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49阅读
  • 15回复

[求助]耳机带的小磁铁是干什么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0-01
打开耳机的包装,发现还有两个圆形的一丁点大的磁铁薄片,干什么用的呢?请教一下
谢谢啦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loujianghua1
发帖
270
啄木币
302
鲜花
33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10-02
送给你当玩具的
离线shootfire
发帖
236
啄木币
172
鲜花
2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0-01
你那耳机的磁片上是不是有“铁三角”的商标?如果有的话,你只要把它贴在耳机后就行,至于用处,可能是为了加强音效,我也不太清楚。。。
离线飞亚达

发帖
3367
啄木币
9234
鲜花
28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10-01
木用!
离线mmmsxc
发帖
531
啄木币
889
鲜花
4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0-01
便携用产品...耳鼻喉科的最爱...(噗...
离线核心
发帖
2708
啄木币
5888
鲜花
34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0-01
没见过,不知。。。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0-01
引用第9楼galclbt667于2008-10-01 10:40发表的  :备用品


有道理!真理!
离线galclbt667
发帖
7224
啄木币
385
鲜花
44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0-01
引用第6楼ll熊猫于2008-10-01 10:14发表的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完全晕了,我只想知道那两个小磁片我该如何处置?

备用品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0-01
在家相机好久没用没有电了。。样子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网页上说的这种耳机
http://auction1.paipai.com/search/0/E0608203000000000060357900FDF695-56A2.html
离线核心
发帖
2708
啄木币
5888
鲜花
34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10-01
引用第6楼ll熊猫于2008-10-01 10:14发表的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完全晕了,我只想知道那两个小磁片我该如何处置?


都不知道你说的哪个薄片啊,上图?或者搜个图,也行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0-01
      
完全晕了,我只想知道那两个小磁片我该如何处置?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0-01
目前绝大多数的喇叭都还是用传统的锥盆式单体前后运动声,比较学术性的说法,这些喇叭叫电动(ElectrokineticDynamic)或动圈式(Moving Coil)。早在一八七七年德国西门子的Erenst Vemer就获得了动圈式喇叭的专利,不过真空管迟至一九0七年才正式运用,而爱迪生最早的唱机是唱针直接带动振膜而后经号角放大发声,所以西门子的专利一直没有用上。一九二0年美国奇异公司的Chester Rice与Edward Kerrog还有爱迪生贝尔P.G.Hokuto才首度发展出实用的动圈式喇叭,七十多年来,除了材料不断改良外,你记为喇叭科技真的有进步吗?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喇叭发声方式:

一、动圈式。基本原理来自佛莱明左手定律,把一条有电流的道线与磁力线垂直的放进磁铁南北极间,道线就会受磁力线与电流两者的互相作用而移动,在把一片振膜依附在这根道线上,随着电流变化振膜就产生前后的运动。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锥盆单体都是动圈式的设计。

二、电磁式。在一个U型的磁铁的中间架设可移动斩铁片(电枢),当电流流经线圈时电枢会受磁化与磁铁产生吸斥现象,并同时带动振膜运动。这种设计成本低廉但效果不佳,所以多用在电话筒与小型耳机上。

三、电感式。与电磁式原理相近,不过电枢加倍,而磁铁上的两个音圈并不对称,当讯号电流通过时两个电枢为了不同的磁通量会互相推挤而运动。与电磁是不同处是电感是可以再生较低的频率,不过效率却非常的低。

四、静电式。基本原理是库伦(Coulomb)定律,通常是以塑胶质的膜片加上铝等电感性材料真空汽化处理,两个膜片面对面摆放,当其中一片加上正电流高压时另一片就会感应出小电流,藉由彼此互相的吸引排斥作用推动空气就能发出声音。静电单体由于质量轻且振动分散小,所以很容易得到清澈透明的中高音,对低音动力有未逮,而且它的效率不高,使用直流电原又容易聚集灰尘。目前如Martin-Logan等厂商已成功的发展出静电与动圈混合式喇叭,解决了静电体低音不足的问题,在耳机上静电式的运用也很广泛。

五、平面式。最早由日本SONY开发出来的设计,音圈设计仍是动圈式为主题,不过将锥盆振膜改成蜂巢结构的平面振膜,因为少人空洞效应,特性较佳,但效率也偏低。

六、丝带式。没有传统的音圈设计,振膜是以非常薄的金属制成,电流直接流进道体使其振动发音。由于它的振膜就是音圈,所以质量非常轻,瞬态响应极佳,高频响应也很好。不过丝带式喇叭的效率和低阻抗对扩大机一直是很大的挑战,Apogee可为代表。另一种方式是有音圈的,但把音圈直接印刷在塑胶薄片上,这样可以解决部分低阻抗的问题,Magnepang此类设计的佼佼者。

七、号角式。振膜推动位于号筒底部的空气而工作,因为声音传送时未被扩散所以效率非常高,但由于号角的形状与长度都会影响音色,要重播低频也不太容易,现在大多用在巨型PA系统或高音单体上,美国Klipsch就是老字号的号角喇叭生产商。

八、其他还有海耳博士在一九七三年发展出来的丝带式改良设计,称为海耳喇叭,理论上非常优秀,台湾使用者却很稀少。压电式是利用钛酸等压电材料,加上电压使其伸展或收缩而发音的设计,Pioneer曾以高聚合体改良压电式设计,用在他们的高音单体上。离子喇叭(Ion)是利用高压放电使空气成为带电的质止,施以交流电压后这些游离的带电分子就会因振动而发声,目前只能用在高频以上的单体。飞利浦也曾发展主动回授式喇叭(MFB),在喇叭内装有主动式回授线路,可以大幅降低失真。这些设计目前都不是主流,我们有机会再来探讨。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0-01
变化的电流通进音响时,磁铁变成了电磁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电磁铁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而也不停地来回运动,带动纸盆也来回震动。音响就有声了。
1条评分
ll熊猫 鲜花 +1 2008-10-01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0-01
我的物理超级烂。。。不能和我说关于物理的原理之类的,不懂。。。
离线ll熊猫
发帖
238
啄木币
6276
鲜花
10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0-01
可那两个小磁片是外带的,没有它们我的耳机照样响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