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96阅读
  • 0回复

[杏林风采]架起知识桥,赢得患者心——记血液科王鲁群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083
啄木币
695
鲜花
77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1-22
— 本帖被 淡蓝色的阳光 从 【大医精诚】——走进临床一线,构建和谐医患 复制到本区(2011-07-02) —
架起知识桥,赢得患者心
——记血液科王鲁群教授  

    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你的病就像是庄稼地里长了虫子,这些虫子是坏东西,现在用的药就是杀死这些虫子的,明白了吗?”“治病就像种庄稼一样,春天撒种,到秋天才能收获,咱不能今天撒种明天就能收庄稼吧。所以啊,你这个病要慢慢治,不能着急……”王鲁群教授每次查房都会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心理指导”,让病人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释放出来。
    王鲁群教授长期从事内科血液病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临床常见、疑难血液病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特别擅长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综合诊治。凭借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及对患者情况准确的深入了解,王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比喻是语言艺术之花。讲话要吸引、感染和说服听众,灵活运用比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明的演讲者,常常运用比喻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使深奥的道理变得富有情趣,使本来呆板的表述变得活泼灵气,听起来舒服。
    某些化疗药物起效慢、疗程长,患者不免对药物效果及医生的水平产生怀疑,这就需要医生与患者做好沟通,向患者讲明疾病及其药物的关系。患者及家属对治愈病伤的期望值都是最高的,他们希望能够百分之百地康复,但现实却是不可能的。血液病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治愈可能性较其他疾病低,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中,王教授每次与病人及家属谈话都十分注意不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满额的期望值,而是使他们转化成弹性期望值,即做好疾病治愈与恶化两方面的心理准备。
    患者对家属的忠诚信任度应是最高的,家属对患者的影响也是相当强的。如果医务人员能注意指导家属密切合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帮助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对提高诊疗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当发生医患纠纷后,一般也是患者家属出面与医院谈判,患者的身心状态难以担当主要谈判角色和决策人,所以,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都应高度重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及时并首先与家属沟通各种信息。
    对于医生来讲,不仅要着眼于病人身体的不适,更要关注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爱听好话是人性的特点。对患者而言,最动听的话是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疾患有了好转。王鲁群教授查房时经常对患者说:“您的气色好多了,治疗显然是有效的。”这种话就是对患者的一种赏识和鼓励,可以有效地调动患者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也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齐鲁医院学生党支部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