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8阅读
  • 3回复

北京:122家二级医院两年限期转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0-20
北京:122家二级医院两年限期转型
     

  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至2008年6月底前——北京市要求二
级医院在两年内完成转型。

  这项新政出台,直接呼应8月上旬北京市委常委会顺利通过的《
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该项《意见》,北京将把现有二级医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特色专科医院及以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治疗为主的医院转型,
部分综合实力较强者可发展为区域医疗中心。

  但这项改革的推行还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医护人员分流、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如何实现收支平衡等等。

  新医改方案

  北京市已经确定了新就医模式,未来北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
由社区卫生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和预防保健机构组成。

  在功能分割上,社区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区域医疗
中心是以治疗为中心,开展疑难重症的诊疗和急诊急救服务,为社区
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预防保健机构则面向群体,对辖区内预防保
健进行业务管理、指导、监测与评价。

  “区域医疗中心”仅指城市大型医院、专科医院和农村地区的区
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也只限于市区县疾控、妇幼保健和精神
卫生机构。如此,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二级医院在未来布局中,已经没
有了坐标。

  这恰好迎合了卫生部提出的“建立两级双向卫生服务体系,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医疗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总体思路。

  “我们改革的核心就是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的核心是收支两条
线。”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梁万年称,现阶段北京市先对市、区
两级卫生部门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使用
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将在政府集中采购后,执行零差率销售。

  此举的基本初衷有二:一是彻底切断社区卫生机构个人收入与业
务收入的联系;二是通过压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发生额,扩大社区
卫生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市场比较优势。

  “届时,老百姓看同一个常见病,如果到社区去拿药,最少要便
宜30%,最多可能要便宜40%—50%。”作为对此的补偿,北京会按照
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药品零差率、公共卫生服务
等项目予以补助,其员工待遇也将由财政给予必要保障。

  梁万年透露,北京今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的财政拨款额度
是每人每年4.1万元,其中,3.5万元为工资福利,6000元为奖励。

  他坦陈,“今后,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会放在社区和农村,再投
向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可能。”

  两年淘汰赛

  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最近,40多位城八区医院院长们自发地围聚在北京郊区,足足商
议了一下午,预定的沙龙晚宴也一推再推。

  在此前一内部会议上,梁万年透露的信息让城区二级医院忐忑不
已:10个远郊区县的二级医院肯定要保,而且要努力地把它打造成区
域医疗中心;而“城八区的二级医院的出路绝对不是现状的管理”。


  据统计,北京市纳入医保定点的二级医院共有122家,其中有56
家分布在城八区内。北京垂杨柳医院院长何兴国预测,除朝阳、海淀
等跨度较大的区域外,每区恐怕只能保一家实力较强的二级医院作为
区域医疗中心。

  并非危言耸听。系列新政直指二级医院:首先,政府通过资源调
整挤掉二级医院,让社区卫生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直接对接;其次,
原本就不充沛的财政拨款再度被削薄;第三,“吃皇粮”、“零差率”
,将社区卫生机构推动发展成“主流势力”,政府的政策倾斜,又将
使得各区域的医疗中心强者弥强。

  来自农工民主党西城区委的调研显示,目前,该区区属医院(绝
大多数为二级医院)所占份额已处于从属地位,门诊量为市级医院的1
/3强,住院量为市级医院的1/7,且多数陷入亏损。

  下面的两年里,这些二级医院可供选择的出路有4种:(1)下沉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有条件的可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向区
域医疗中心转化;(3)有专科特色的,也可以转成专科医院;(4)既不
能转成医疗中心,又不方便下沉到社区的,“就剥离出一部分做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剩余部分则考虑从事康复护理和老年病业务”。

  “除这四种外,还有一些途径,比如被三级医院托管、兼并,乃
至走市场化道路。但是从政府层面来说,还是鼓励二级医院进入社区。
”梁万年说。

  改制难题

  目前,北京市二级医院尚没有一家沉入社区。而原定下发的《意
见》也还摆在市卫生局的案头上,至于区县一级的具体改革方案,还
要等待各方论证的最后结论。

  由于二级医院人才、设备、场地、专业等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很难“兼容”,如果下沉,就意味着二级医院必然要在诸多因素中
做出取舍。

  “我们现在有470多位在岗职工,如果转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只需80人就足够了。那剩下的400位职工将如何安置?另外,多余的
床位、设备设施又该如何处理?”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一
脸茫然。

  另一个让二级医院不能释怀的担忧是“下沉之后的财务持平能力”


  北京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窘境可以证明这一点。来自该中
心提供的概算显示:目前中心职工工资保险加上硬件设备,一年的总
支出将近2000万元,但是每年财政拨款仅仅400万元左右。而在“零
差率销售”和“收支两条线”的双重约束下,中心不假外力独自弥补
财务亏空显然已经不现实。

  之前,卫生部在新出台的《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
见》中也传达出明确的信号:补助经费与服务效果挂钩。

  可见,“收支两条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吃皇粮”,这让原本
就对“下沉”心存顾虑的二级医院更加畏首畏尾。

  对比之下,多数二级医院院长们似乎更青睐于“向上走”和向特
色专科转型。但这一愿望实现的前提是“必须获得政府支持”。(作
者:陈楫宝 张智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fairgirl
发帖
104
啄木币
46
鲜花
1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0-21
希望不要全国一个模式!
其他地方是不能和北京相比的!
离线独孤清风
发帖
5
啄木币
185
鲜花
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10-22
具体????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10-23
似乎现在卫生部提倡改三级医疗为2级医疗,三级医院扩大,二级,一级医院打压下去成为社区医院,大病去三级,小病去社区。
不过感觉有点机械化。与现在的医院集团模式不是太符合。医院集团是成为一,二,三级绑定一块的医疗体系,以大医院为核心建立“根据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