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如何认识和预防感冒
感冒——这里仅指普通型感冒——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古希腊人认为是“遇湿冷,体液会下注”的问题;中医认为是“风寒、风热、湿邪”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毒感染”的结果。然而实际上,感冒,根本就是由于人体排汗时着凉所致。基本与病毒无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对人体排汗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再认识。
目前生理学已确认了人体排汗是为了通过散发过剩热能来调节体温。但实际上汗腺还担负着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什么任务?简单讲,人体需要消耗热能。能量来自于糖类、蛋白及脂肪等。我们知道,当煤炭、木柴等在释放能量的同时,还会分解出部分灰烬、烟气等终产物质。同理,当糖、蛋白等在释放能量后,也应该会分解出一种类似蛋白的粘液质终产物质。并且,人体会利用皮肤汗腺作为这种物质的排泄渠道。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皮肤汗腺不仅是体温调节器官,并且同时还是能量代谢性终产物质的排泄器官。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汗液的成分不应该仅仅只是水分及盐类,还应该含有一种粘液质终产物质成分。
在此我们应该重新确认如下几项生理功能:
一、皮肤汗腺担负着两项功能,即调节体温和排泄终产物质。
因此,汗液是由水分和类似蛋白的物质等组合而成的粘液质液体。
二、人体会产生三种终产物质——大便、小便、“汗便”。
所以,人体有三处终产物排泄器官——肛肠、尿道、皮肤汗腺。
那么人体排汗与感冒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作为生活常识,想必大家都知道,人体一旦着凉,就容易引起感冒。既然大家都知道感冒是由于着凉引起的,可为什么至今对感冒的性质却仍处于误解阶段呢?这是由于人们忽略了在着凉与感冒之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即排汗。应该说,感冒——只有是,并且也必须是当人体正在排汗的时候着凉才会引发的。因此,忽略了排汗因素解释感冒,就不可能得出正解。既然排汗因素如此重要,为什么人类对此始终毫无察觉呢?实际人类对此早有察觉。比如古人所谓的“体液、湿邪”应该就是指汗液。只是条件所限,理解稍有偏差而已。那么为什么人体排汗时着凉后会引起感冒呢?这是由于,当汗腺孔处于开启状态时较突然受到相对低温的刺激后,汗孔就会快速闭合。如果汗孔突然闭合,尚未排出体外的汗液必然会被阻留于体内。如果汗液无法在皮肤汗腺排出,人体就会促使被阻留的汗液向鼻或气管转流。转流的目的是为了借助鼻或气管将被阻留的汗液重新排出体外。当汗液由鼻或气管排出时,就是所谓“鼻涕”、“痰液”。那么感冒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当人体排汗时着凉后,以及汗液在体内转流并借助鼻或气管排泄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一系列的“异常性”反映。而所谓感冒,就是这一系列反映之中的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反映。
在此我们还应该重新认识另一项生理功能:
三、人体的鼻和气管,应该是皮肤汗腺排汗功能的“代偿性”排泄器官。
所以人体有五处终产物排泄器官——肛肠、尿道、皮肤汗腺外加鼻和气管。
感冒的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发烧、头痛、周身酸痛及喷嚏等。感冒为什么会流涕?这是由于当人体排汗时因着凉妨碍了汗液排泄后,人体会促使汗液向鼻或气管转流,当汗液由鼻排出时,就是流涕。为什么鼻塞?如果鼻涕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引起鼻塞。为什么发烧?排汗还担负着调节体温的任务。汗液排泄一旦受阻,本应散发出体外的过剩热能也会滞留于体内。因此,感冒时就会发烧。当汗液中所包含的水分、粘液质终产物质、热物质以及气态物质等在体内转流时,由于种种原因,就会造成周身酸痛不适。那么又为什么会头痛呢?当热物质等转流到头部,并在头部窜动时,就会引起头痛……(这个问题较复杂,详情可参看前文)
既然感冒是属于排汗着凉的问题,那么预防感冒实际就不应该太复杂。只要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在排汗时尽量避免着凉,就可以比较有效地预防感冒及系列排汗着凉性疾病的发生
应该说,着凉因素在感冒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已被认同,而古人的体液、湿邪学说已经踏上了门槛,目前只需再稍稍前进半步,将体液、湿邪纠正为汗液,迷宫也许就会洞开——
[ 此帖被abcyxbl在2010-03-16 07:2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