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的挺好的。
沪粤浙的一些本地学生上学不太多,不少本科就毕业找工作或者做生意了。特别是他们选生物医药方向的比例不太大,很多是偏向经济金融或者工学等领域, 因为这些地方金融与制造业比较发达,本地人有语言优势,人际网和户口优势,就业容易一些。生物医科方向需要学历比较高,回报周期太长, 所以不如前面那些专业多。一些选了这些专业的,就业往往也是转向市场方向,力图进入大型公司。所以,当地人经常会把本科方向作为进入大型企业的跳板,通过不断增加工作背景和项目经验,力图进入500强等大型公司。 当然,自己做老板也是他们的一种长远设想。
直接读到博士不是当地人的首选, 他们宁可本科毕业去欧洲花钱读个2年的硕士, 回来寻找机会。至于读硕士,一定程度上也是增加工作经验,因为很多导师在外面开公司做项目,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无论退学还是硕士毕业,只要有机会就希望进入知名企业。
我觉得,这种就业观就是把上学当作工作一样,增加自己的背景。这一点,从各自的简历上面可以看出。学历一栏可以仅仅写到本科,但是工作经验一栏,里面可以写做过多少项目,拥有什么样的技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什么工作,等等,这些与学历是同样重要的。对于生物医学的,相应的发过什么文章,科室的背景实力,都是对于就业非常有帮助的。
一直认为, 如果在能找到合适职位前提下上学,要么是回避,要么就是当作一种“消费”。当然,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只有继续读博,博后,直到能找到为止。出国也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