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不错,
好象是感染科的主任
个人介绍:
马立宪,男,医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感染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被聘为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流行性出血热学组委员。
1982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传染病学临床工作至今。临床实践中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6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0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实现了山东省传染病学界博士生导师零的突破)。
在传染病学专业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的23年里,在老一辈专家、导师的言传身教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成长为学有专长的传染病专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对病人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擅长诊治重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对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有独到之处。几年来,带领全科人员和研究生,实施肝脏穿刺术100余例,率先使用了原位PCR,针对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空间分布和定位,把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病理学和临床抗病毒治疗紧密结合一起,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上述研究论文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发布,并发表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试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研究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生物学文摘《BA》引用,并被引用于我国医学高校统编教材,我国著名专家,传染病学泰斗彭文传主编的《传染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医疗研究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5年首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着2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