的细节。医生常要用针头刺激患者皮肤来测试知觉,陈增海总是先把针头磨钝些,在自己手上试试,再去刺病人。
    为了这种信任,他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他首创“腰椎全椎板截骨再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用昂贵的椎弓根钉做脊柱内固定,每例手术能为患者省去1万多元。2004年,他完成的“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髋臼先天发育不良,费用不足2万元。而此前,用置换人工关节的方法做一台手术要花4万多元。
    “我今年70岁了,没见过这样的好大夫!技术高,人实在。”陈增海的“老病号”刘世凯这样评价他,“要是医生们都能像陈大夫这样,哪还有医患矛盾!”

{作者:王莉莉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2-02
和千医的新外主任王天祥(已故)相似,貌似王天祥一直就没怎么离开手术台。
离线001jqwb
发帖
210
啄木币
318
鲜花
86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2-04
“我今年70岁了,没见过这样的好大夫!技术高,人实在。”陈增海的“老病号”刘世凯这样评价他,“要是医生们都能像陈大夫这样,哪还有医患矛盾!”
  这话听起来有些别扭,好像医患矛盾都是医生的问题.我们医生当然也敬重陈老师,可难道我们非得达到陈老师服务态度和水平才能使医患矛盾消失吗?其它人就没有责任吗?
    我觉得很大程度是这种媒体不负责,不全面地报道要目前的医患矛盾负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