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6楼gdw于2009-10-03 16:14发表的 : 我感觉临床型问题应该不太大,只要有病号就能学到东西,除了个别超级牛院(譬如协和)多数地方的病号差不多,再说低年资住院医师还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就达到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一些大手术,住院医阶段能做什么手术在培养计划里有很明确的规定,学医还是个慢功夫。 问题大的是科研型,在山医课题经费没多少(个别牛导除外),今年新晋博导公示的时候不少人都是十万多一点,说是科研型有人半年就把实验搞完了,在临床上干至少一年半,其实和以后两年的临床型相比临床的时间并没少多少,但是由于科研型没有强制性的二级学科轮转,所以很多人就闷在自己科里,结果时间没短多少,效率打了折扣。关键是硕士阶段在没有对本学科有深刻认识的情况下直接搞科研很难搞出东西,还不如多招临床型,科研还是博士来做比较好,基础好,起点高,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让他们做,多数硕士的科研能力还是比较低的,给博士打打下手作为科研训练还是比较合适的,铺开这么大摊子太浪费,而且效果也不见得多好,现在专业学位扩招就是比较好的政策,没必要全都跑去搞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