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62阅读
  • 4回复

[其他]齐鲁医院王占民教授(转自山大视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dw
 
发帖
1727
啄木币
3207
鲜花
2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10-04
— 本帖被 欣宇 从 :: 杏林纵横 :: 移动到本区(2015-08-28) —
        偶实习的时候有幸跟王占民教授上过一台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深深的为王老精湛的技艺和可亲的性格所感染,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对病人负责的医生的身影,看到了对学生和蔼可亲的老师的身影,看到了我们山医开拓者们的身影。在台上对操作还不熟练的我耐心讲解,绝不随便发脾气,手把手的教我打外科结,在手术中每到关键部位都停下来讲一下该处的结构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很值得现在的教授们学习,或许我还没有资格评论教授们的行为,但很多人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殊不知这样是自掉身价,难道他们实习的时候上来就能熟练完成各种操作吗。还有很多人做手术敷衍了事,胃癌根治一天做上三四台,到每个台上比划两下就下来(这个现象国内普遍存在),大部分操作由主治完成。
    在对待病人和学生上现在的很多教授都要向王占民教授学习,更不用说我们了,虽然大环境我们无力改变,但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时刻以王老这样的前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对病人负责,对学生负责,做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啄木上没搜到关于他老人家的介绍,就从网上找了一篇,可能有点老,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大家风范,共同努力争取成为王老那样德艺双馨的医生。




王占民:活到老,学到老




  “不草菅人命,不误人子弟。”对病人负责,对学生负责,这是王占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王占民(1936.6-),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大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山东省优秀保健专家。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1972年他率先在我省开展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肝脏肿瘤和胰腺、胆道疾病;1976年又在省内开展了PTC,为胆道胰腺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1984年在我省首先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于1979年提出1.25cm小口径门腔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1980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选择性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同年首先在本院开展了成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1984年开展了壶腹部癌局部切除,为难以承受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老年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论着六部。1992年指导硕士生进行胃肠道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996年开始建立肝癌、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系,并建成国内首例胆囊癌细胞系,被评为2009年“山东十佳科技成果”。另建国内第2例胆管癌细胞系及3例肝癌细胞系,获得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艰苦的童年
     王占民1936年出生于鲁国故都,墨子之乡山东省滕县,这里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解放战争时期,王占民的父亲和叔叔逃到徐州,家里只剩下奶奶、母亲、婶婶、妹妹,他成了惟一的男劳力,不但要下地种田,而且还曾背着奶奶做的小木箱,步行七八里路,赶集卖香烟,挣取微薄的收入接济家庭。
     经历了苦难,人才会成长。这一段艰苦的日子,让年幼的王占民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
     在父亲“一定要给家里培养有学问的人”的思想指引下,身为老大的王占民成为兄妹六人惟一的大学生。从滕县书院街小学毕业后,王占民随叔叔来到济南,在济南三中完成了学业。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说,“学医吧,咱也不求挣大钱,一定要学个真本事,走到哪里也饿不着。”
     1956年,王占民考入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在他上大学的五年里,中国不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正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学校教育从各方面都很正规。“我们那时一个年级有16个班,每个班30多个学生,老师教学非常严格。考试的时候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老师拿着几张写有问题的标签,学生现场抽到哪个,就要在一旁的尸体上进行解剖,指出某个神经的具体位置。
     一点儿也不能弄虚作假。“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如果补考再不及格,就必须留级或被学校劝退。在这样严格的教育制度下,学生的知识学得牢固,高校培养出来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我上大学时很幸福,不仅学费国家全免,每个月还有十一块五的生活补助。”
     医学院的生活尽管十分紧张,但也充满了乐趣,学生们白天上完理论课,晚上要去实验室解剖尸体。调皮的男生往往先跑到实验室,把实验用的尸体从尸体缸里抬出来,放在试验台后,自己躲到尸体缸里,听到女生来了,等她们哆哆嗦嗦地打开缸的盖子,男生就慢慢站起来,嘴里还幽幽地说,“你来啦……”
     十五年住院大夫的磨练
     1961年,王占民毕业分配到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当工作满5年的他应该升主治大夫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所有的规章制度,导致他做了整整15年的住院大夫。
     当住院大夫那会儿,医院里大夫少,每个病房有36张床位,却只有1到2个住院大夫,他每天要完成病人的全部病历书写和常规化验,而且要在第二天上级大夫查房时将病历背诵出来。
     “那时候基本不回宿舍,吃住都在病房。冬天病房里有暖气,就睡在办公桌上,找护士要一个床单,枕一本书就睡。夜里,食堂的工作人员就把饭送到病房里。”
     他至今还记得在新大夫欢迎会上张振湘教授的谆谆教诲:“你们住院大夫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去,病房里管理病人是游泳,图书馆看书、查资料是晒太阳。我要求你们除了游泳就去晒太阳。”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科里安排王占民在24小时急症室值班,一值就是半个月。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配额从大学里的每月38斤骤减到26斤,劳累和饥饿让年轻的他半个月消瘦了五六斤,但他却毅然坚持下来。
     住院大夫每个月只有工资,没有一分钱奖金。53.5元的工资,王占民领了整整15年。
     住院大夫没有节假日。好几个春节,当所有大夫都回家过节时,王占民一个人留在医院值班,他要为病房里所有需要换药的病人处理伤口,常常从早忙到晚。
     等到文革结束,王占民成为主治大夫,才终于有时间离开病房,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仍然是病房有事,随叫随到。”每天晚上还要再回到病房,看看病号的情况。“也没有什么规章制度的规定,节假日经常要回来查查房,这好像已经形成了传统。”
     “老齐鲁医院的优良传统中,一个是人的传统,它包括医德、医风的传承;还有一个就是规章制度方面。在这个医院里,办什么事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不能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些规章不光体现在文字上,在一代一代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齐鲁医院116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老一辈医疗专家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精神,精湛的技术,深深影响着上世纪60年代王占民这一代人的成长。
     文革期间,许多老专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甚至劳动改造。外科老教授张振湘也难逃厄运。有一次张教授带着一位胃溃疡病人的钡餐透视X片来到王占民的住处,商量是否需要做手术,老师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耻下问的做人修养让王占民终身难忘。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老教授和年轻大夫心心相印,相互支持,默默传承着爱和力量。这种爱是由长期相处和互相信任孕育而成。这种优良的传统使医院的工作在十年动乱期间坚持下来,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专家,使医疗专业不断地得到发展。
     遵循着老师的教导,王占民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过程中,总是认真听取病人的病状叙述,检查病人的微细变化。一个肠梗阻的病人是否手术,大夫之间争论不休,他和实习大夫在病床边听了近一个小时的肠鸣音,终于捕捉到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高调气过水声”,果断的进行了手术,拯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如何搜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做出正确诊断,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王占民的成长得益于教授的传帮带,李兆亭是全国著名的普外科专家,年过83岁,仍坚持在医疗工作的第一线。王占民任临床医学部主任期间,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从不放弃向老教授学习的机会,坚持每周六从学校回医院跟随老师查房。老教授诲人不倦的精神,使王占民受益并继承下来,
     每遇到同样情况请到他时,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黑夜,他总是骑着自行车赶往手术室。
     十五年教学部主任
     “做医生和工厂里的工人不一样,工人出了废品可以退回去,像现在的笔记本、数码相机出了问题都可以招回,但人的生命出了事可收不回来。”
     所以,王占民一生遵循两个原则:不草菅人命;不误人子弟。“我要对病人负责,对学生负责。我知道的,一定会如实告诉别人,不知道的,我就去学!”
     从1984年开始,他开始了在山东医科大学15年临床医学部主任的生涯。
     在王占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往上面画什么全在老师。“就像我的小孙子、孙女,你先有一颗关爱他的心,然后对他严一点,他还是愿意听你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听进去你的说教呢?“学生是来学校学习的,你给他讲道理,他还是愿意学的。如果还不知道学习,那是他还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遇到这样的情况,王占民都会耐心地给学生讲,“病人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你了,这是对你多大的信任啊。你要想解除病人的痛苦,必须掌握治病的技术和知识,而这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山东省立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胆外科主任刘军是王占民的第二个博士生,导师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术上的成绩,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
     “学习一两个手术倒不难,难的是怎样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和做人的品质。在这一方面,他所有的学生都从中受益。”刘军深有感触地说。
     刘军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觉得做个普通大夫,能开刀动个手术就心满意足了。在王占民的鼓励下,1995年,他先考取了王占民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又考取了他的博士生。2001年,刘军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士后。
     “老师虽然很和蔼,但同时也很严厉,我们都怕他。”年轻时,性格外向的刘军喜欢结交朋友,这样一来,应酬自然就多了些。“老师经常查我的岗,有时候我中午喝了酒,下午去晚了,他都早早地在实验室等着我,一看我脸红脖子粗的,就把我批一顿。”
     王占民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多年,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1972年,他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腹腔肿瘤和胰腺、胆道疾病;1976年又在省内首先开展了PTC,为胆道胰腺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1984年王占民又在山东省首先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他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在用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96年,王占民开始建立肝癌、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系,并建成国内首例胆囊癌细胞系,被评为2000年“山东十佳科技成果”。他建成的国内第二例胆管癌细胞系及三例肝癌细胞系,获得了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成果。
     “他一生做了很多工作,却从不计较名利。对待自己的老师非常尊重。给病人看病时,不管是对工人、农民还是干部,都一视同仁。”
     做实验时。王占民容不得半点虚假。刘军记得他和老师培养细胞系时,最后—个工作是在裸鼠体内接种肿瘤。“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这一步做不好,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
     刘军记得老师曾经告诉他,“如果这一步实验做不出来,前面的课题宁可都推翻,也不能造假!”于是,他们开始没黑没白地实验,最早的时候,刘军需要凌晨4点钟就开始培养肿瘤细胞。经过半年多,前后20多次的实验;细胞系终于培养成功。文章最终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
     “他虽然对我们很严格,但这并不防碍他对我们的关心。”刘军说,有一年冬天,他从南京买裸鼠回来,坐了9个小时火车,早上6点到济南。“王老师5点起床在家做好荷包蛋面条,给我提到实验室,当时感觉特别温暖。”
     每当学生们在学术上取得成绩时,王占民总不忘了告诫大家,“得意不能忘形。”
     “他很少表扬我们,当我们刚有些沾沾自喜时,他会告诉我们,‘要注意,别出问题,得志不能更猖狂!”
     “老师从不收红包,不拿药品回扣,他的口碑在整个山东都很好。”现在,王占民带的十几个博士生和二十多个研究生不仅遍布山东省各大医院,也在北京、南京、天津的一些知名医院成为业务骨干。
     “人老,知识不能老”
     齐鲁医院一直有很浓的学术氛围。“一家医院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少先进的设备,这些都能用钱来买。最可贵的是他的精神财富,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严谨的治学态度,尊重科学的传统,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
     在王占民看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病的名字教科书上都一样,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却不一样,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手术、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你都遇见过。我们是一家省级医院,不能只满足于会开个刀就行了,必须承担起对疑难杂症的研究来。另外,我还带学生,这更要求自己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说句实在话,我作为一名医生的黄金期已经结束。我能有今天,全都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事业必须要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些好传统毁在我的手里。”
     现在,王占民仍然战斗在医疗战线上。每天早上,5:30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先学一个小时的外语,然后去爬山。上午8点去医院查房,有时还要做手术。晚上坚持看书学习,通常要学到12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无雨如风
发帖
8086
啄木币
10321
鲜花
77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0-04
王主任确实很牛
离线running99
发帖
519
啄木币
249
鲜花
4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0-04
ding ,好老师,好医生
离线memohlt
发帖
124
啄木币
160
鲜花
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3-1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39
啄木币
1
鲜花
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3-11
老乡,向他学习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