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13:3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总结制定出慢性乙型肝炎单一病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化方案。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会上披露的信息。
由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质量控制,北京大学临床流行病中心、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处理
研究所进行数据处理的这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解放军三0二医院等十家医院开展。
研究采用西药核苷类药(拉米夫定)及中药双虎清肝颗粒及益气解郁中药为联合治疗药物,对三百二十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率分别为百分之三十七点九和二十八点三,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血清转换分别是百分之二十八和十七点七;转氨酶复常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优化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可显著改善口苦、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伯礼教授称,这项研究兼顾中、西医理论体系,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机制,确保了研究成果的严谨性与可重复性,对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点二亿,慢性乙肝患者超过三千万,其中约四分之一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中、西医治疗乙肝治疗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两者结合治疗方案效果最优,但缺乏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的临床研究,制约其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曾利明)
附:
双虎清肝颗粒 使用说明
主要成份】
双花、虎杖、黄连、丹参、法半夏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化痰宽中、理气活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症属湿热内蕴所致的胃脘痞闷、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身目发黄、舌质暗、边红、舌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者,以及甲肝、丙肝、酒精肝、早期纤维化、肝硬化等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2次。三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脾虚引起的便溏者慎用。
【主要特点】
① 促使乙肝病毒指标HBeAg、抗-HBcIgM、HBV-DNA等转阴,对HBeAg的阴转率能达55.81%-63%。
② 有显著恢复ALT、AST、GGT、BiL等肝功能主要指标的作用。
③ 可明显改善乙肝患者胸脘痞闷、口干不欲饮、恶心厌油、食少纳差、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身目发黄等症状及肝脾肿大、肝区叩痛、蜘蛛痣、肝掌、舌苔黄厚等症状或黄腻等体征。
④ 见效快,两个月内获效者占66.28%,三个月能达86%以上。
⑤ 严格遵循中药汤剂的理论,进行工艺和质量的设计与控制,是一种与汤剂作用和服法最为接近而很方便的无糖浓缩颗粒剂。
⑥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获效后不易复发。
【性 状】
本品为棕褐色颗粒,气香,味微苦。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 显著抑制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的复制。
● 抑制乙肝病毒感染的原代培养肝细胞中DHBV-DNA的复制。
● 完全抑制流感病毒甲、乙型、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
2、 对CCL4所致中毒性肝损伤者有保护作用。
3、 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规 格】
12g/袋
参考资料:http://www.shbver.com/neirong.asp?ArticleID=165
[ 此贴被silon在2007-11-11 13:3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