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29阅读
  • 17回复

新历史教科书:盖茨取代毛泽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inyouyou
 
发帖
9
啄木币
197
鲜花
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9-24
新历史教科书:盖茨取代毛泽东?
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盖茨取代毛泽东;大幅削减古代史内容,用所谓当代文明史取代中国史;营造所谓“和谐史”,革命、战争、苦难内容被大幅删减,南京大屠杀内容只在初中部分简单提及;高中部分完全抛弃传统中国、世界编年记史的方式,改用一部笼统的“人类文明史”代替……

于今年9月正式启用的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网上搜索“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找到的相关网页约39200篇。

然而,参与编辑此版历史教科书的人认为这个争论不但迟缓而且没有任何意义;上海市教委则以课改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一切未有定论为由,对此事采取不予回应的做法。

争论

八成多网民不支持新教科书“淡化”做法

新华网等几个大型的门户网站都开辟专题,从教材的内容呈现、编写的指导思想、实际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通常教科书的比较等多个角度对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进行争论。

某网站所作的调查,不到5天,参与人数就达24000多名。调查结果显示,不支持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的做法的比例占到8成多。

争议一:

内容删减体现创新精神

反对者:高中生不知中国近代屈辱史

赞同者:强调殖民史不宜造就人才

新版教科书,初中的中国史和世界史被从三年压缩到了两年,而高中仅有的一年历史课如今只集中于文化、思想、文明。高中部分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本历史书,王朝更替、国家兴亡,革命与战争,殖民与反殖民等传统的历史编纂内容全部都没有,通常的编年的历史时代也不见,代之以“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等泛泛而谈的内容。

反对者认为,上完这套教材,你基本上不知道各个西方国家的盛衰,你也不会知道中国近代的屈辱,你看不到十月革命、法国革命,也不会知道拿破仑、斯大林、毛泽东的具体事迹。

持赞同意见的香港大学教育学副教授白杰瑞认为,有关方面寻求各种途径使学校课程跟上时代。他说:“这强调了创新思想和使学生适应全球化。过多强调殖民时代民族苦难的历史,是否能造就今天的上海所需要的高级人才?”

有网友认为,中国多数农民起义起因相似,书写历史不需要毫无进展地重复再重复赘余再赘余。还有网友则从上海历史教科书的修改中,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决心,看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希望,他认为我们必须从过去历史的泥淖中挣脱出来,除去历史意识形态渗透的因素。

争议二:

以文明史取代编年史

反对者:这是消灭历史

赞同者:走出只关注领袖的历史

据2004年11月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初、高中的课程内容都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文明史为线索、框架而编制的。初中阶段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高中则以“人”“生产力”“交往”等影响文明进程的要素为内核架构主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与成果的各个重要层面,以点带面,凸现文明特征。

反对者网友“陶短房”认为,这就是在消灭历史。一套没有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的“历史教科书”,到底想给青少年传播怎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前人用血泪凝成的经验教训,是后世正反两方面最生动的借鉴。宋代司马光卷入党争,屡经沉浮,但不论哪派得势,却都不曾对其《资治通鉴》动过一指头,因为他们都懂得,从历史中可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赞同者认为,对于一个初高中生来说,不知道汉武帝跟不知道路德维希二世没什么区别都不重要。只要通过六年的历史学习,能了解到自己所归属的中国文明的魅力,能做个地道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不至于被淹没同化在复杂的种族人群中就是教育的成功。

争议三:

全球史观完胜民族史观

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淡化毛泽东等内容引发争议

反对者:培养爱国主义最重要

赞同者:这才是历史的完整形态

高中教科书不分中国史和世界史,只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出发阐述历史。侧重介绍宏观的历史框架,比如法系、民族国家、瘟疫、种族与人口等。

反对者说,这种所谓宏观的全球史观,和其他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世界各国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政治制度和国体如何,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该如何编写,该承载怎样的教育功能,看法却惊人的一致,几乎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赞同者则认为历史本是互相关联着的。全球史观更倾向于一种人类学的宏观角度,抹去后代人为设定的国别与编年,将历史以最原始最统一最完整的形态展现出来。历史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记住多少事件发生的时间,而是培养学生思考历史的方法和能力。

争议四:

时代元素代替经典历史内容

反对者:这还叫历史书?

赞同者:以新世纪的名义

新版教科书增加了文化和科技等新课题,经济成长、发明创造、对外贸易、政局安定、全球化和社会和谐出现在教材里;摩根、盖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美国太空船、日本子弹列车等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事物也都出现在新版教材的显著位置。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春生曾说,编写新版高中教材的目的也在于将历史从只注重领袖和战争的传统中解救出来,并使人民和社会成为中心主题。

一名高中教师在网上讽刺说:“你想要学生记住古代服饰的设计,还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一些解说旧风俗和服饰的篇幅取代,历史课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重点。这到底是历史书还是百科全书?历史是由人民创造推动并没错,人民说来好听,这是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呀。历史上的人、事都没有,这还叫历史书?

赞同者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年代,人类对事物认知也应该允许有其侧重点。今天的孩子需要去根据他们生存的世界来了解他们需要的知识。全球化经济,地球村共存、和谐社会、和谐人生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因此经济改革需要教育的改革来适应。以新世纪的名义,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需要,教科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

上海方面一律回绝采访

9月18日上午,记者致电上海市教委。两个小时后,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电话:目前,上海的二期课程改革还处于试验阶段;试验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也必须等试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有阶段性的结论;现在时机未到,不能对课改试验做任何回应;市教委在近期内不会接受任何媒体关于历史教科书的采访。

就在当天下午,记者就新版历史教科书的有关争议,试图联系主管此版教科书编写工作的市教委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于以传。

于以传非常客气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告知,“凡是参与编写新版教材的人,凡是与新版教科书相关的人都不能擅自接受采访。”记者不解地追问,哪怕是这些教材什么时候开始编写也不能说吗?于以传提醒记者,这已经是在采访他了,但他不能对此说一个字。

9月17日,记者致电本版历史教科书的主编之一、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春生,他就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就是因为某些境外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上海市教委决定相关人员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哪怕是全面客观的报道也不行。记者要采访他其他内容没有关系,教科书只字不能提。

观点

教科书内容有所取舍在所难免

争论源自《纽约时报》

9月7日以来,不少网站纷纷转贴一个来自美国《侨报》的社论:历史教科书的写法。社评矛头直指上海版历史教科书:再多的盖茨和子弹头等贴近现实的内容,也代替不了毛泽东的意义。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否成功,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现状,瞻望中国的未来呢?

“盖茨代替毛泽东”的说法就来自于《纽约时报》记者约瑟夫·凯恩9月1日的一篇报道《毛在哪里,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这篇报道同时也被《国际先驱论坛报》转载。周春生那些被网民批判的历史观点就来自这篇报道。后来,这篇报道被国内的《青年参考》摘编转载,主要内容被国人广知。

课改方案要求内容取舍

司达(化名)是上海市某区的一名普通历史教师。

对于网络上对上海新版教科书的描述,司达说,“这些说法其实很外行。”历史已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受重视程度不如以前。高中教材要在一年内讲完中国史和世界史,编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取舍。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90届的毕业生,司达的班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就是这套新版教科书的主编;负责人于以传是他同班同学。

依据自己这么多年和他们的交往和了解,司达告诉记者,苏智良很不屑于和任何人争论这套新版的历史教科书,这种争论在苏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他只是按照课程改革的方案编写教材。这个方案也凝结了很多学者多年研究的心血,他不需要和人去辩论什么,对于中学生,教给他们有用的知识就好。

国内媒体跟风不理性

9月17日,周春生在和记者不到5分钟的通话中,表现出对《纽约时报》报道的不满:“《纽约时报》对我的话进行了断章取义,以后我不会就教科书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司达说,上海市今秋正式在全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推广新教材,是上海市按照早在1998年就开始的第二期课程改革方案,依早已制定好的计划进行的常规步骤。

“我可以说,90%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是很支持这次课改的。”司达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他所认识的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国内媒体跟风境外媒体报道此事,失去了自己客观、理性的判断。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Great
发帖
1288
啄木币
1615
鲜花
8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9-24

我觉得老是那样强调被这个瓜分被那个侵占也没多大意义,
说当年成吉思汗打到欧洲,但英国俄国也打到亚洲,日本还直接占领东三省呀
说曾经唐朝时如何强大,但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也许更强,
以中国现在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共产党
伤心往事就别提了,
我也还是赞成上海那样在历史教科书里少一些悲情
离线Great
发帖
1288
啄木币
1615
鲜花
8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9-24
中国就是有太多的人在研究这个历史考那个古,但从不用这些人力放在科技发展上,到处不是美国就是韩国日本的东西,国产的总没人要,这样的民族怎么能真正的强大
离线yaoyao
发帖
*
啄木币
*
鲜花
*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9-24
引用第1楼zyb1232006-09-24 17:36发表的“”:嗯我觉得老是那样强调被这个瓜分被那个侵占也没多大意义, 说当年成吉思汗打到欧洲,但英国俄国也打到亚洲,日本还直接占领东三省呀说曾经唐朝时如何强大,但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也许更强,以中国现在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共产党.......


学习历史才可以更好的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前辈们的苦难、中国的苦难、任何人

都不应该忘记。有的同学竟然把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搞混,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

教育某些可悲的失误之一。因此历史教科书不仅不应淡化这段历史,反而应强化它。
离线缘续来生
发帖
750
啄木币
1242
鲜花
3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9-24
我喜欢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9-24
其实我们所学的历史课本也是经过筛选了的,现在是50步笑百步了。
离线yaoyao
发帖
*
啄木币
*
鲜花
*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9-24
引用第2楼zyb1232006-09-24 17:41发表的“”:中国就是有太多的人在研究这个历史考那个古,但从不用这些人力放在科技发展上,到处不是美国就是韩国日本的东西,国产的总没人要,这样的民族怎么能真正的强大


淡化历史教育,喜欢历史的人就去发展科技了?现在中国IT精英都是因为喜欢历史而竞

争不过外国?MP3 爱国者是国产的吧?电器中海尔、海信、长虹是国产的吧?汽车中奇

瑞是国产的吧?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你买的手机、电脑都是MADE IN CHINA。中

国真正发展起来才不过20余年,你要现在就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有点太牵强了吧。

福特、三菱、松下、微软这些公司建成多少年了你可知?
[ 此贴被yaoyao在2006-09-24 17:58重新编辑 ]
离线yaoyao
发帖
*
啄木币
*
鲜花
*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9-24
引用第2楼zyb1232006-09-24 17:41发表的“”:中这样的民族怎么能真正的强大


看看《参考消息》,世界在关注中国。不强大的中国如何赢得别人关注? 如果你说中国是表面强大,那么外国政府和媒体就全都是白痴了?
离线shrimp163

发帖
1455
啄木币
178
鲜花
207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9-24
还是客观一点比较好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9-24
引用第8楼shrimp1632006-09-24 17:57发表的“”:还是客观一点比较好

历史本来就是政治教育的工具,没法客观的。
我们初中,高中课本的历史上总是把很多农民起义说成正义之师,好像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一样的,实际上也不是那样的。张献忠为例,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对于这些基本描写成正面的形象。实际上史书记载的根本不是那样。还有近代历史对于苏联与中国的记载,很多都被删去了。更不用说八年抗战的重头,很难从现在的历史课本中看到真相了。

莫谈国是为好。
离线缘续来生
发帖
750
啄木币
1242
鲜花
34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9-24
小平不是说过吗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呵呵
离线atlas
发帖
506
啄木币
713
鲜花
1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9-25
不知道美英法的中学历史书里 有没有特异强化德国 日本的侵略史 阿
离线atlas
发帖
506
啄木币
713
鲜花
16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9-25
我还是认为 历史恩怨不宜记得太深太久
这样会影响咱们青少年对那些国家的认识 先入为主总是有一定偏颇的 会对今后两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小时候受的教育便是对某某国家的仇恨 今后两国关系肯定不会好的
离线yaoyao
发帖
*
啄木币
*
鲜花
*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9-25
引用第12楼atlas2006-09-25 12:37发表的“”:我还是认为 历史恩怨不宜记得太深太久 这样会影响咱们青少年对那些国家的认识 先入为主总是有一定偏颇的 会对今后两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试想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小时候受的教育便是对某某国家的仇恨 今后两国关系肯定不会好的


学到“八国联军”时我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感到愤怒,但是对现在的英法德等国家很有好

感。因为现在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英法德对中国很友好。对于日本,对于善

良的日本人民我没有厌恶感,对于日本右翼、反华势力、亲台势力我有很强的厌恶感。

这说明我能把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现实分得很清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

人”。楼上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离线immunol
发帖
45
啄木币
266
鲜花
6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9-26
我觉得应该让青少年清楚今天是怎么来的,要不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都要忘记,那是非常可悲的!
上海总想整点特殊化的东西,挺拽,不怎么听话;可是我了解比较的深刻的就是"弃老嫌贫".
这不,良宇被中央办了,嘿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