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搞音乐的,也不是一个歌迷,但我喜欢听歌,特别喜欢一个人休闲时静静地欣赏歌曲。近一年来,我喜欢把同一首歌或同风格的歌典及音乐,通过网上收集起来去欣赏。就是近日,我听了李娜的歌,很有感概,后来,专门欣赏了李娜唱的“苏武牧羊”这部声乐套曲,十分地震撼!认为这是李娜的 “绝唱”,真正的绝唱!当我在网上向网友们推荐时,他们都只知李娜的“青藏高原”,却不知李娜的“苏武牧羊”。但当他们欣赏完“苏武牧羊”后,都与我有同样震撼的感觉。不知为什么,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作曲家谷建芬的评价:“李娜在‘青藏高原’的演唱中,唱得登峰造极,但这还不是李娜音乐才能的全部。”那李娜的音乐才能在哪里呢?莫不就是她演唱的“苏武牧羊”?!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试论李娜的演唱艺术》一文中曾指出: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给大家建立了继《青藏高原》后的另一个高度”。
“苏武牧羊”声乐套曲问世发行于1997年,是李娜皈依佛门之前的最后一次录音。可以说,这是李娜出家前的绝唱吧。网上一直说李娜是一曲“青藏高原”歌罢后出家的,这似乎是不贴切的。“青藏高原”录制于1994年底,1995年《天路》正式播放,1997年在歌坛火爆。而“苏武牧羊”录制完后,李娜就走了。词作者田青后来是这样回忆道:“自从与她一起审听过一次录音的样带之后,便再没有见过她。”对此,音乐制作人黄荟也回忆道:“只是我们当时都疏忽了,她做完唱片之后一直在设法将《苏武牧羊》搬上舞台,以此证明那几个极端高音是她自已唱的。没想到她会在这个当口走掉。”1997年,对李娜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决定出版第一张专辑《李娜影视歌曲精选》;这一年,她歌唱的“青藏高原”在歌坛火爆;这一年,她演唱的“苏武牧羊”正式发行;同样是这一年,她的遁入佛门消息传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李娜是在推出专辑,在“青藏高原”走红时,留下了“苏武牧羊”这一绝唱,按着自己的意愿“回家了”。只是,李娜的这一绝唱近十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在网上李娜吧里,有一个叫着西山采茶的网上作者这样写道:“大概是2007年起,我陆续看到有人盛赞《苏武牧羊》并极力推荐,称是一曲绝唱,断言该曲除却李娜,中国再不可能有第二人也能够演唱出来。这种激进的言辞反而让我对歌曲本身产生了畏惧感,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什么歌曲特异到只有某个特定的人物才可以演唱,那它就不会是一个好歌。我既定的印象里,歌曲本身的魅力不止是在于它好听它打动人,更重要的一点,它具有群体性,是大众的心声。既然是大众的语言,那最终它就应该可以用大众化的表达来完成。歌曲有了普遍的适应性,那么就是歌曲的价值所在,我们讴歌,是为表达情绪和思想,如果歌唱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程度,那不就成了寂寞的孤芳自赏?因为深信好的歌曲从旋律上就不排外,就可以渗透人心,直到08年中,我都没有对《苏武牧羊》产生过什么冲动好奇心想去一听为证、是否真如人所说的那样。直到亲自听过这个歌曲,被《骁歌》震的无法说话,这时候对于歌曲演唱才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歌曲,用无形的压力告诉人,什么叫做——绝唱。”随后,西山采茶就在网上收集整理了一篇专门介绍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专题文章,叫着“激流迸裂听绝响—记声乐套曲〈苏武牧羊〉(修订版)”。这篇网上文,目前大约是网上比较集中专题并较详细介绍李娜演唱“苏武牧羊”的。
此外,还有一篇从音乐美学角度评论赏析并着重探讨《苏武牧羊》成功的论文,就是《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发表的李惠莉《论声音套曲〈苏武牧羊〉的艺术特色》。该文其中就专门谈到了李娜在套曲中的演唱突破和创新,指出:“她丰富的声音表情和超实力的演唱技巧,以‘开放而贯通’的近四个八度超宽音域亦民、亦通、亦戏、亦原生态、亦随心所欲的演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综合演唱实力的巨大魅力,成为她演唱技巧的大汇演……”。紧接着评论到:“李娜在〈苏武牧羊〉中的七段不同情绪的唱段中对作品的恰到好处的情感把握是令人折服的:‘序歌’的沧桑悠远、刚柔相济的深邃;‘骁歌’的高猛高音、真声呐喊的震撼;‘牧歌’的凄婉落寞、狐独无奈;‘琴歌’的离愁别绪、感时伤怀;‘春歌’的俏皮活泼、幸福喜悦;‘酒歌’的狂放激越、长歌当唱和近乎超级唿哨的高音以及‘尾歌’的诗情画意、哲理与启迪,构筑成一部史诗般的浩瀚音画和一部涵盖人生悲欢离合、喜恕哀乐、酸甜苦辣直到灵魂深处为之颤动的大戏。从而经历了除李娜之外任何歌手都无法完成的一项最大考验与历练。”
对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感受很深的其中有作家孙喜玲,她在2006年6月6日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苏武牧羊》中的‘出塞’,是千古第一牧羊人的悲歌。一声苍凉的呐喊,突兀地爆发出来,石破天惊,似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呼啸而致。那悲壮的高音中揉进了沙哑的呲啦声,犹如书法家狂草中的枯笔,自有一种浩大的气势。随着李娜的歌声,你似乎看见苏武披着破烂的衣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怀揣一根光秃秃的节杖,心中蕴藏着不灭的信念和对祖国忠贞的挚爱,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神情忧郁地缓缓走来。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的磨难,说不尽写不完。是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给了他不改初衷的勇气。‘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多少英雄的伟业已经被风吹散,一个牧羊人的歌声永留人间。……’酣畅淋漓,摧肝裂胆,唱出了大悲大愤大感慨。听来真如醐醍灌顶。”孙喜玲并感概到:“因为有了李娜的歌,我们从此不必再为当代歌坛的精神苍白而扼腕."
以上可以看出,有不少有都认同:“苏武牧羊”不仅是讲李娜出家前的绝唱,而且也是她继“青藏高原”之后的登峰造极,不失为其演唱艺术的绝唱。十多年来,为什么人们只认其“青藏高原”,而鲜为人名她留给人们的绝唱“苏武牧羊”。难道是曲高和寡?难道是象有人说的,“在《苏武牧羊》中,李娜展现了她4个八度的超音域,最高的到HiC上八度,这个声音不象是人声了”?难道是李娜有意无意地让人们先消化完她的“青藏高原”之后,再来慢慢欣赏她的绝唱?难道是因为她的出家,“苏武牧羊”失去了它的主角,而留给人们较多的遗撼?难道是十多年来,确实没有歌手完成她那种最大考验与原因练?还是歌迷们不接受她的绝唱?对这些深思,不是我这个非专业又非歌迷所能解惑的了。
对李娜的歌,我只是感到:“青藏高原”就似她的歌,一座座山;“苏武牧羊”就似她歌中的昆仑山,横空出世!
1998年,有人问制作人黄荟,说“苏武牧羊”会不会是李娜的最后一张唱片时,黄荟肯定地回答:“不。我现在心里还装着继续给她写歌的计划。我一直很平静地相信,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她这个人是绝对不会放弃唱歌的,只要她还活着。” 2005年,李娜出版了佛曲专辑《唱经给你听—一声佛号》。我想,说不定,李娜真的会再度与黄荟和田青合作。因为,黄荟有继续为她写歌的计划,田青又是研究佛教音乐的,而当年的李娜—释昌圣法师,已经“兴佛化俗”了。释昌圣法师现在出版的佛曲,莫不就是李娜演唱艺术境地的青藏高原和昆仑山上的淡淡祥云,到那时,说不定会有佛光呈现在世人面前。
李娜的演唱艺术:“青藏高原”——“苏武牧羊”!
释昌圣法师:“唱经给你听—声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