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黎明的扮相远比“青年梅兰芳”的余少群秀美得多,可是他绝佳的舞台形象,摄像只给了几个远镜头,最多也只是中景,兴许是因为余少群本身就是戏剧演员,所以给他再多的近镜也不用担心他会穿帮,而黎明输在紧赶出来的唱念做打,导演是担心他露怯吧,唉,这担心实在是过逾,真可惜了那一朵美丽的海棠花。
??
??海棠花来海棠花……
??
??整部戏,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演绎,却让人感到总是在一轴旧卷的浮光里游走,触不到画骨,更探不着画魂,只有那一段,那一段海棠花。??
??章子怡的孟小冬说不上有多出彩,但她应邀清唱的那一段,如有一片羽毛沾染了红尘的芬芳,悄然从浮光里飘下,落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孟小冬专挑了《游龙戏凤》,为的是和梅兰芳唱对手,梅和孟初识,心里就起了涟漪,于是这一小段清唱的游龙戏凤便戏谑不再,却温情有余,小冬的一扬袖,梅郎的一敛额,着实教人心动:
??
??李凤姐(梅兰芳):骂一声军爷理太差,不该调戏我这好人家。
??正德帝(孟小冬):好人家来歹人家,不该斜插海棠花。扭扭捏捏多俊雅, 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李凤姐(梅兰芳):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忙将花儿撇地下, 从今后不带这朵海棠花。
??正德帝(孟小冬):李凤姐做事差,不该撇了海棠花。为军将花忙拾起,来来来,我与她插,插上这朵海棠花。
??
??一个是梨园冬皇,一个是伶界大王,乾旦坤生,颠倒阴阳,舞台上你是男来我是女,舞台下你是女来我是男,孟小冬忍不住笑场——素纹旗袍的她俏指着白色西装的梅郎:不扮上相,我实在不能把你当作一个女人,这笑言引来了“六哥” 英达的赞叹,似不合时宜,恰是画龙点睛:你们俩,一个男,一个女!??
??一个男,一个女,足够了,在感情的世界里,在一见钟情的传奇的故事里,只需要这一个男和一个女。
??点睛之龙不经留,只在舞台上轻掠了一阵风起,便消失在小冬解须的一刻,让屏幕下刚刚触摸到一丝热度的眼睛,重又退回到浮光掠影里作纯粹的欣赏,不再入戏,随着孟小冬角色的离席,戏中人的寂寞,又收回到戏中,没能再漫延出宽幅银幕。??
??莫怪黎明太木讷,莫怪小冬太温良,换了谁,也只能演成这样。你听听梅郎的台词,你看看梅郎的镜头,剧本早已将人物定格在尴尬的境地。梅家后人的顾和问之下,梅兰芳注定只能是一个形象,雾里看花,水中印月的形象,谁也近不得他的身,包括孟小冬。顾问的审视犹如一张无形的网,将影片罩得妥妥贴贴,在这妥贴安稳的戏里,黎明也好,小冬也罢,他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只能拘谨地“演”下去。除了那一曲《游龙戏凤》的调笑唱段,给了梅郎和小冬破网而出的一霎儿,让我们看到一对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的亲密爱人。
??
??只是,为了这一“完美”的梅郎,生生把一段倾城的绝恋,淡化成了一缕发乎情止乎礼的小插曲。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