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85阅读
  • 2回复

[杏林风采]齐大校友——佛山一院伍学宗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5-12-30
伍学宗(1905.7-1974.4) 男,汉族,广东高要县人,无党派人士。1931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七年制)。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2年,期间被吸收为中华医学会永久会员。1933年到佛山教会医院(即本院)工作,任助理医师、医师、主治医师,兼岭南医学院讲师。1938年10月,日军侵略广州,他到曲江参加医疗救护至抗战胜利。1947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留学,从师英国热带病学家Manson Bahr ,一年后考取了英国皇家卫生学及热带病学硕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学会会员。1948年7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1949年6月回国,任佛山循道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1953年11月人民政府接管医院后继任院长,至1974年4月病逝。
曾当选为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佛山市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
任职期间,狠抓医院管理,注重医疗业务建设和科学研究。1955年协同北京热带病学专家钟惠澜教授对佛山地区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研究。1955年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在全国各种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达38篇,有的在医学史上是首次面世,为国内同行注目。他鼓励医护人员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医疗护理的理论水平。重视医护人才及管理人才的培养。1955年至1958年间,分期分批派出37名医技人员到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沈阳、武汉、长沙、广州等大医院进修学习。1956年向省卫生厅推荐、批准晋升本院接管后第一批9名主治医师,这批人才成为医院发展的技术核心。他重视抓图书室、病案室、检验室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指导、传授医术,严管理、严要求,使医院不断出人才,出科研成果,通过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深入研究,促进各科业务齐头并进。1955年兴建新门诊楼,1964年建设一座五层医疗用房和三层主治楼宿舍,解决医疗用房和知识分子住房。他是我国著名的热带病学专家,德高望重,深受职工的敬重和爱戴。1957年国家卫生部钱信忠副部长写信给伍院长称誉:你们佛山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为全国各地区级医院之冠。1959年国家卫生部评选本院为全国最好的十二间地区医院之一。1960年5月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6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jr12973
发帖
17
啄木币
216
鲜花
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2-23
人才啊 现在这种人才我感觉是少了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2-23
这个医院现在挣钱很多的,待遇很好。
http://www.fsyyy.com/
绵延百年医风,关爱生命无限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们的歌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881年,是佛山市最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市医疗技术指导中心,是国际救援网络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合作医院成员,以及多个大学及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研究生教学基地、博士后培养基地、博士后培养基地,与多个海内外知名医院开展着广泛的业务协作。
  
  医院实行总院集团管理,总院部设置41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4个大型特色治疗中心,辖下有肿瘤医院分院、垂虹门诊部。开放病床1500张,日均门急诊量6000人次,最高日门急诊量7144人次,年收住病人4.3万人次,年手术量2.57万台。

  建院以来跨越三个世纪,1998年医院全面搬迁至城南新区,新医院占地面积9055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3万平方米,全楼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医疗气体集中供应系统、管道气动传送系统、消防智能监控系统、楼宇自动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管理,全新的空间、全新的服务、全新的感觉。再加上先进设备、技术雄厚、专科突出、服务优质、数字化医院等特色,成为珠江三角洲医疗卫生行业亮丽的奇葩。

  在专科建设上我院普外科被广东省评为特色专科,我院有七个重点学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四个特色专科:胸外科、核医学科、眼科、感染科。

  在2003年上半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阻击了SARS的进攻,创造了无一例非典病人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无一例非典院内交叉感染的"三无"奇迹,为全国的抗"非"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荣获“全国卫生单位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