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出路
西方古典音乐,毋庸置疑的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不过随着西方文明成为全球
的主导力量,古典音乐也隐约以自己为音乐界的正统而自居。反映在某些古典乐迷上,就
表现在有意无意间都觉得听古典音乐才算够品位,其他种类的音乐多少都低点档次,流行
乐更是不入流的粗俗之物,此之谓“古典沙文主义”。不是说古典音乐不好,而是那种高
高在上的气质,既使许多入门者望而却步,又在某种程度上排斥了与其它音乐门类交流发
展的可能性。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
的古典音乐没有属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氛围,因而近十数年来都没有也不大可能再产生真正
意义上的新的古典音乐作品;绝大部分当代古典音乐家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将过往的经典
名著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演绎罢了。因此,尽管它仍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好者众,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典音乐已经不可挽回的进入老年了。
为了向古典音乐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一些现代音乐家以及一些新派的古典音乐家试图
在古典音乐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或者尝试进行破格的新式演绎,或者运用现代手法谱写
新的仿古典或者类古典的作品,由此衍生了“古典跨界音乐 Classical Crossover”及“
新古典音乐 Neo Classical”。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音乐家包括陈美、Sarah Brightman、
Andrea Bocelli等,Gregorian Chant的流行化的圣歌,也许也可归入这一类中。
矢志维护古典音乐之正统的学院派理所当然地会排斥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然而随着
跨界音乐逐渐被西方民众广泛接受,原本认为是媚俗降格的行为也开始得到一定的认同。
男高音之王帕瓦罗迪与流行天后Celine Dion的合唱更标志着跨界和新古典已经摆脱了“难
登大雅之堂”的困境,开始普遍被接受。
当然,不可否认的,跨界和新古典由始至终都属于古典音乐中的少数派,正统派也仅
是宽容的默许了它的存在,而且对这种新形式的评价始终不高。因此,我曾经在闲谈中询
问过两位朋友对此的意见。这两位朋友都热爱古典音乐且都不太喜欢流行歌曲,乐龄也甚
久,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古典派”。其中一位的观点直截了当:“现存的古典音乐经典
作品多不胜数,一个人这辈子都听不完,还有必要弄些新的东西出来吗?”另一位认为:
“我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喜欢经过时间淘汰后的纯净完美的经典,不喜欢在里面加进去乱
七八糟的别的东西。古典音乐就是古典音乐,不需要把它流行化来讨好大多数人,即使只
有小部分人懂得欣赏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