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校报上刊载了一篇讲述少时读书的小文章,看过之后,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读书的点滴故事,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晾一晾吧。
提到我的读书生活,不能不提起我的妈妈,她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学业在高中就中断了,因此对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妈妈从我很小就开始了对我的启蒙教育,呵呵,当时家里面的碗橱门就是妈妈执教的小黑板,每天都会让我识字,背诵乘法口诀,所以我的智力开发的相对比较早了。
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读书的念头自然就有了,仿佛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根本就不会专门为我买书读,所以我从小开始接触的书并不是连环画或者小人书,而是家里墙壁上的旧报纸,对于一个渴望阅读的孩子来说,有旧报纸读已经很知足了,虽然不一定明白报纸上讲的是什么事情,但是阅读的乐趣却一点也不会少。因为毕竟认识的字不是太多,所以碰到生字就很正常了,一般情况下我就念字念半边了,记忆最深刻的是“替”字,我全都念成“潜”。
墙壁上的旧报纸毕竟是有限的,读完后又没有了书读。又一次去姥姥家,偶然发现了妈妈小时候读过的一些书,有文学青年之类的杂志,还有各种高中课本,还发现了两本小说,《闪闪的红星》与《红色游击队》,当时兴奋极了,觉得真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 。。。
小时候读书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管同学借,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同学那里有我没有看过的书,想尽千方百计磨破嘴皮子也要借出来看。同年级的,不同年级的,只要我能认识的,全部被我搜刮了一遍。借书有时候还需要付出代价,有一次为了借到一本童话书,我给那个同学讲了一个小时的数学题,不过当把书拿到手的时候,心里跟喝了蜜一样甜。。。
因为读书,也曾让我差点挨了老师批评。爱书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本喜欢的书,恨不得不吃不喝也要将它看完,有一次在语文课堂上,我偷偷的把刚借到的书放在桌洞里面,低下头看,结果被从窗外走过的班主任发现了,嘿嘿,问我写完课堂作业了么,我说写完了,结果老师也没有处罚我;不过自打那以后,在课堂上就再也没有偷看过书。读书也让我的眼睛遭了罪,小时候我们的晨读时间,我差不多都用来看书了,而教室里面没有灯光,很黑,时间长了眼睛就近视了,所以早早的戴上了眼镜,但是时至今日仍然不后悔所付出的代价!
疯狂的借书,疯狂的读书,有书读的日子就是幸福的日子。因为没有人指导我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所以小时候读的书特别杂,什么样的都有:文学青年,妈妈的高中课本,姥爷年轻时候的线装旧书,历史小说如《罗通扫北》《朱元璋演义》,武侠小说如《侠客行》《关山侠侣奇形剑》《铁旗英雄传》,还有各类中外童话神话故事,余下的就是大量的无名残卷了,向什么碎纸头,没有封皮的小说,或者缺了一半的旧书全都看过;最值得骄傲的是三四年级就看了《红楼梦》,不过只看了刘姥姥那一部分。。。。。。
现在想想,我小时候看过的书应该是很多的,所以上房揭瓦,下河摸鱼之类的事情就没有干过,应该属于另类但是同样快乐的童年了。
至今日,仍然对于书籍酷爱不悔,挑灯夜读也是常事,只因书中自有一方宁静的天地,没有欲望,远离喧嚣,与古今中外之人对话,知古今中外事。
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这话说的一点没错,愿大家都能喜欢读书,给浮躁的心灵片刻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