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5楼nephr于2006-05-09 00:21发表的“”:感觉合校后硬件上去了 学风下来了我想这部归咎于合校吧 其实合校还是利大于弊的 还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以学生来努力.......
我在泉韵谈过这类问题。
合校对于医学院最大的好处是主管机构投入增加了,各种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进。这一点是几乎所有的综合大学谈到合校成果必然要提的。
第一个要说,合校之后投入××钱,建了多少大楼,招生规模扩大的多少,多发了多少文章,增加了多少博导,硕导,博士点,等等作为合并医学院的“成就”,也是他们自认为的合校优势。
其实,只要仔细考虑一下,这种理由是“诡辩”。
医学院如果不合校,那么主管机构不给投入,不拨款建设,不支持医学教育,不给医学人才发展空间,打压医学院。资源偏向综合大学。那么你医学院想发展,可以!前提是合并到综合大学。你医学院只要被合并,就可以得到资源,得到支持。
这就是“强盗逻辑”。如果把这种逻辑换到山大身上,让他必须和青岛大学合并,不改名为青岛大学,那么主管部门不会再投钱,不再贷款,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不和青岛大学合并,山大也一样弊大于利。
我们是不是考虑这种问题的时候太简单了?
不合校的医学院大多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很明显的。就算协和医科大学比起其他合校医学院也是受到的资助有限。否则,他们牵手清华的目的是什么?
合并更多的是长官意志。“科学决策”这个词似乎看不到太多。
香港大学医学院收到李嘉诚捐款10亿港元,主动改名为“李嘉诚医学院”都得到很多批评,引起“冠名风波”。新竹交大与清华大学合并最后由董事会投票否决。现在访问交大的网站仍然会有民意调查,是否同意合并。
如果山医得到上二医一半的支持,不是从50年代开始不断收到拆分,冲击,打压,轻视,合并,那么怎么会是现在这个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