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72阅读
  • 0回复

认识糖尿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ctvhod
 
发帖
1872
啄木币
425
鲜花
73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12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长期的高血糖。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的、恰当的治疗,则会发生双目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世界已有1亿多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人总数至少有1000万,约占总人口1%。

糖尿病的症状与体征
  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凡是可导致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均可使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这三个阶段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出现糖尿病。
1、胰岛B细胞发生异常:
  (1)胰岛素结构异常。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它是由人体胰腺中产生的。胰腺中分布着100—200万个胰岛,胰岛中包含4种细胞,其中B细胞分泌胰岛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中的60%—80%,当基因正常,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
  如果B细胞合成了变异胰岛素,就表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是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
  (2)胰岛素原过多。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中约含胰岛素原5%。但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大量的胰岛素原未能转变为胰岛素而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测定显示高胰岛素血症。临床表现为糖耐量低减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3)合成与分泌的异常。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则出现胰岛素绝对缺乏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血液运送中对抗胰岛素物质增加:
  血液循环中,对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削弱了胰岛素的作用。对抗胰岛素的物质可分为激素类与非激素类,激素类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及生长激素等,某种激素在血液中浓度异常升高,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而致血糖升高;非激素类如胰岛素受体抗体,如果血清中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胰岛素就不能与受体结合,胰岛素也就不能发挥生理作用。黑色棘皮病就具有家庭性、高血糖及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等特点,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3、靶细胞受体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必须和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影响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这是胰岛素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先决条件。但是当受体数量减少,受体与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降低,胰岛素便不能发挥正常作用,血糖水平就可能升高。
4、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个遗传性疾病,遗传是某种特性通过细胞染色体基因遗传给后代。在糖尿病病人的亲属中,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但是糖尿病到底通过什么基因、什么方式遗传的,仍待解决。
5、肥胖
  当人们长期摄取高热量饮食,或过多膳食,而体力活动较少时,进食的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血液中氨基酸、葡萄糖浓度增高,刺激B细胞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身体发胖。发胖以后,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血糖水平就可能升高。
  肥胖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也与生活水平提高、长期摄取高热量饮食以及体力活动减少有关。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病人中,60%以上起病时体重超重或肥胖。肥胖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肥胖的程度与肥胖持续时间均能影响高血糖的出现。肥胖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则越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各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低血糖及昏迷、乳酸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但潜在的糖尿病或隐性患者为数不少, 可引起并发症。
  糠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
1、心血管病变
  血糖指标长期过高会导致大血管损伤,从而大大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病率。
2、眼睛病变
  毛细血管病变会导致糠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毛细血管瘤和眼底出血。玻璃体和视网膜受损,最终导致失明。
3、神经系统病变
  过高的血糖指标时间越长,神经系统受损的次数越多。主要是下肢病变(临床称为“糖尿足”)
4、肾脏病变
  人体内重要蛋白质长期“糖化”也会导致肾损伤。并发糠尿病性肾病。
  此外,还可并发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口腔疾病、脂肪肝、糖尿病性阳痿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