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5阅读
  • 0回复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unclewang
 
发帖
843
啄木币
2836
鲜花
15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2-03
“风火山精神”“唐古拉精神”“尖兵精神”……在青藏铁路建设的每一个工点,建设者都用“精神的海拔”与“物理的海拔”进行着日复一日的特殊较量。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建设者们所创出的青藏铁路精神,最终凝结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上。
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多公里,大部分处于“生命禁区”。在世界屋脊上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通道,把铁路大动脉延伸到西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千钧重托。
2001年春天,当修筑青藏铁路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时,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似地飞到各级组织和领导手中,有的同志还写下血书表达心愿。1.7万人的中铁二十局就有7000多人写了请战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和子承父志、夫妻双双上青藏的动人场面。
中铁一局铺架队有5位年轻的母亲,2001年上青藏线时,她们中孩子最小的2岁、最大的7岁,为了能听到千里之外孩子的声音,每人买了一部手机,但有了电话,却又怕打电话,因为一拿起电话,听到孩子叫妈妈的声音,就会忍不住流泪。虽然想家想孩子,但参建青藏铁路的机会也很难得,只好“舍小家、顾大家”了。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各单位努力培养和塑造各具特点的团队精神、战斗精神。如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的“尖兵精神”、中铁一局的“铺架精神”、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的“风火山精神”、中铁十七局的“唐古拉精神”等。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在全线广泛开展了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各参建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在青藏铁路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政府,抽调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建设、参建单位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最大限度地释放先进生产力,确保青藏铁路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全线先后围绕施工难点立项近80个科研课题,投入数千万元,在多年冻土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通风成套技术、冻土区桥梁桩基施工旋挖钻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全体建设者把列车旅行时间最短、设备“免维修”、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三项具体目标,经过努力,最终建成在冻土区时速可达120公里的一流高原铁路,是国外冻土铁路速度的2至3倍。中外冻土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冻土工程领域前列。
面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难题,建设者珍爱青藏高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全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在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段开展大面积草皮移植和种草试验获得成功,首开我国重大建设项目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先河。使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和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得到了有效保护,把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者的身体和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各参建单位也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做到“兵马未动,保障先行”,严格遵循高原规律。
各单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严格体检,在低海拔地区“习服”适应后逐步“阶梯式”升高,严格限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免费发放防寒用品和抗缺氧药物。同时,在全线建立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配置了先进适用的常规医疗设备和医用高压氧舱等,还投入巨资建设大型高原医用制氧站,保证职工的生产生活用氧,构建起道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参建人员无一例高原病死亡。这既是高原工程建设中的奇迹,也是尊重和体现劳动者权利的巨大进步。
建设单位在格尔木市和拉萨设立净菜场,每天将加工好的馒头和新鲜蔬菜运到几百公里外的施工点,这些生活保障车被职工亲切称作“快乐的大篷车”。与此同时,各参建单位努力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职工宿舍配发了电视机、图书、象棋等,有的单位还将职工家属的问候录制成专题片,在工地巡回播放。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参建单位对农民工实行与职工统一的饮食标准、居住条件和医疗待遇,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平等与尊重。对建设者的关心和爱护,化作了干群同心干事业的力量。
顽强拼搏的奉献情操
青藏铁路开工以来,11万筑路大军面对高寒缺氧环境,以苦为荣、与苦相伴,奋战高原、奉献高原、立功高原,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780米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奉献了40多年,他们与寒风相伴,与“滚地雷”为伍。原党支部书记王占吉上世纪80年代献身观测站并留下遗言:“要把我埋在风火山,一定要等到火车从身边通过。”青藏铁路开工后,他的儿子王耀欣又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工作。
青藏铁路如何穿越唐古拉山,当时有人建议与青藏公路平行。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线路,铁一院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的无人区反复勘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出了一条最高海拔5072米、比青藏公路最高海拔低159米且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线路,使原方案得到了优化,并节约计划投资数亿元。
在青藏铁路勘测设计阶段,铁一院兰州分院副院长李金城和队友们在唐古拉山勘察时,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背着仪器,冒着冰雹、雨雪,在泥泞的沼泽中艰难工作,有时因极度劳累,倒在地上就睡着了。大家硬是互相搀扶完成了任务,艰难地走出无人区,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广大施工人员不畏艰险、敢打硬仗,洞穿了世界最长冻土隧道、海拔最高冻土隧道和海拔最高隧道群,在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创造了高原铺架新纪录;建设监理人员视质量、安全、环保为生命,严格把关,不让工程留下任何遗憾;医务工作者忠诚守护生命,为创造高原病“零死亡”奇迹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建设中,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中铁十六局共产党员陈德伍初上高原时反应强烈,鼻血流个不止,领导要他下山休息,但这位四十来岁的硬汉急得落了泪,说:“我就是为修青藏铁路来的,我能顶得住。”边说边用颤抖的手写下一份保证书:如果发生病情,责任自己承担!
许多共产党员怀揣家中发来的加急电报坚持在建设一线;有的昏倒在现场,到医院后又提前回到工地;有的出差途中几过家门而不入。
青藏铁路精神,一座矗立在雪域高原的丰碑。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