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11阅读
  • 3回复

天价医疗费直指医患纠纷4大根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mml241
 
发帖
170
啄木币
190
鲜花
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2-22
开大处方 医生为何心狠手辣

  翁文辉家属缴纳的收费账单显示,他最多一天输血94次。“我这个不懂医学的人都知道,输一次血的最小单位是100毫升,输血94次即输进9400毫升血液,一名成人的全身血液总量只有4500毫升左右,这就相当于一天给老人全身置换血液两次,这可能吗?有必要吗?医生出手如此之狠,说明他们开大处方习以为常,根本不觉得这样做有违医德!”读者张先生感叹。

  心外科专家、水利部总医院原副院长马育光对此评价说:“作为同行,我们觉得也很惊讶。”“我觉得这创造了中国之最。”

  “看病贵”刺痛着老百姓们脆弱的神经。今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表的审计报告再次令人触目惊心:2003年至2004年,卫生部所属10家医院违规向患者多收费1127万元。

  面对患者 医生为何重复检查

  翁文辉的收费账单还显示,在住进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两个多月里,仅血糖一项就化验了563次,平均每天将近9次。化验密度之大,让老人的主治医生都感到困惑。

  某省卫生厅厅长给记者讲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位身患重病的农民揣着借来的2000元钱到省城大医院看病,第一天就把钱花没了。厅长无意中碰到他时,老农正攥着一打检查单据痛哭流涕。他说,有的检查他已在县医院做过,可这里的医生要求必须重做。

  记者发现,各地医疗机构正在上演一场规模浩大的“军备竞赛”,大小医院争相进口最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设备越先进,收费越高,利润相应越大,从而导致医生非理性开单检查,患者“不该查的查了,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了”。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使用频繁,但多数是在做“无用功”。经检查发现病症的只占检查人数的30%,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达60%的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

  民间呼吁 谁维护患者知情权

  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用什么药,都由医生决定,患者只能无条件服从。与此同时,人们有病都喜欢往大医院挤,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些医院的门诊医生一天接诊患者少则几十名,根本没时间给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患者往往排了一上午队,最后却被医生三言两语给打发了,致使不少患者糊里糊涂地看病,糊里糊涂地交钱。

  一旦有人坚持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其后果“不堪设想”。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患者家属就是考虑到老人的性命掌握在医生手中而不敢索要收费账单的。

  俗话说“久病成医”。在全国一些地方,不幸的就医遭遇已经逼出了“自卫型患者”,他们或熟读医书或亲自记录诊疗过程,以防万一。在江苏省无锡市,自称“被逼成半个骨科专家”的60岁老人邹建中写下了18万字的《看病记录》,并据此为因医疗事故死去的母亲“伸了冤”。

  制度缺陷 谁来监督医疗行为

  在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如果不是主治医生出于害怕“背黑锅”而站出来向媒体举报,此事可能会永远地被尘封起来。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类似患者已经或正在或将要被医院无情地“宰割”呢?又有多少医患纠纷被媒体披露出来从而引发社会舆论的公正“审判”呢?

  患者的医疗安全该由谁来负责?医院的医疗行为该由谁来监管?从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人们不难看出:对于部分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仍然存在真空状态。

  有关人士认为:“从监管层面来看,现有机制是‘头痛医脚’。若把卫生行政部门看成‘爸爸’,则‘爸爸’怀里搂抱着医院这个‘亲生儿子’;若把医院看成是‘老娘’,那么,她肚子里怀着纪检监察的‘婴儿’,一根‘脐带’牢牢牵着双方。”事实也印证了这句话。哈医大二院自己组织的调查组对天价医药费事件的调查结论是:“(对于该患者)医院不是多收了,而是少收了。”

  对此,北京某医院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忧虑地表示,如果不对现有的“以药养医”“自己监督自己”等医疗体制弊端动真格,天价医药费事件将会重演。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cctvhod
发帖
1872
啄木币
425
鲜花
73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2-22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使用频繁,但多数是在做“无用功”。经检查发现病症的只占检查人数的30%,远远低于卫生部要求的阳性率达60%的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做了不应该做的高价检查。
某省卫生厅厅长给记者讲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位身患重病的农民揣着借来的2000元钱到省城大医院看病,第一天就把钱花没了。厅长无意中碰到他时,老农正攥着一打检查单据痛哭流涕。他说,有的检查他已在县医院做过,可这里的医生要求必须重做。

分析上边的例子
首先,大医院接的往往是疑难杂症 ,而且往往有很多合并症,如果不做必要的检查怎么可能 作出正确的诊断 ?就算有了诊断,对于年龄大或者病重的病号,不全面了解身体状况,心肺功能,怎么能进一步治疗?难道要求医生只通过查140元的肝功就下诊断然后开药?治死人谁负责?如果对医生要求如此苛刻的话,中国真的不需要什么医生了,老百姓自己 给自己看病好了,医生作诊断和治疗都要有充分的根据,不是算卦的,更不是神仙!
其次,"身患重病的农民揣着借来的2000元钱到省城大医院看病",如果这个农民到是在美国,带着全家的财产----200美元去看病,谁能保证给他看好?我敢说一个检查的钱都不够!不用说治病了!
不过美国不同,社会保障好,对于这样的困难户可以有免费治疗的机会,而中国呢?不可能!
这不是社会体制的问题吗?难道是医生的问题?
再者,2000块钱能看什么病?三甲医院治个头痛感冒可能也需要几百块钱,医院规模决定了收费标准,如果这个农民得得了CANCER,一个CT片子就要花费1000多元,加上B超,肝肾功,血rt,肿瘤 标志物等检查,2000元钱确实只够检查得费用,这绝对不是医生自己开的价,全世界都一样的检查程序.
不用说手术了,就算是打化疗,一个疗程少则21天,多则28天,一个周期仅仅化疗药最少也要2000元,医生都想为患者省钱,可是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省?难道这也是医生的问题?

大多数 医生都是好的,都有高尚的人格
可是 现在中国的大环境太差
患者不信任医生
医生只能防着患者
真的伤透了每个医生的心
离线无知行者
发帖
3285
啄木币
147
鲜花
28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2-22
如果只有几个医生和几个医院这样,是医生和医院的问题

如果大部分医生和大部分医院都这样,难道还是医生和医院的问题么?

有脑子的人都会明白
离线jj6190750
发帖
57
啄木币
87
鲜花
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2-22
如果说:大多数 医生都是好的,都有高尚的人格,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么多对于医生的负面消息?说个简单点的例子,是我亲眼所见。我陪同学去医院看他的爷爷,他的爷爷得的是简单的肠胃疾病,具体我不太清楚。然后开了处方就去拿药,第一次在医院,拿药的花费是320多元,医生说一个疗程不够,还要再吃,但第二次同学拿着处方去药店,对比着第一次拿的药,买了同样牌子和剂量的,结果只花了80多元,这该怎么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