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82阅读
  • 8回复

[资料]心电图诊断与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雪蓝狐
 
发帖
12
啄木币
36
鲜花
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5-27
希望对大家有用拉,好的话就顶一下。。第一次发帖,多多支持!
描述:心电图诊断与分析
附件: 心电图诊断与分析.rar (46 K) 下载次数:19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xiaozhuwa
发帖
10
啄木币
27
鲜花
1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1-13
谢谢
离线刀刀2005
发帖
686
啄木币
1613
鲜花
3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1-09
最晕心电图了
离线lilysoledad
发帖
51
啄木币
48
鲜花
1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1-08
好多呀
离线木头的人
发帖
43
啄木币
74
鲜花
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31
看过  !!  
离线little
发帖
7018
啄木币
660
鲜花
69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27
反正心电图这东西学起来一直是比较晕的。
发帖
3364
啄木币
1396
鲜花
22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5-27
哎,记不住啊

能看懂房颤,室颤,拉直线和心梗的墓碑征就算了

其他的真是挺麻烦的

而且不是绝对证据,仅供参考
离线little
发帖
7018
啄木币
660
鲜花
697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5-27
压缩包里面是PPT
不习惯下载得童鞋们,我给提出大纲来了(PPT无图片)
心电图诊断与分析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
心肌梗塞
电解质紊乱
其它
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  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
1.窦性心律
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窦房阻滞诊断要点
(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窦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完全一致,其后继以QRS波群形态也与窦性心搏相同;
2.常无固定的配对时间(偶联间期);
3.无代偿期,早搏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心律的PP间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2.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3.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4.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二、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一个与P波形态不同的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P‘波也可呈逆行型性;
2.P‘波后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PR间期>0.12秒;
3.P’的形态可能一致,也可能呈多形性,这取决于心房异位节律点是单源性抑或多源性;
4.当房性逸搏连续出现即形成房性逸搏心律,心率在50次/分左右。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
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波频率160~220次/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180次/分,婴幼儿 超过230次/分;
3.P波与R波之比例可为1:1,也可能为2:1,3:!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
4.PR间期>0.12秒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有突然发作与突然停止的历史;
6.既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
7.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或无效。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波形态不一,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2.PP间期不整,PR间期变不一致;
3.P波频率一般>100次/分;
4.每一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5.多见于冠心病与肺心病患者,罕见于健康人。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f波的频率450~600次/分;
3.RR间期绝对不整;
4.心室率一般增快,但通常<160次/分,应用洋地黄之后或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可变慢;
5.长期的房颤,因心房肌肌肉纤维数量减少,f波可变得纤细面不易辨认;
6.心房纤颤的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但因心室周期波动较大,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7.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过量时,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70~100次/分,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的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
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3.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分;小儿常在300次/分以上;
4.F:R比例多为2:1,故心室率一般在140~160次/分;
5.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2:1与4: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
2.P波之间的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常可出现房性融合波。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的QRS波群;
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上;
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小儿逸搏周期较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
6.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可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呈逆传型,PI直立,II、III、aVF倒置,AVR直立,心前导联上P波多为直立。PR间期>0.12秒或RP>0.20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3.心室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
有人认为冠状窦性心律属于房性逸搏心律,也有人认为系交界性心律伴有第一度前向性传导阻滞。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直立型,在Ⅱ、Ⅲ、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有人认为冠状结性心律懊于变异型的预激综合征,也有人把它划归交界性性心律的范畴。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多呈逆行型,PⅠ、II、III、aVF、V5、V6倒置,PV1圆顶型与尖顶型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多数学者否定左房心律存在,主张划归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范畴。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3.代偿期多完全。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70~100次/分,节律规整;
2.心房可能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交界性QRS波群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心房也可能在异位心房节律点的控制之下,如出现心房纤颤等;
4.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及洋地黄过量的患者,少见于正常人。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
3.逆行型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或其后;
4.发作与终止突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
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四、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
2.逸搏的QRS波群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如有窦性P波出现,PR间期<0.12秒;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4.逸搏的周期>0.15秒,多个出现的逸搏周期相等;
5.可能出现室性融合波;
6.如逸搏连续出现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0~40次/分。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00次/分;
2.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3.心房可能仍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也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180次/分,很少超过180次/分;但小儿可在200次/以上。
3.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有超过0.03秒者;
4.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位于QRS波群呈1:1传导或2:1传导,RP间期>0.20秒;
5.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到,时隐时现,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
2.异位之间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诊断要点
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速率在250~500次/分
五、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R间期持续超过0.21秒;小儿按年龄和心率,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
2.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范围,但心率未变或较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秒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Ⅰ型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
2.RR间期逐渐缩短;
3.长的PP间期短于两个短PP间期之和;
4.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除非合并室内传导异常);
5.房室传导比例一般>2:1,比如3:2,4:3等。


Ⅱ型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在心室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
2.RR间期无明显变化;
3.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4.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2:1,3:1等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的时间关系,P波频率快于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R间期无固定关系;
2.心房多在窦房结控制之下,故常可见到窦性P波,也可能为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
3.QRS波群时间、形态与频率,取决于心室节律点的位置----如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35~50次/分;当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之下,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
六.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1呈RSR型或R波宽钝、错折,V5的S波宽钝、错折而不深。Ⅰ导联及aVR导联S宽钝、错折;
3.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右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5秒;
5.常见电轴右偏;
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1呈R型,R波宽钝、错折,一般无Q波及S波,V1导呈QS型或RS型,R波极小,S波宽钝、错折。
3.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左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4秒;
5.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内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左前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显著左偏:-30~-90°;
2.Ⅰ、aVL导联呈QR型,Q波小于0.02秒,Ⅱ、Ⅲ、aVF导联呈rS型。
3.aVR导联多呈QR型;
4.V5、V6导联可为QR或QRS,也可无Q波;
5.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延长的程度不超过0.02秒。
左后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1.QRS波群右偏,在120°以上;
2.Ⅰ、aVL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3.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
4.诊断还需排除其它电轴右偏的情况,如右室肥厚、肺气肿、正常小儿等
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分支阻滞诊断要点
(一)心前导联有束支阻滞的图形的特征;
(二)肢体导联上出现分支阻滞图形的特征。
三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完全性束支阻滞的特征;
2.电轴左偏或右偏;
3.房室传导阻滞。
七.预激综合征
Kent束(W-P-W)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增宽,≥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有挫折、模糊,称为预激波;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正常

此外,旁道有的心电图上无预激波或预激波呈间歇性,称为潜在型预激综合征。有的旁道只有逆传能力,无前传能力称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Jame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及ST-T改变。
Mahaim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正常,且多变;
(2)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限≥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可有挫折、模糊,有预激波,但常有变异,且挫折常不明显;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延长。V1导联R波细小
八.心脏扩大
左房扩大诊断要点
1.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超过0.11秒;
2.P波多呈双峰型,第二峰常较第一峰大,峰间距大于0.04秒;
3.V1导联中P波电压增高,超过2毫米,呈双向波,终末负向部分明显增宽,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增大。
右房扩大诊断要点
1.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超过2.5毫米;
2.Ⅰ、aVL导联中P波低平或倒置;
3.V1、V2导联中P波形态不定,多高尖耸立,少数呈现低平或倒置;
4.P波时间仍在正常范围内。
左室肥厚的诊断要点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1)RV5或RV6电压超过25毫米;
(2)RV5+SV1综合电压超过40毫米(女性超过35毫米)
(3)RⅠ电压超过15毫米;
(4)RⅠ+SⅢ综合电压超过25毫米;
(5)RaVL电压超过12毫米或RaVF电压超过25毫米
2.QRS间期及室壁激动时间的变化
(1)QRS间期延长超过0.10秒;
(2)V5或V6的室壁激动时间延长,超过0.05秒;

右室肥厚的诊断要点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1)RV1电压超过10毫米;
(2)RV1+SV5综合电压超过12毫米;
(3)V1R/S大于1,V5R/S小于1;
(4)V1呈qR波形;
(5)显著顺钟向转位,V1至V4甚至V6均呈rS波形
(6)RaVR电压超过5毫米;
(7)aVR导联R/S大于1;  

2.QRS间期及室壁激动时间的变化
(1)QRS间期多正常,右室壁显著肥厚者,QRS间期可超过0.10秒;
(2)V1室壁激动时间延长超过0.03秒;
3.ST-T改变
(1)V1、V2、V3导联中ST段下移超过0.5毫米,T波倒置;
(2)Ⅱ、Ⅲ导联亦多出现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
(3)V5导联ST段上移及T波高耸直立;
4.QRS电轴常显示电轴右偏,大多在+110°以上。
九.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要点
1.初始0.03-0.04秒QRS向量异常:
①在除aVR导联和心脏呈垂直位时的aVL导联外,任何导联出现Q波的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时间超过0.04秒;
②在右侧胸导联,出现q波,不论其宽度和深度如何,若能除外右心室肥大及左束支前分支阻滞,则表示有心肌梗塞(多为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梗塞);
③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在Ⅰ、aVL、及V4-V6导联R波之前出现Q波,应视为室间隔心肌梗塞或前壁心内膜心肌梗塞;



十.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症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1.U波增高,常超过同一导联上T波的电振幅,可达1毫米以上;
2.T波降低、平坦或倒置;
3.ST段下降,可达0.5毫米以上;
4.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为常见。


高血钾症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1.T波高尖,其升支和降支对称,基底变窄,形成所谓“帐蓬状”T波;
2.P波与QRS波群振幅降低、间期增宽,S波增深;严重时心房麻痹,P波消失,形成“窦室传导”;
3.ST段下降;
4.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结性心律、结性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低血钙症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1.ST段平坦延长,一般QT间期相应延长,但ST段呈等电位线而无上下偏移,T波一般呈正常直立;
2.单纯低血钙降期前收缩外,一般不影响心率、心律、PR间期及P、QRS、T波群;
3.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或迅速使ST段缩短(伴有T波改变者需较长时期才能使ST-T逐渐恢复。
高血钙症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1.ST段缩短或消失,R波后立即继以突然上升的T波;
2.QT间期缩短,常伴有明显U波;
3.T波可出现低平或倒置;
4.严重低血钙时,QRS波群间期及PR间期可延长,有时出现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5.偶可出现包括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或窦性静止等心律失常。
十一.其它
逸搏-夺获心律诊断要点
在段较长的间歇之后,出现结性逸搏,其后紧跟着一个窦性激动下传到心室,称为逸搏-夺获心律,或伪反复心律。
窦房结至房室结的游走心律诊断要点
同一导联上P波由窦性逐步变平坦、双向、至逆行性P波,以后又恢复为窦性,PR间期变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缩短,至逆行P波时PR间期最短,至窦性时PR间期正常。
1条评分
诸葛笨笨 鲜花 +1 - 2009-05-27

发帖
7611
啄木币
1
鲜花
59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5-27
不错不错~支持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