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73阅读
  • 12回复

[资料]【资源共享】图文:心电图图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8-31
心电图是诊断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注:a=振幅、d=时限,此处QRS起始部位为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
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波群。
2.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心脏激动的起源为窦房结,最先传导至心房,所以在心电图的中首先出现的是P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双向P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考水平线两侧各有一个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负(+ -)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 +)双向。如果正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
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3.TP(或Ta)波:代表心房复极。位于PR段(P波结束至QRS波开始),并延伸至QRS波中。通常TP(Ta)波不易观察到。房室阻滞或心房梗塞时,TP(Ta)波可变得明显。
4.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QRS波群可由一个或多个成份组成。确定QRS波成份时,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QRS波成份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S波是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继S波之后向上的波;如R'波后有发生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依次类推R〃、S〃波等。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QRS波中最大的波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份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如RV5、SV1等。可用小写的q、r和s符号表示振幅相对较小的QRS波各成份。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时,各导联QRS波并非同时出现和同时终止。进行同步测量时,某些特定导联QRS波前或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符I和K表示
5.ST段和T波: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过程。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将ST段与T波截然分开。
T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或负向)、双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其定义同P波。
6.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
7.U波: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正常U波极性常与T波相同,以V2、V3、V4导联U波较显著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9-28 21:1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若谷 鲜花 +1 2008-08-3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8-31

通常指由肢体导联测得的额面QRS平均电轴。计算机自动分析仪应采用面积法计算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人工测量仍采用Ⅰ、Ⅲ导联QRS波振幅代数和法。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3:24重新编辑 ]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8-31
因为某时刻心脏总电位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而记录导联放置位置不同,所以各个导联记录的电位各不相同



胸导电极放置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2:5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清风 鲜花 +1 2008-08-31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8-31
额面及横面各导联记录心电图与心肌除极、复极向量环的对应关系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2:57重新编辑 ]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8-31

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通常P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II、III、avF导联P波直立。
正常窦性心律时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的差值大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此类心律起源点多在冠状静脉窦。


P波形态各不相同, P波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房性心动过速: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其中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有严重肺动脉疾患的病人(下图为多形性房速)。


心房扑动:心房波动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II、III、avF导联清晰,波间匀齐相差不超过0.02s,"F"波频率在240-430bpm,房室传导比例不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3:26重新编辑 ]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8-31

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V1和II导联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间期绝对不等,若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可出现RR间期相等。


交界性心律:起搏点在房室结,下传心室同时逆传心房,P波在II、III、avF导联常倒置,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如下图),QRS波与窦性心律时相似。结性心律的频率通常在40-55bpm,快于此范围时称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两种,前者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参与,后者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双径路。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波规律出现,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多为倒置的逆行P波,如右图)。QRS波可稍有不齐。


正常窦性心律


冠状窦心律和结性心律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3:30重新编辑 ]

发帖
3521
啄木币
2899
鲜花
91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8-31
房内游走心律和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
[ 此贴被论坛总参谋在2008-08-31 13:0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上帝右手 鲜花 +1 2008-08-31
离线咕唧咕唧
发帖
654
啄木币
3319
鲜花
30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8-31
我现在再也不愁心电图了
离线手术刀
发帖
2232
啄木币
17737
鲜花
44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8-31
参谋,你真是天才啊
离线清风
发帖
6827
啄木币
7046
鲜花
49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9-12
不错      
离线庸人在线
发帖
1256
啄木币
150
鲜花
4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9-12
大家好好看看心电图与心肌除极、复极向量环的对应关系挺有助于理解的
发帖
500
啄木币
592
鲜花
88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9-12
太好了!!!
离线fisher
发帖
14
啄木币
123
鲜花
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9-17
谢谢分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