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39阅读
  • 19回复

[杏林风采]我们的院长   张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piaopengqq
 
发帖
765
啄木币
34
鲜花
28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5-11-28
张 运 简 历


  张运,男,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 1952年9月28日出生,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6年和1991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创立山东省心内科博士点和山东省重点学科,已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生33人和硕士生25人。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团体职务20余项以及《Sonoworld(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21个杂志的副总编辑、常务编委或编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多普勒同步血流动力学检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等多项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和山东省等16余项重点和计划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被美国《SCI》收录22篇,被国内外杂志和专着引用1,430余次,主编专着3部(其中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和《介入性超声心动图学》已成为我国的权威著作),副主编专着1部,参编专着19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1项、十大成果奖1项、 世界心血管超声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 1 项 。。他多次主办或主持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 1995年和2001年他两次代表中国赴日本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讲座,1999年、2001年和2003年他3次代表中国分别赴美国和香港主持超声心动图学论坛全球卫星转播学术会议并发表电视讲座,成为进入美国主会场的第一位中国专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20余项 。
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mtbd/2002-09-25/1032931055.html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xyzmoon
发帖
7033
啄木币
8336
鲜花
105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5-11-29
下面是引用piaopengqq于2005-11-28 21:45发表的我们的院长   张运:
张 运 简 历
  张运,男,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 1952年9月28日出生,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6年和1991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创立山东省心内科博士点和山东省重点学科,已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生33人和硕士生25人。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团体职务20余项以及《Sonoworld(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21个杂志的副总编辑、常务编委或编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多普勒同步血流动力学检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等多项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和山东省等16余项重点和计划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被美国《SCI》收录22篇,被国内外杂志和专着引用1,430余次,主编专着3部(其中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和《介入性超声心动图学》已成为我国的权威著作),副主编专着1部,参编专着19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1项、十大成果奖1项、 世界心血管超声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 1 项 。。他多次主办或主持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 1995年和2001年他两次代表中国赴日本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讲座,1999年、2001年和2003年他3次代表中国分别赴美国和香港主持超声心动图学论坛全球卫星转播学术会议并发表电视讲座,成为进入美国主会场的第一位中国专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20余项 。.......


张运从政以后
学术上会走向何方呢?
离线guodon
发帖
2656
啄木币
5819
鲜花
3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5-11-29
学术上也就这样了。 其实也很不简单了。 估计在彩超方面他是绝对的权威了吧。
超声学会现任主委是协和医院姜玉新,现在是院助,很快也是副院长,比张运还年轻。估计我们的院长想要登上主委的位子不容易。
至于心脏学会,感觉希望更小。据说张院长很少参加心内科的学术会议,听说而已。不过毕竟彩超不是心脏科主流,所以也是情有可原的。
希望我们能培养出来治疗学方面的牛人,毕竟现如今,搞心脏如果不搞介入,是很难成为主流的。
培养博士生33,这到底是好是坏?
希望能够申请下来心内科的这个国家项目。使我们的实力真正的提高上去。
哪怕比不上北京上海,也要在省级学校中出类拔萃才行啊。
心脏科现在日新月异,要跟得上才行。安贞发展到现在用了二十年多一点,我们已经有个不错的基础了,院士这个平台也算是不低了,该出点成果了。。。。。
离线xyzmoon
发帖
7033
啄木币
8336
鲜花
105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5-11-29
随 机 事 件哈哈,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天上掉下 11 个啄木币砸在你头上!
下面是引用guodon于2005-11-29 01:05发表的:学术上也就这样了。 其实也很不简单了。 估计在彩超方面他是绝对的权威了吧。超声学会现任主委是协和医院姜玉新,现在是院助,很快也是副院长,比张运还年轻。估计我们的院长想要登上主委的位子不容易。至于心脏学会,感觉希望更小。据说张院长很少参加心内科的学术会议,听说而已。不过毕竟彩超不是心脏科主流,所以也是情有可原的。希望我们能培养出来治疗学方面的牛人,毕竟现如今,搞心脏如果不搞介入,是很难成为主流的。培养博士生33,这到底是好是坏?.......


院士说
能把山医的心内带起来
就可以心满意足的退休了
bless他愿望实现
离线liu_redsnow
发帖
3119
啄木币
13806
鲜花
63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11-29
退步了似乎
有人说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11-29
下面是引用liu_redsnow于2005-11-29 20:40发表的:退步了似乎有人说

期望值不要太高才好,现在面临的竞争如此多,仅仅靠一,两位院士也很难把整个学校带动的。除非像上二医的陈竺那样,做到中科院的副院长职位,可以带动整个学校。
现在哪个名牌医学院都有几个院士,长江,973首席之类的,所以不要把整个医学院的发展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而且医学院的强弱与否,也不仅仅看一两位牛人,更多的还是综合评价。像上二医科研临床排名已经相当靠前了,但是其教学水平还是不敢让人恭维的,其毕业生与其他卫生部学生相比,竞争力也有差距。这也是上医学生总认为比二医强的一个原因。
优秀的医学院不是一代人可以铸造出来的,而是一代代建设起来的。
协和不仅仅有了张孝搴,林巧稚等几位名家,上医也不仅仅因为颜福庆以及十几位一级教授,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名师,名师的学生还是名医,名师,然后一代代皆是如此,才把自己学校的牌子树立起来的。其他名校也大体如此。
所以,还是从自己好好学习做起,寄托于某几个人或者领导是不现实的。假设某人拿了诺贝尔奖,那么也不代表山医出来的学生就是最好的。

同样,山医的下滑,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离线sdum
发帖
1490
啄木币
3792
鲜花
6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11-29
下面是引用merck于2005-11-29 21:26发表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才好,现在面临的竞争如此多,仅仅靠一,两位院士也很难把整个学校带动的。除非像上二医的陈竺那样,做到中科院的副院长职位,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现在哪个名牌医学院都有几个院士,长江,973首席之类的,所以不要把整个医学院的发展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而且医学院的强弱与否,也不仅仅看一两位牛人,更多的还是综合评价。像上二医科研临床排名已经相当靠前了,但是其教学水平还是不敢让人恭维的,其毕业生与其他卫生部学生相比,竞争力也有差距。这也是上医学生总认为比二医强的一个原因。优秀的医学院不是一代人可以铸造出来的,而是一代代建设起来的。协和不仅仅有了张孝搴,林巧稚等几位名家,上医也不仅仅因为颜福庆以及十几位一级教授,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名师,名师的学生还是名医,名师,然后一代代皆是如此,才把自己学校的牌子树立起来的。其他名校也大体如此。.......



嗯,有见地..........
离线王冬
发帖
1118
啄木币
116
鲜花
8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11-29
看到山医的现状只能是说心痛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11-29
下面是引用王冬于2005-11-29 22:17发表的:看到山医的现状只能是说心痛

一些人各自为了自己的“利”而忙碌,“山医”这个牌子成了一些交易的牺牲品,更有些人“乐不思蜀”了!
离线王冬
发帖
1118
啄木币
116
鲜花
8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11-30
我现在有时候在想回山医上学是不是一个错误……
离线piaopengqq
发帖
765
啄木币
34
鲜花
28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5-11-30
进校才一年多,对这些没有研究过多少,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些事我们医学院的骄傲,现在才知道许多事情都要好好去分析
听过许多人说山医不如以前了,有时也可以自己感觉到
谢谢各位大虾的指点,但愿山医的人还像以前
离线piaopengqq
发帖
765
啄木币
34
鲜花
28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5-11-30
下面是引用xyzmoon于2005-11-29 00:18发表的:张运从政以后学术上会走向何方呢?

不知道张运院长现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xyzmoon可否指点一下?
希望张运从政之后不会放下学术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5-11-30
下面是引用piaopengqq于2005-11-30 15:06发表的:不知道张运院长现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xyzmoon可否指点一下?希望张运从政之后不会放下学术

现在筹办教育部,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筹)”
http://www.xinwen.wh.sdu.edu.cn/dyxjx/news.asp?id=050729163829263806

张运: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记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不懈攀登的张运院士
发表时间:2005年7月29日  作者:山东大学报  王静  来源:山东大学先锋网
--------------------------------------------------------------------------------

  盛夏中的泉城,骄阳似火。但一进得齐鲁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便会让你立刻沉静下来。四层大楼,3100平米面积,一间间装饰一新的实验室,一排排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紧张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似乎令人领略到这个研究中心的现代化气息。在一面宽大的写字台前,我见到了张运院士。他的桌上整洁有序的堆放着各种文件资料,不时有工作人员过来向他请示工作、签批文件,看来一个“忙”字难以概括他如今的状态。
  鉴于在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2001年12月张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由此,作为山东省,实现了医药卫生界院士零的突破;作为张运,事业境界已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那么,院士之后的道路又是如何行进的呢?
  一面旗帜
  作为国家最高一级学术机构成员,院士称号体现着一个人在某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以及社会、同行对他的认可和肯定。它代表着荣誉和信任,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院士是一面旗帜,是一种象征,往往会起到很多官员、名流所起不到的作用。人们或出于对科学、对知识的尊重,或出于对杰出人才的仰慕,总愿意有更多机会走近他们。张运说,“评为院士后,最突出的感觉是社会活动量剧增,这也是所有院士共同的苦衷。”每天都会收到大量邀请信函、电话。而这时,他的很多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大量建设性工作需要他去一步步努力、一点点疏通,他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因此,他为自己确定了明确的原则:学术上的事情尽量参加,当“花瓶”的事情坚决不做。
  由于他的学术影响力、号召力,经常会有各种学术会议邀请他参加,不管是老师辈的还是同龄人的邀请,他总是尽其所能、热心参与。这是近年来他所做最多的社会工作。2004年9月,在他率领下,山东大学医学院主办的大型心血管国际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到会的有来自海内外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医务人员800余人,包括该行业的几位老院士,专家报告有几十个。大家齐聚一堂,探讨学术、沟通信息,形成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这是山东省心血管界历史上首次如此规模的大型会议,给同行们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社会工作是义不容辞的。有一次,某部队对一批军官进行现代化教育,开设“百名院士论坛”,邀请张运参加。因为事情太多,几番推迟时间,最后定在了2005年1月7日。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忙碌,终于把身体一向健壮的他撂倒了。1月6日,突然发作的椎间盘突出症,使他卧床不起。但已经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违约。此时的张运倒更像一名执行军令的军人:打上封闭针、带上护腰带;腿疼的难以打弯,只能僵直着被人抱着上车、下车;讲课时坐不下,就直挺挺地站着,用手扶住讲台,支撑全身。就这样,忍着钻心的疼痛,额头上沁出晶莹的汗珠,他不辱使命,坚持讲到最后。军人们格外热烈的掌声,不仅仅是感谢,更包含着一种崇高的敬意。回来后,很少休息的他,一下卧床10多天。
  而对有些活动,他却坚决回避。他非常欣赏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的一句话:“院士不能做‘花瓶’,要把‘架子’端起来”。因此,剪彩、揭幕一类于别人点缀风景、于自己风光露脸的事,请他是请不动的。
  两院院长
  一身而任两所医学院院长实职,这在中国或许还不多见。张运便是厦门大学医学院和山东大学医学院两院院长一肩挑。
  友好“大使”。当选院士不久,在一位医学界老院士推荐下,2002年12月,张运担任了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虽然他更愿意集中全部精力在学术领域攻关,但既然挑起了这份担子,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几十年医疗、教学、科研的工作历练,周密的调研分析,使张运很快发现问题的关键:由于该学院原先是由一名外籍人士管理,办学思路与中国国情有较大距离,因而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于是,他从办学理念、学科结构、规模建制诸方面,逐一理清思路、设计规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短短两年多,厦大医学院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培养层次上,由原先只设博士阶段的构想,变为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分阶段培养;医学院实践性强,原先却未设附属医院。经过多方探讨、协调、沟通,终于促使厦门中心医院成为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学科结构上,原先只有医学系,现在已经成为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科门类齐全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上,原先每届只招30人,现在扩大为每届150人。张运说厦门大学医学院就像一个孩子,眼看着她一天天长大。而这两年多,在完成这边工作的同时,他要每两个月飞一趟厦门工作一周,其中甘苦也许外人难以体验。去年新设常务副院长以后,他的压力才稍稍缓解。
  这种两地之间的穿梭,还有另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促使厦大与山大关系的日益亲近。在展涛校长培养人才的“三种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实践中,厦大成为较早与山大缔结姊妹关系的学校,作为两校之间的友好“大使”,张运功不可没。
  用科研的方法从事管理。2004年初,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张运肩头又压上另一副重担: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任务之艰巨是不言而喻的,但张运还比较乐观,“两院院长也有好处,可以互相借鉴。”如果说在前者的管理中他利用了中国国情的优势,在后者的管理中更多的是避免中国国情的弊端。
  他为自己确定的工作思路是,坚持改革、创新,跟上学校发展步伐。而他的工作方法与众不同:用学术思想指导行政管理,用科研的方法从事管理。摩仿国外做法,考虑工作时不搀杂人际关系。职称评定也许是令每一个管理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认为只要严格按标准办事,就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他与大家商议,首先确定好标准,然后以此为尺度,依据每个人学术、业绩、贡献严格划分等级、类别,并细分为A、B1、B2、C等级,排出顺序,结果不言自明。大家一致反映:公正、合理。
  改革人事制度是他任职以来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在职称评审的现行体制里,重科研轻临床和教学的倾向十分突出,临床经验丰富但科研水平不高的人难以成为教授,而论文档次较高但不能处理复杂病症的人却迅速晋升为教授。由于以往的职称晋升是标准服从指标,而各级临床教学医院的标准相差甚大,造成了临床教师队伍的水平差异。在张运的带领下,医学院大胆进行了医疗职称的双轨制改革,申报者必须先做主任医师,再做教授;先做副主任医生,再做副教授。人有各种类型,有的适宜临床,有的适宜科研,改革的目的是使人尽其能,实事求是。
  “攀几门好亲戚”。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向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学习。张运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他把这称为“再攀几门好亲戚”。
美国贝勒医学院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2004年被有关权威部门评为全美最佳医学院的第13名。他们本已与上海某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张运利用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广泛联络联系,促成了贝勒医学院副院长Major.Bradshaw教授一行的来访,并与山大签定了姊妹学校的合作协议意向书。也许两校在学术实力、学术地位上有些距离,但交往中,张运流利幽默的谈吐,热情豪放的风格,周密细致的接待给美国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客人说,如果考虑学科发展,他们希望与上海合作;而如果从友好关系出发,他们更愿意与山大合作,是山大人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贝勒医学院位于全球最大的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在该学院工作的山大校友有三十几位,而在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工作的校友有一百多名。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学术资源。张运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校友回访母校,使多年游学在外的校友第一次感受到母校的召唤。
  贝勒医学院教授王兴利,是原山东医科大学1985届毕业生,目前他是美国山大校友会会长,在去年9月医学院召集的中美学者高级论坛上,他激动万分地说,“盼望这一天已经盼了18年!出国后,非常想念母校,希望为学校做点工作,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对待校友,张运同样是以诚感人。为组织此次校友返校活动,他放弃了同时召开的国家两院院士大会。虽然从年龄、学龄来看,校友多属于学生辈,但他们在国外奋斗多年都已卓有成就,张运带头称他们为“老师” ……这一切,使校友们切实感受到母校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他们非常感动,表示为学校发展要不遗余力。
  母校的深情厚意在海外校友中激起巨大反响,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在加拿大、在整个北美,校友们互相联络传递信息,纷纷与母校取得联系。张运的手机号码对所有校友公开,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正在做什么,只要校友来电,总能听到张运热情的呼唤,赢得校友的高度信任,也得到校友的真诚回报。校友们从事的专业涉及各学科领域,有外科的、病理的,他们纷纷与母校教师协商一起带研究生,共同申报课题,提供实验条件,通报科研信息等,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张运也努力为他们争取长江学者、访问学者等机会,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令他们非常感激。张运感慨的说:“稍微做点工作,校友们就会涌泉相报。”
  过些日子,80级校友又将聚会母校,必将掀起又一次热潮,张运说这将成为医学院一项经常性的活动。
  六个转变
  张运已经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奋斗了近三十年,开拓了诸多心脏病学研究的处女地,在超声心动图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然而在他眼中攀登是永无止境的,他仍然在不懈追求。除继续保持在超声心动图领域的领先地位,他们又在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了系列文章,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作为心血管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他敏感地意识到,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转型,不断调整方向,才能永远活跃在学术前沿。经过对学科发展前景的深入思索,他提出六个转变的发展战略:从以临床研究为主转变为以基础研究为主,从以研究诊治技术为主转变为研究重大疾病为主,从以承担省部级课题为主转变为承担国际和国家级课题为主,从以培养硕士生为主转变为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生为主,从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为主转变为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为主,从以获取省部级科技奖励为主转变为获取国家级科技奖励为主,并为此采取了多项措施:
  学科交叉,吸收非医学专业学生作研究生。张运认识到,不同学科的交叉碰撞,才会产生有意义的问题,才会带来有价值的收获。越杂越好,越广越好。现在他招收的学生中有搞遗传的、生物的、数学的。他与学生们开辟了“不稳定斑块的生物力学”、“血管弹性显像”等诸多新课题。新方法、新理论的介入,打开许多未知领域的大门,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
  建立大平台。申报重点实验室时,张运主要思考如何营造一个大的平台,把遗传学、药学、免疫学等各学科融在一起,把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融在一起。他为此曾三十易其稿,深思熟虑。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4年9月和2005年1月,分别被批准为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中重点实验室, 2004年作为“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心血管基因组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大平台终于搭建起来。过去临床与基础一边缺人才、一边缺思路的困境终于得到解脱,医学院与医院长期不交往的局面终于成为历史,“夫妻店,小作坊,父子兵”的格局终于打破,为大兵团作战拉开了序幕。说道此处,张运不由自主的伸开双臂,似乎在期待着一个盛大场面的来临。
  事实证明,张运关于转型的思路是正确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现在,他们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全科医师人人都有课题,多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人获得突贡专家、泰山医学家称号,每年都有973首席科学家和很多国外访问学者来访;不断引进杰出人才,改变“近亲繁殖”的弊端,使学术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有足够的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稳定了科研队伍。目前,大家人心思上,干得热火朝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宽广的气度和胸怀 。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足够高的眼界,更需要宽广的气度和胸怀。张运说,过去很多学科搞家庭式管理,“小作坊”,“不外传”,结果圈子越来越小,学科发展日益萎缩,卡了别人也就是卡了自己。我欢迎后代、学生超过自己,只有让学生超过自己,才是培养了真正的人才,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他为学生成长呕心沥血,寻找课题,设计思路。30多个学生,每一篇论文,他都要逐字逐句推敲、论证,替他们仔细修改,为他们外寄发表,甚至外刊所要的审稿费,也从自己的美元帐户里扣除。
  在心血管研究中心,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他们与同济医科大学合作研究的《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课题,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张运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名字抹去。而大家都知道,自1992年起,张运就一直是这一课题的负责人之一,并且取得很多阶段性成果,发表过多篇论文,多次做国际会议报告。原因在于,张运曾应同济医科大学邀请为他们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而今年国家规定获奖项目评审专家不能以研究者身份申报奖项。因此,为了学科的利益,为了研究中心的发展,张运主动牺牲个人利益,把唾手可得的荣誉拱手相送,并为此立下文字声明。当今学术界争名夺利的事情并不少见,张运此举令所有了解内情的人折服,也令同济医科大学的同行感佩不已。“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一代学术大家的崇高境界!
  告别的时候,偶然看了一眼张运桌上的台历,发现那上面在近两个月的时间框里,都标出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原来,那都是已经“预支”出去的时间。他的日程排得很满很满,他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离线sdum
发帖
1490
啄木币
3792
鲜花
6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5-11-30
下面是引用merck于2005-11-30 16:29发表的:现在筹办教育部,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筹)”http://www.xinwen.wh.sdu.edu.cn/dyxjx/news.asp?id=050729163829263806张运: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院长真是忙哈,
真不知还兼着一个院长,真是令人吃惊哈
院长既然把厦门中心医院拉给厦大,
也该给山大再拉几个附属吧???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5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5-11-30
下面是引用piaopengqq于2005-11-30 15:06发表的:不知道张运院长现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xyzmoon可否指点一下?希望张运从政之后不会放下学术

用Zhang Y 与 Jinan检索,最近几年SCI文章找到一篇,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
http://www.cmj.org/information/full.asp?pmid=200491293

Establishing an animal model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CHEN Wen-qiang 陈文强, ZHANG Yun 张 运, ZHANG Mei 张 梅, JI Xiao-ping 季晓平, YIN Yue 殷 乐
and ZHU Yong-feng 朱永锋

Keywords: arteriosclerosis · plaque assay · transfection · models, anim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Qilu Hospital,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Chen WQ, Zhang Y, Zhang M, Ji XP, Yin Y and Zhu YF)
Correspondence to: Dr. Zhang Yu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Qilu Hospital,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Tel: 86-531-6931681. Fax: 86-531-6927544. Email: yunzhang@jn-public.sd.cninfo.net)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60271015) and the Key Clinical Project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No. 2001294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