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88阅读
  • 2回复

[影视]南京 南京:陆川这厮又得逞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lylovely
 
发帖
486
啄木币
496
鲜花
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5-28
— 本帖被 欣宇 从 【影视天地】 移动到本区(2015-08-29) —
记忆中看《可可西里》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情节记得不多了,画面记得不多了,台词更是记得不多了。只记住了一个人,叫陆川。知道这是一个真正拿电影当艺术去拍的导演,这样的人总是被争议所围绕,但归根结蒂我认为他是个好导演,起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或许其受众范围有所局限,但电影这玩意儿,宣传永远战胜不了口碑。

  抱着对陆川个人的喜爱,去看了《南京!南京!》,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后,后排不出意料地响起了阵阵掌声,而我却似乎被什么东西死死地固定在了原位,一动不动。恍惚许久之后我才悄然发觉,陆川这厮又得逞了。
镜头:黑色的血液更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搞艺术的人或者装模作样搞艺术的人谈电影时都爱谈谈这一点。其实同样一个镜头不同的人看了想法肯定不小差异。故而所谓的艺术其实没什么标准,怎么说都有理。《南京南京》的镜头在我看来有些顾长卫,联想到后者掌镜的另一部和鬼子有关的电影《鬼子来了》,相似的特写镜头和黑白画面,只不过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叙事。我觉得用黑白色调来拍类似题材确实是种“新颖”的手法。单一色调的画面在增加时代厚重感的同时让观众的眼睛死死盯向剧情,不会半点分心,而更可怕的是黑色的血液似乎比红色更让人触目惊心。
震撼:思维都不敢运转

  这或许是大多人看完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气息。其实从一开始它就无处不在。刘烨与众人死守城门时坚定的眼神、成千上万老百姓被机枪扫射时瞬间倒下的大广角、小鬼子在庆祝南京攻陷时跳的群舞,还有那一个个恐惧到极限后变得漠然的特写面孔,都让人从心底深深被震撼。有人说这是一种折磨,我有些同意。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在摧残你的同时也使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看电影的同时身边有两位女性观众一直在擦眼泪,我虽然哭不出来,但也已经目光呆滞,甚至连思维都不敢运转,怕一思考,会联想到其他种种更揪心的东西。
Qiang Jian:无耻的慰安妇“使用规定”

  没料到全片近三分之二都在演这个东西。据说之前高圆圆还以为一段强奸戏险些崩溃。而我个人觉得陆川最“毒”的地方在于他恰恰要把角川与妓女百合子的畸形恋爱作为这个主题的铺垫,一种无比强烈的反差对比狠狠地将观众刻骨铭心了一把。其间有这样一个细节,带头的鬼子宣读慰安所“使用规定”,说是日本女人五元一次,中国女人两元一次。这短短一句话令我深深触动,原来日货到了这种地步依然比中国货值钱。而在这之后,角川拿着新年礼物去探望百合子,后者在惊喜笑纳之后的一系列举动,让我下意识感觉日本侵略者太不是东西了。我说了我是下意识,所以这应该不属于盲目爱国主义式的偏激。而能让我一瞬间有此感受,陆川这厮依然功不可没。
都说电影这东西终究是一门艺术,所以如果你一味拿它传达情感就变了味,就演变成了主旋律。陆川没有让自己的电影走形说明他坚持了自己,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且又都会说话。不管是意会还是言传,它都能把你的情感紧握其中。我料想陆川做到了这一点,电影结束后高亢的掌声已予以证实。电影临近结束屏幕上出现了一条白花花的字幕:活着比死还艰难。一句残酷到血淋淋的话,让人貌似有所感悟其实已然彻底崩溃。

  一个数次被翻拍的题材,一段亿万国人不应遗忘的历史,《南京!南京!》的出现让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从艺术层面上被烙上新的印记。沉默是我看完之后持续很久的状态,不是因为被麻木,而是由于太震撼。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9527~
发帖
1517
啄木币
1221
鲜花
20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5-29
影评写的不错
离线虚设
发帖
2159
啄木币
2799
鲜花
14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5-29
他就会拍这种格调很高的东西
就算拍的不好也没人敢批评的
粘死光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