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突然想听听P3了,却总觉得那声音有些突兀,索性关了。
以前,这些轻音乐可是备受青睐。到了睡觉的时候,要么寝室里很吵,要么心里烦躁,难以入睡,这音乐总不会让你失望。轻轻的,缓缓的,渺远,悠长,心境也自然随之开阔。心里的纠结渐渐理顺,外边那个喧闹的世界慢慢远去,睡意,也就来了。
窗外是宁静的夜!风轻悄悄的,可也不是毫无声响。风是夜的灵魂,夜风佛过,万物都来了精神。各种声响汇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韵律,叫作和谐。这是真的自然的声音,难怪那模仿出的天籁也要显出些做作了。
李傲说,观景不必都身临其境,我却颇不以为然。每一出胜景都必然出自和谐,自然成趣。一花一石,看似无关宏旨,实则都在为整个风景营造着一种氛围,一种情调。同一处风景,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竟是各各不同,那景是活的,流动的!更何况所谓“观景”又哪里仅仅是在“观”?观其色,听其声,嗅其味,触其质,真的胜景必定能在各种感官都给人带来美感,这各种美感汇之于心,便生出和谐,激起无穷想象,这样一来游者所观之景其实已然超越了眼前之景。如此人的精神和感官都获得极大满足,怎么会没有神清气爽之感?这又岂是看几篇山水游记,翻几张照片所能比拟的?
我喜欢静静的风景。一点也不嚣张跋扈,总是那么慢声细语的,你如有耐心尽可去发现,去欣赏。你不欣赏,她也不介怀,依旧安之若素。静,不是呆滞,而是一种出于天成的气蕴。像风吹杨柳,像蝉鸣树间,像小女孩的调皮,你只会觉得可爱,却不会觉得霸道。在这样的风景面前你整个儿都是自由的,你不必隐藏,不必伪装,不高兴你仅管喊出来,高兴了你仅管放声笑出来。没有了胁迫,伪装难道还是必要的吗?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厌倦官场的士大夫通常会选择放逐山水。只有在这山水里他活的才是自己啊!假面,毕竟是很沉重的。时至今日,不单是那些士大夫,我想就连一般的小老百姓要在这世间行走也要准备若干副面具吧!如果这是注定了的代价,也没办法。只是,当所有人都到自然山水中寻找自我时,那山水还自然吗?还静吗?还有和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