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约而同走进了济南这座泉城,走进了山医。来济已有些时日,济南的泉,你有过要探访它们的想法吗?济南的泉或许已等了你很长时间,那我们就不要辜负它们。
那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它们:
七十二名泉分布:
市区公园内: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卧牛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漱玉泉、石湾泉、湛露泉、满井泉、登州泉、杜康(北煮
糠)泉、望水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九女泉、黑虎泉、五龙潭(灰湾泉)、古温泉、贤清泉、 月牙泉、天镜泉、蜜脂泉、官家池、回
马泉、虬溪泉、玉泉、濂泉、濋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
历下区8处:王府池(濯缨泉)、芙蓉泉、玉环泉、舜井(泉)、腾蛟泉、双忠泉、砚池、浆水泉;
历城区11处: 涌泉、苦苣泉、避暑泉、泥淤(印度)泉、突泉、玉河泉、缎华泉、白泉、大泉、华泉、圣水泉;
市中区3处:斗母(窦姑)泉、林汲泉、甘露泉;
天桥区1处: 无影潭。
章丘市6处:百脉泉、净明(明水)泉、龙泉、西麻湾、墨泉、梅花泉;
长清区5处:双鹤泉、袈裟(独孤)泉、 檀抱泉、清泠泉、晓露泉;
趵突泉
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该泉出露标高26.49米,恒温18℃,最大涌水量达16.2万立方米/日,号称“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水经注》八卷)。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因为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济南八景之一,是我们济南的象征,也是济南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
趵突泉水清冽甘美。
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
泉水涌量仅次于别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然后流进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中。池内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河中。
昔日,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鉴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蒙蒙洒人。”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
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
珍珠泉
珍珠泉因平地涌泉,腾如珠串而得名。在济南诸泉中,珍珠泉名气甚大,与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认为珍珠泉要优于趵突泉,他在诗中写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
珍珠泉泉池呈长方形,面积达1240平方米,四周设有汉白玉雕刻石栏。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这一比喻十分传神。明代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将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间又改成巡府署院。
五龙潭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金《名泉碑》著录。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潭池石砌,南北规整形式。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
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此潭,景色极佳,碧波荡漾,凉风浴人,放眼远望,澄澈如镜,俯首近看,天水一色,锦鱼戏游。夕阳欲下时,月轮初升,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晃动,宛如仙境。倘若雨后新晴,潭水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
五龙潭泉系
五龙潭泉系由古温泉、回马泉、濂泉、官家池等十多个名泉组成,个人认为单以泉水而论,尤胜趵突泉泉系。
濂泉
濂泉原在济南濂泉胡 同2号院内,俗称“陈家池子” ,现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隅。 属“五龙潭泉群”。泉池以块石砌岸,呈不规则形式,长、 宽各约20米,深2米。泉畔建有 寒玉亭、濂轩等,以水廊相接 。周围修竹郁森,巧石秀立, 花木葱茏。为公园西北部的一小景区。
由于泉水涌出旺盛,于夏日常能破池而出,号称“清泉石上流”,是老济南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景致。
月牙泉
月牙泉为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所著录的济南名泉之一,原在济南东流水街南首路东。属五龙潭泉群。据清代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载:“月牙泉 ,在西门外北巷中,形似初月,故名.水极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丈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
该泉曾于1964年予以整修,扩大水面,泉池周围砌以高低错落的太湖石,水中立一高达3米的太湖石,由于此石恰好建在泉眼上,所以泉水延石而上,从高约一米的山石顶端喷薄而下,非常壮观。
官家池
官家池原在济南裕宏后街 1号院内,今位于五龙潭公园内裕宏泉东,属“五龙潭泉群”。该池据说由“官府”命名,故名“官家池”。
泉池由天然石垒砌,呈不规则形式,长约6米,宽约4米,深3米。泉水由泉池底部上涌,而后从池东岸石上溢出,跌落生产渠。此处亦是附近居民汲水的一大热点。
天镜泉,又名江家池
天镜泉,为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因明嘉靖监察御使江浚曾世居泉畔,故称作“江家池”。万历时,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以其水面如镜,改称现名。
泉池原在江家池街北首,与醴泉相对,今位于五龙潭公园南门西侧。池呈正方形,长14·5米,宽13·6米,深1·4米,以料石砌岸。泉水由池北排水口内流出,经潭西泉,入五龙潭。泉池原为放生池,池内蓄养鲤鱼、鲫鱼达数百尾。
潭西泉
位于五龙潭西,岸边有一石刻上书“近水楼台”四字
回马泉
回马泉原位于济南东流水街111号院内。泉池用石料砌成,池南岸石壁上嵌有泉名石刻。水由池底洞口涌出,水势颇佳。1986年建五龙潭公园时,与其附近的净池连为一体,合称“余乐池”,并建水榭亭廊,以供游人于亭廊下凭栏赏泉观鱼。
古温泉
古温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属“五龙潭泉群”。因泉水冬夏恒温,古时称“温泉”;而当地人又因其年代久远,习惯称它为“古温泉”。
隆冬季节,泉池四周冰天雪地,而池中却是一派热气蒸腾景象,因此赢得了诗人晏璧的赞誉:“太真偏爱浴华清,温润何如历下城。”
济南市园林部门先后将该泉和与其毗邻的静水泉、洗心泉连在一起,扩建成长18米、宽8米的泉池,共称“古温泉”,并在泉上修建了水廊、双亭,使其成为五龙潭公园南部的主要景观。
西蜜脂泉
西蜜脂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原位于共青团路45号院内。泉池周围用石块垒砌,长5米,宽1·7米,四周围以石栏杆,中架石桥分隔为二。泉水甘甜如蜜,胜过东蜜脂泉。明晏璧做诗赞曰:“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玉泉
玉泉,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东南侧约20米处,属“五龙潭泉群”。泉池由自然石垒砌。水由石洞仲涌出,随石溪蜿蜒东流。该泉水质优异。近些年来,时常有附近居民来此汲水,形成该公园的一大景观。
黑虎泉泉系
黑虎泉系分布在南护城河解放阁段,由十处泉水组成,除入选七十二泉的几处外,其余的小泉也很有特色。
一虎泉
因石洞中有一块凸出的岩石酷似虎头,故名一虎泉
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解放阁下护城河北岸,东与白石泉相邻。泉流淙淙,松柏笼荫。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
关于九女泉的命名,有多种传说。其一:泉边住着一户人家,生有九女,个个俊俏,故名。其二: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仙女于风清月明之夜,来这里浣纱沐浴,既歌又舞,欢快异常,因此称之为“九女泉”。其三:昔日,泉旁城楼上有魁星阁,俗名“三角楼”。魁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为道教信奉,被尊崇为主宰人间文章兴衰的神灵,相传为九天玄女变化而来,故该楼又叫“九女楼”,这九女楼便是“九女泉”得名的缘由。
近处为白石泉,其侧前方远处的四方形泉池是玛瑙泉,玛瑙泉也是黑虎泉群中水质最为清澈的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波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
此泉出现较晚。泉周有很多山石,故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风醴,即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
玛瑙泉
玛瑙泉,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位于黑虎泉东,护城河南岸。四周以块石砌垒,水泡从池底冒出,太阳一照,光彩夺目,如同玛瑙,因而得名。泉水从北壁石洞流到河中。
趵突泉系
趵突泉系由十余处泉水组成,集自然与人文文化于一体,是济南最富盛名的景观之一,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济南三绝”。
漱玉泉
“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世说新语·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曾于此掬于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
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李清照纪念堂”,1980年又修葺改建。庭院与泉池相映,为漱玉泉增添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柳絮泉
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之南,漱玉泉东侧,属于"趵突泉泉群"。据《(乾隆)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转引旧《志》记载,曰:"柳絮泉,在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
明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诗中正是对此景色的赞咏。
登州泉
登州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明晏壁《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属"趵突泉泉群"。原在花墙子街57号院内。泉池呈长方形。池中央较高的石台上因泉水不断涌出,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帘,号称“珠帘壁悬”
无忧泉
无忧泉, 在趵突泉公园,北连趵突泉。名列金《名泉碑》等志书。明晏壁《七十二泉诗》咏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湛露泉·石湾泉·酒泉
3泉均在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虽著录, 皆云填埋已久。1997年,将相连的3个泉池认定,并标名刻石。3泉皆以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深1.5米左右。自西而东依次为: 湛露泉,池长、宽各4米;石湾泉,长、宽各10米左右;酒泉,长、宽各8米左右。泉名均刻在池南岸自然石上。池中植有荷花,蓄有锦鱼。 泉池北临白雪楼,祀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铜像。
珍珠泉泉系
溪亭泉
溪亭泉为金代《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之一,晏诗称其为"王氏溪亭泉"。位于珍珠泉东8 米处假山下,属"珍珠泉泉群"。因泉畔溪水潺湲、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泉池于1980年重加整修。新建的泉池由自然石砌成,呈长方形,长2米,宽1·8米,深2米,南、西、北三面围以铁栏,东岸为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古朴自然。山石上镌有王讷(墨仙)题写的泉名。泉水清碧晶莹,别有情趣。
濋泉
为清郝直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珍珠泉东约30米处。属"珍珠泉泉群"。据清朱彝尊《濋泉记》记载,此泉出现于清康熙七年(1668),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之意,起名为濋泉。泉池呈方形,由块石垒砌,长、宽各1·5米,深2·5米。泉池北壁嵌篆体泉名刻石,由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书法家王讷(墨仙)书写。
卧牛泉
在柳絮泉西、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西侧。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代,卧牛泉池淤塞。民国时期刊印于1928年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今池内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济南当代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书写。此泉石砌,周饰石雕栏杆。
老城区中的泉群
这些名泉散落在老济南城区的大街小巷,各有特色
濯缨泉,又名王府池子
取《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洗,可以濯我缨"句之意命名。此泉因明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时圈入,故亦俗称其为"王府池子",
泉池呈不规则形式,长约30米,宽约10米,池岸石砌。池东南隅立《重修濯缨泉记》石碑,由济南市书法家胡连珠书丹。盛水季节,泉池水势甚旺。数十处泉眼,处处水涌若珠。池内水藻摇曳,游鱼戏逐。池岸民居错落,曲巷藏幽。水流成溪,穿民居,过起凤桥,流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酷暑时,附近居民多来此乘凉、品茗。
舜泉
也叫舜井,位于舜井街中部舜园门前。泉呈圆井形,世传为大舜所凿,故名。泉旁原有规模宏大的舜庙,后颓圮。舜泉名气甚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大家均有题咏。相传大禹治水时,舜井内有蛟龙出没,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与蛟龙恶斗数日,最终将其制服,用铁链锁于舜井中。现井口仍挂着一根铁链,深入井底。1985年于舜泉处建起舜园,园内竹影移墙,小溪潺湲,整个庭园显得典雅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