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19阅读
  • 37回复

有个聋哑人来宿舍卖东西,我买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dum
发帖
1490
啄木币
3792
鲜花
61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5-11-03
    所以说你们素质低啊!

主要是太有同情心了
离线fdclear3
发帖
248
啄木币
150
鲜花
22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5-11-04
被骗没关系,反正还有好多被骗次数更多的,即使不比你多,也比你惨
发帖
1622
啄木币
0
鲜花
123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5-11-05
要这样找平衡么?
其实我只要想:他没骗我,就好了
离线clove
发帖
203
啄木币
421
鲜花
34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5-11-05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现在被骗得很多
离线Kimi
发帖
138
啄木币
496
鲜花
4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5-11-05
其实也不用说是否被骗的问题...

都是点小钱..无所谓...就当是真的帮助残疾人吧给自己积点德...

前提是不被偷东西~

我已经怕了...
离线crazy-3407
发帖
463
啄木币
937
鲜花
4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5-11-07
大家注意:现在已经没有真正的穷人了,他们既然能来这里,他们就有能力自谋生路/
离线Undead Adams
发帖
2160
啄木币
795
鲜花
336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5-11-08
看来防骗很重要啊!
离线Undead Adams
发帖
2160
啄木币
795
鲜花
336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5-11-08
大学生防骗小常识
1、 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 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号码等轻意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 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4、 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
5、 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
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① 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露出马脚,通常采取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一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② 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找工作,经过人托人再托人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儿媳妇有深交的哥儿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等拿到了介绍费以后便无影无踪了。
③ 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④ 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⑤ 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⑥ 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以成为大学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⑦ 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的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高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
①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保护自我。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②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③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半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了解,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适当透漏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④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际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少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们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离线虚设
发帖
2159
啄木币
2799
鲜花
149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5-11-08
啥意思
没看懂
发帖
1622
啄木币
0
鲜花
123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5-11-08
意思就是:人不骗我,我不骗人
人若想骗我,我就在他之前骗死他…………
发帖
4159
啄木币
28
鲜花
652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11-11
貌似是顺手牵羊的
离线xsj
发帖
748
啄木币
960
鲜花
45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11-11
引用第1楼sdum2005-10-27 22:03发表的“”:
    下午在宿舍值日(迎接雅舍嘛!),收拾阳台,我不断地拿着各种小废纸片给和我一起收拾的舍长问他:这个要不要了?这个不要了吧?一会儿我们宿舍老八拿一张破破的小纸给我,我想都没想就跟舍长说:这个不要了吧?他说:恩,不要了。我就把小纸片放到阳台窗台上了。老八露出迷惑的神情:“‘啊?”我说:怎么,这纸还要吗?随即看见阳台门口站一人……我狂汗……那个小纸片是人家的广告……后来看上面写的说买点东西,帮助残疾人,我就买了一个,后来有人问我是不是被骗了…….......


肯定被骗
离线契丹狂人
发帖
642
啄木币
2
鲜花
117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11-11
这些所谓的“聋哑人”我遇见过,还能听懂我说话呢!
离线cctvhod
发帖
1872
啄木币
425
鲜花
733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11-11
现在宿舍失窃的太多了
离线霸刀无翳
发帖
1497
啄木币
289
鲜花
105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11-11
引用第4楼little2005-10-28 11:06发表的“”:隔壁宿舍大一的时候两个人加起来被骗了1K多!

是不是说3毛钱一个东西。一买就得买一包的东西。发现那个包里好多好东西只卖3毛,觉得很便宜。结果没想到有很多笔芯,也是3毛一个。就贵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