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临床医学生答疑
——访97级七年制黎晓光、98级七年制陈星、82级公共卫生系齐广义
一、关于七年制在上海就业的问题:
有学生想知道山大医学院毕业生在上海就业的情况,对此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打探这些信息,综合回答如下:
上海由于自身优越感比较强,而且高校众多,医科类更是不乏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并入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等著名院校,开设医科院系的学校更是多不胜举。因此招聘时对外地生源表现出明显地极不积极。很多医院直接表明不收外地生源的毕业生。甚至有的医院竟然问:“山东大学在哪里?有临床医学专业吗?”可以这样说,上海的医院多吸收本地学校输送的毕业生,如同山东的省立医院和齐鲁医院吸收掉很多山大医学院的毕业生。
黎晓光可谓是山医临床七年制的优秀代表:身为97级七年制的班长,成绩优异英语突出;专业为神经外科,导师为神经外科主任、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副院长李新刚教授。2004年就业时只身来到上海找工作,考虑到就业的困难,找工作开始时并未定位到三甲医院,或神经外科专业,而是将主要的希望放在三级乙等或二级医院的急诊科。而在山东,他完全可以在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即使降低目标,他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亲自上门投寄简历,不是被拒收就是毫无音讯,对东方医院更是连续三次登门拜访。最后人事部门为不被继续打扰临时找个纸箱子将简历放进去。就这样,拜访过十五家医院,没有一家给面试的机会,黎晓光说,那段时间的心情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
黎晓光最后的就业单位是上海瑞金医院,这不能不说是一段传奇经历。
当又一家三甲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以“没有招聘计划”为由拒收简历时,黎晓光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医生提醒他去上海市瑞金医院试试运气。瑞金医院是上海市著名的三甲医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每年都有招聘计划。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直接去找到急诊科主任,问路时碰巧问到了副主任,副主任就将他带到主任办公室,主任一看是副主任带来的人,因此非常重视这个学生。经过交谈初步了解了他的情况,主任正好要去济南开会。黎晓光把握住这个机会,连夜赶回济南。请自己的导师在会议上能够引荐一下自己。就这样,黎晓光获得了去瑞金医院参加面试的机会,凭借运气和自己的实力,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工作。
经过这般经历,黎晓光总结经验,提醒师弟师妹们在找工作时最好去找学科的带头人,因为他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且他有权力将一个人要到自己的科里。这样就省掉了在人事部门隔靴搔痒的麻烦。如果真正想到上海来发展,也可以考虑先考博,等到博士毕业,三年下来人际关系都建立起来,留下来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据黎晓光师兄的实力,来上海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看是否能够把上海的门敲开。他在瑞金医院做了接近四年后觉得自己不适合那里的工作环境。这里就要提到黎晓光曾经经历的一件事情。来到瑞金医院,黎晓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工作仅仅三个月就被病人告了,虽然责任不在自己,自己也胜诉了,但是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他自我解嘲说:“那感觉就像自己全身心地去爱病人,却被反过头来被踢了一脚。”
去年底师兄获得了一个到上海和睦家医院(united family hospital and clinics)急诊科面试的机会,后来就从瑞金医院跳槽来到了和睦家医院。这个美资医院不仅可以提供优厚的报酬,还有瑞金医院所没有的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
相比黎晓光找工作的幸运,车在前师兄就没有那么轻松了。1993-1998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的车在前师兄,毕业后因为爱人已经在上海工作,因此在上海一家较小的医院找到了工作。工作几年后考上瑞金的研究生,然后继续读博,毕业后留在瑞金医院工作。而当时的那家医院早已不存在。
但是在采访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齐广义时,他说来医院工作的有很多山东来的毕业生,像泰医,济宁医学院都有毕业生在医院。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来上海工作是有一定困难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信,在机遇和努力下,想来工作的毕业生还是有路可走的。
[ 此贴被high在2008-08-12 23: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