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08阅读
  • 6回复

[杏林风采]内分泌门诊 每个病人看20分钟算快的 【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alclbt667
 
发帖
7224
啄木币
385
鲜花
44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8-23

本报记者闫 龑 实习生章慧君

  “早饭不能喝粥,不顶饿又升血糖;中午先喝汤,番茄汤、黄瓜汤都可以,主食吃2两米饭,1两瘦肉;晚上也是先喝菜汤再吃主食,2两饭,1两瘦肉。”

  “吃土豆之类淀粉多的东西要扣粮食,吃坚果也是,吃1两瓜子扣1两米饭。”

  “你肾脏不好,要少吃豆制品,别喝豆浆。”

  8月12日,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付国荣一边把病人的病历资料整理好还给病人,一边细心地叮嘱着。从7时到15时,这位穿着整洁白大褂、面容清臞的老医生,已经不停歇地看了24位病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3位。而这期间,摆放在付国荣面前的一瓶水始终未打开,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当跟随付医生进行门诊体验的记者和另一位北京市民从诊室出来的时候,异口同声地说了声:“累!”

  “把话说清楚了,病才看得踏实”

  84岁的糖尿病病人卢淑兰看付国荣的门诊已经几十年了。卢淑兰坐着轮椅再次来到诊室,付国英一看到她便笑著称赞“气色比以前好多了”。听到家属说老人家扎针不配合的时候,付国荣略带一点责备地说:“你住院的时候也扎针,都不吭声,怎么回家就不扎针啦?这可不好。”病人一听就乐了,连声说:“扎,回家也扎!”

  紧接着,付国荣蹲下身去,细心地查看卢大妈的脚,询问她是否有麻木、发凉、发酸的症状,并根据她的血糖记录询问近期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卢大妈说自己早晨饭后量的血糖已经接近正常值,付国荣很高兴:“这样的话可以酌情减少胰岛素注射量了,少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最小适应剂量,把血糖控制好了。”老人听到这句话也十分开心,连说自己最近精神好多了,饭后可以多散会儿步。付国荣马上表扬她:“做得好,要坚持。”

  卢大妈的就诊时间从11时10分开始到11时32分结束,一共用了22分钟。

  已经看了30年付国荣门诊的糖尿病病人王作民对药品的使用不能理解:“我前两天回老家了,县城的医院给开的胰岛素我觉得又贵又不好。”付国荣看了看病历,然后告诉老人:“这种胰岛素是基因工程生产的、和人体一模一样的激素,比过去用动物制备的胰岛素好。打个比方,人家都坐飞机、火车了,你怎么还能拖着牛车跑呢!”一句幽默的话,既巧妙点出了病人对药品知识的陈旧,又活跃了气氛,病人和家属都乐了。

  有的病人对药物治疗起效晚不满意,付国荣就解释说:“神经类的病就像是电线外面的塑料皮坏了,露出了里面的铜丝。你说这塑料皮什么时候能长好?不好说,皮儿坏了是血糖高了造成的,那就先把血糖降下来!”

  除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付国荣经常在开完药单后再开出一张化验单,告诉病人先别交钱,因为药物有效期只有3个月,什么时候不舒服了再过来查,这样方便。有的药物只能自费购买,付国荣就反复告诉患者“这个药不能报销”,并推荐疗效相似、能报销的药,让病人自己选择。

  付国荣对记者说:“你看我这儿的病号,基本都是老年人,所以我得把话说清楚了,病才看得踏实。这样虽然耽误时间,但这是我的责任。”

  “医患关系出了问题,医生应先检讨”

  10时许,医院电脑出现了问题,系统短暂瘫痪。病人打趣说,这电脑都歇了,您也该休息休息了。付国荣却没有休息,而是为一位没有挂号前来复诊的病人分析起了化验单。

  “病人已经是我的半个朋友了。”付国荣说,“很多病人都是大老远过来的。有些病人病情已经稳定了,没有必要经常过来,但是他们还是隔三差五地来‘看’我。”

  直到15时,付国荣才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每个病人看20分钟算快的。有的病人从头说到脚,连家事都要说。人家相信你,才把心事告诉你。”

  “病人辛辛苦苦来看病,能让他们满意,我就踏实了。今天24个号算少的,多的时候会加到33个。对这样的工作量我已经习惯了,病人走的时候说‘大夫再见,您也好好保重’,我就特别知足。”

  据了解,按照规定,身为主任医师的付国荣一天限15个号,出诊时间是8时到12时,也就4个小时。如果分配给15个病人的话,每个病人应该看16分钟。而加号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像付国荣一天加了9个号,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出诊时间,每个病人也就能看10分钟。

  “病人多、医生少,医患矛盾是很难避免的。我认为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医生,出了问题,医生应该先检讨。大部分病人都是尊重医生的,但是病人从排队、挂号到看上病,可能要花费六七个小时,而有的医生几分钟就把病人‘打发’走了,那就有可能出现矛盾。”付国荣解释,“医生要和病人好好沟通,让他们满意。”

  付国荣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多医生既要满足越来越多病人的看病需求,又要兼顾自己的其他工作。有些医生上午出门诊,下午做科研,如果上午看不完门诊的话,就会影响下午的工作,所以造成了“3分钟医生”的现象。“这不是医生个人能解决的。”付国荣认为,这是医疗卫生体制问题,三级医院就应该主要解决大病和疑难杂症,看病应该分级。要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和疑难杂症在大医院”,还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8-2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发帖
3364
啄木币
1396
鲜花
22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8-23
虽然写的很幼稚,还是实习的写的

但是是个好的开始,至少已经有实习的记者能写正面的关于医生的话题

谢谢这些正义的年轻记者们

他们的前辈就像一批毒蘑菇,希望他们不要学坏了

善哉~
离线笑忘书
发帖
889
啄木币
2031
鲜花
10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8-23
zouguo  优点晕
离线小园听风
发帖
2677
啄木币
3392
鲜花
17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8-23
什么是常态,什么是好,什么是劣,公共的视线在哪,真正的标准在哪,权利与义务、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吗?
[ 本文章通过手机发表(wap.zhuomu.cn) ]
离线blueblood
发帖
4826
啄木币
3926
鲜花
60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23
皮科看病那才叫快哩,大部分时间就用来写字就行了。
发帖
405
啄木币
594
鲜花
7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8-24
我一次在一家医院看耳鼻喉科专家门诊,刚刚进去还没坐下来就给我开药(那药贵的要死啊),总计不超过1分钟,这把速度……

我还听见病人在议论:这个主任看的真好啊……

我当时那把心情……
离线风过无痕
发帖
3494
啄木币
-4
鲜花
53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2-19
不好说
如果有教授的学生在的话可能会看的详细点
详细程度与学生知识深度成正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