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医学革命还是科技欺诈
——关于四川大学丘小庆教授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及专利发明的真伪事件
致全国新闻媒体的公开信
(一)公司声明
近日,《新语丝》网站发文题为: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在《自然》杂志
造假蒙人,并将几位共同作者致Nature杂志社主编要求撤销该论文共同署名的信
全文公开,由此引发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丘小庆教授的这篇论文以及他的
专利发明的真伪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该论文中所述的核心技术的拥有者
及项目开发商──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连日接到各方询问电话,也得知要求
撤销该论文共同署名的一些作者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鉴于此,公司认为有必要
对此事件的整个过程和背景情况向新闻媒体及公众做出客观的陈述。
四川大学丘小庆的《自然》杂志论文、技术发明专利及作为国家十五重大科
技专项课题的真实性问题,已远远不是简单的学术理论或商业利益之争,而是涉
及中国学者、大学及科技界乃至我民族的国际形象与影响。这一曾在国际国内引
起重大反响的科技发明,现在却又面对国际国内各方如此强烈地质疑。那么,这
究竟是一次划时代的医学革命,还是一起跨国度的连续的科技诈骗及商业欺诈?
对于四川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来讲,要鉴定其真伪仅需48小时,然而我们向四川
大学提出质疑并遭蛮横拒绝已整整一年了。迄今,四川大学仍不能给予科学客观
公正的解释和答复。现在,只有公正的法律和公众的舆论来做最终的评判了!
(二)背景情况
1、发明人背景
丘小庆教授
1982年 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
1991年 获美国EMORY大学博士
1996年 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学院博士后
1997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访问科学家
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2、主要发明
一种全新的针对耐药菌的基因生物靶向抗生素制备技术发明:《人工组合的
抗菌工程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号:01128836.1)本发明称是一种人工
组合的抗菌多肽,该多肽由致病菌信号传导多肽与可形成离子通道大肠菌素或其
水性孔道结构域组成,可分别连接不同的致病菌的信号传导多肽而组成对抗该菌
的工程多肽。
3、专家评价
诺贝尔得主、中美国际科学研究中心主席盖蒂谢克:“就科学而言,这是个
令人振奋的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吴祖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导朴允尚
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李辉
等等专家学者都对丘教授的技术发明给予了高度评价。(有资料可供备查)
4、新闻报道
2004年4月24日,在成都中国中医药博览会期间,成都的各大媒体纷纷以巨
大的篇幅,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邱小庆教
授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抗生素的新型抗菌素,俗
称“生物导弹”,结束了人类35年在日益强大的耐药细菌面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
面,成为“后抗菌素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成都晚报》:“10年潜心‘人菌大战’打破35年沉寂,华西医院教授研发
出新型抗菌素——‘生物导弹’横空出世”
《天府早报》:“四川医学家发明杀菌‘导弹’”
《成都商报》:“新抗菌素叫‘导弹’像导弹”(可从网上查寻)
5、已获成果
2002年11月该项目被列为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获80万元支助。
2003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为此专门召开“生物信息导向药物”开发协调会。
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高新技术司、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
权局、304医院、华北制药、哈药集团等。会议代表认为:该项目的研究蕴藏着
一个重大的创造发明,有可能发现系列全新抗生素。
2003年12月该技术成果在世界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发表。
2004年该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万元支助。
200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正式专利(专利号:01128836.1)。
公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国内包括欧、美、日全球专利战略体系,共计
22项专利。
2005年3月该项技术成果在英国《微生物杂志》发表。
目前,该项目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后
国家将投入上亿。(上述有部分文件可备查)
(三)事件经过
1、研发过程
早在200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投资方签定了该科技成果的(《人工
组合的抗菌工程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协议书)专利转让协议,总价值
400万。为了推动项目进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企业投
资,共同建立了“生物信息导向药物联合”实验室。
经过近三年的开发,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Prophet公
司及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纷纷参与其中,投入近千万元(不含国家资助)。2003年
3月,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的药效实验报告称该药物的杀菌功能远强于现有抗生素。
2005年初,该药物在上海和成都(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的毒性实验接近尾
声。似乎进入临床试验已指日可待。
2、海外质疑
2005年1月19日,一封来自由美国PROPHET公司转发的美国左治亚洲大学疾病
感染实验室赵博士的电子邮件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丘博士于2003年12月在国际权
威学术刊物《自然/生物科技》杂志上发表的抗菌多肽一文提出严重质疑。认为
四川大学丘博士关于一种新型的生物抗菌多肽是完全不存在的。文中所述基因工
程多肽制备中所使用的质粒,根据该质粒提供公司PREGAR证实,该质粒是用于基
因克隆,而不用于蛋白表达。
3、鉴定报告
美国佐治亚大学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赵博士对丘教授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
提出了质疑后,该项目美国专利拥有方PROPHET公司则要求中方提供药样,到美
国权威机构验证。中方投资方新泰克立即委托第三方西藏药业公司进行实验的验
证。
2005年1月,西藏药业公司获得初步验证结果,对该项目的抗菌多肽予以完
全否定,结论是:其杀菌功能并非所谓的抗菌多肽,而是制备过程中掺入的硫酸
链霉素残留量所致。
4、双方交涉
鉴于此结论,投资方新泰克公司于2005年2月1日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提出正
式质疑的函告。3月4日,向四川大学转交了美国PROPHET公司致四川大学校长谢
和平的有关质疑的电子邮件,但四川大学相关部门没有对此做出任何的答复和解
释。4月25日,投资方向四川大学发出通告,要求封存联合实验室,被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副院长程惊秋劝阻。4月26日,四川大学召集了双方协商会。会上,投
资方一再要求四川大学对该项目的真实性进行解释和答复,但四川大学予以拒绝
并要求投资方按原合同支付专利转让余款。投资方认为四川大学缺乏基本的商业
规则,和起码的道义,于两天后再次向四川大学书记及校长递交了项目质疑及情
况反映的信函和背景资料。随后,美国PROPHET公司也向川大校长发出再次质讯
和责问的信函。直到6月1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致函投资方明确表态:就
专利真实性问题,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无义务予以答复。并要求投资方继续支付
专利转让费余额及违约金共计120万元。
5、投资方的行动
2005年4月已撤消原专利延伸出的国际国内共22项专利,并对原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转让的正式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的请求。
2005年8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向我公司发来了正式的“无效宣告请求
受理通知书”。美国PROPHET公司的科学顾问向《自然》杂志投递了质询的文章,
从技术上对此项目予以彻底否定。美国PROPHET公司的律师于2005年8月7日向
Nature杂志社发出了律师函,提出立即撤销丘小庆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虚假论文的
要求。丘小庆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的六名共同署名作者已于2005年12月21
日向Nature杂志社寄出了撤销在该文中属名的信件,并附有证明材料。
国内投资方按双方原协议约定已经向成都市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并于
1月5日正式受理。
6、技术方的态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程惊秋认为:我们转让给新泰克公司的技术,是很
重视的,是经过验证的。而且我们实验室的XXX,现在美国,他所在的美国实验
室非常重视《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这篇论文,也在按论文所述方法进行仿制,而
且效果非常好。那么投资方对“抗菌多肽”不能再现,是他们的原因,我们是掌
握了这个技术、是能够再现的。(4月26日会议录音记要)
四川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蒋青认为:我们之间所签订的是一份专利权的转让协
议,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这仅代表你们拥有该专利的所有权,也就是,有转让,
收取专利使用费和产品生产销售的权利。并不表示你们就掌握了这个专利的核心
技术。也就是说你们所受让的这个专利的核心技术是没有给你们的,我们是有保
留的。我们是能够做得出来的,抗菌工程多肽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
你们没有。(4月26日会议录音记要)
发明人丘博士的反应是:我的多肽药物现在把肿瘤都干掉了,这怎么解释?
难道链霉素也杀肿瘤吗?
7、相关反应
丘小庆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的共同署名作者,其中六名已于2005年12
月21日向Nature杂志社寄出了撤销在该文中属名的信件,并附有证明材料。
2006年1月1日,美国Porphet公司以《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在《自然》
杂志造假蒙人》为题将几位作者给Nature杂志社主编的信公布在了《新语丝》网
站上。四川大学校园网的论坛上就转贴了该信,并影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议论
纷纷,有呼吁:要么打假!要么辟谣!
2006年1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副院长程惊秋和书记将要求撤销该论文
的作者权的其中两位(张淑华和欧真容老师)请到华西医院,要求她们两位写一
份退出撤销署名的文件,并称,如果不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把她们两位和四
川抗菌素研究所告上法庭。
2006年1月5日,该论文的作者丘小庆及助手张杰,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长
达6小时一直在四川抗菌素研究所,要求张淑华老师在一份证明四川抗菌素研究
所出具的关于“PH-SA”的药效报告的结果是与该论文中表述的试验结果一致的
文件材料上签名。张淑华在律师告诫下拒绝签字。
2006年1月6日,四川新泰克控股公司负责人到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向研究所
的所长、主管领导、律??罢攀缁?⑴氛嫒萘轿焕鲜νū?烁孟钅康恼?龉?獭?
研究所的领导最后表示,我们对出具的PH-SA药效报告内容负责,我们不对做药
效试验研究的药样负责。
(四)备索资料
专利文件《人工组合的抗菌工程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号:
01128836.1)
丘小庆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英文)
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文件
有关专家学者对丘小庆发明的评价
PH-SA的药效报告(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出具)
PH-SA验证试验报告(西藏药业公司出具)
新泰克公司给四川大学的质询函
新泰克公司给四川大学书记校长的信
美国Porphet公司给四川大学校长的信
双方唯一的一次协调会4.26会议记要(包括录音资料)
四川大学关于新泰克公司质询的回复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
仲裁请求受理通知书
以上资料索取联系:
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
电话:028-85580805 85582109 传真:028-85578400 手机:13708099269
13908212561
EMAIL:zuojunyong926@yahoo.com.cn
yaoqing622@yahoo.com.cn 提供采访联系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技术原创及专利出让方)
发明人丘小庆 028-54222619
丘小庆助手张杰 028-88851989、85422619
科研院长(华西副院长)程惊秋 13008143720
校办主任张林 13708007740
原科研处副处长蒋青 028-85460532
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 028-85501603、13708065699
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专利受让方及项目运营商)
董事长程世平 13708069066
董事副总经理姚庆(项目总负责) 028-85582109 13908212561 13608019599
项目经理左俊勇 028-85580805-816 13708099269
办公室 张主任 028-85580805-808 028-80867750
成都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合作方)
董事长赵尔珉 028-86528358
项目经理谭胜 028-86528368、13308020928
海外投资方
美国PROPHET公司董事长邵华强
jonathanshao@adelphia.net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赵利军博士
lijunzhao@hotmail.com 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物药效测试单位)
药理研究室主任张淑华 13808087331
研究员欧真容 028-84392320
西藏华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药样委托加工及验证单位)
研究所所长彭红卫 028-85914380、13308082822
技术总监赵斌 028-85914380、13308191146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该技术原专利申请代理)
总经理黄幼陵 028-85401223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该技术后续系列专利申请及无效请求代理)
副所长李高峡 028-85137749
中法律师事务所(仲裁原告代理)
主任梁克 028-86123240、88023775、13908014067
(XYS20060109)
[ 此贴被merck在2006-01-11 19: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