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culty.frostburg.edu/biol/hli/GuangWen.htm潍坊二中 (中国哈佛:广文大学)
潍坊二中的历史应该是追溯到1882年. 在我上南京大学假期期间,我回潍坊二中看到钟楼正门的左前方 (东侧) 有一基石上刻有”1882”. 这比南京大学整整早20年. 所以我记得非常深刻.
1860年外国传教士先后在益都、临朐、潍县、昌邑、诸城等县建立天主教堂,发展教徒。
1861年American Presbyterian 派John Livingston Nevius到山东登州办学.
1862年John Livingston Nevius所办的女子学校开学,仅有两名寄宿生
1863 年美国宾州的狄考文博士(Calvin Wilson Mateer) 抵登州. 潜心苦学中文并了解中国文化
1864年John Livingston Nevius 因夫人重病,返国就医。狄考文妇刚好赶上接替他的工作,建立Tengchow Boy’s School (登州蒙养学堂)
1866年英国浸礼会(基督教会)在益都县城办学,后为“广德书院”
1881年, 浸礼会传教士英国人怀恩光来青州办“培真书院”,后改名为“青州共和神道学堂”.
1881年, 狄考文的四弟狄乐播(Robert M. Mateer, 1853-1921)夫妇至登州,从狄考文学汉语,并汲取办学经验。
1882年,决定增设高等科,创立大学,将Tengchow Boy’s School (登州蒙养学堂)改建成"文会馆” (Tengchow College);取以文会友的意思,"馆”字除馆舍的意思外,还是College的音译。经美北长老会批准,并筹维经费。是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1882年7月, 狄乐播到潍县来建乐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3部分组成)。1980年我回潍坊二中 看到钟楼正门的左前方(东侧)有一基石上刻有”1882” (不知次此基石是否保留).
1883年,狄乐播在潍县,开办格致院(College of Science) 和文华馆(College of Arts),翌年招男女学生12人。完全采用文会馆的教材和体制;并购地建校,成为以后广文大学的基础。
1884年, English Baptist, Rev. Samuel Couling在青州(今益都)建立Tsingchow Boy’s Boarding School(广德书院)
1900年时,义和团乱起,6月25日 潍县义和团陈双辰(又名陈锡庆)率团民火烧美长老会“乐道院”,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乐道院变成了一堆瓦砾!义和团招致八国联军之役, 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全美国教会联合抗议,迫使政府不接受赔款,全部三千二百九十三万九千零五十五两,用于在华兴办教育.
1901年, 胶济铁路试通. 潍县位于胶济铁路中心,发展前景极为良好。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1902年, 北美长老会用白银10万两在潍县县城重建乐道院。其中包括清政府“庚子赔款”中拨归潍县乐道院一万四千七百七十三两;美国长老会复在本国募集三万余两,用以复建;匹茨堡信徒共捐助二万六千一百二十五美元;山东巡抚袁世凯,再予地方赔偿四万五千两。加上狄考文历年积蓄用于文会馆的发展费,成为一笔可观的资金。美北长老会的登州文会馆,与英浸礼会在青州的广德书院,协议迁并至潍县,校名各取一字,合成为"广文学堂”,其英文校名则为Shantung Union College.
1904年正式开办为 “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 “广文学堂”或"广文大学”. 校长为柏尔根博士 (Paul D. Bergen, 1904-1915)。于乐道院原已广大的校址,增购西北毗连土地一百六十余亩,建成宏伟壮观之校舍;医院经过重建,也更为宽敞,设备齐全适用。大楼中央的钟楼,高达百尺,礼堂可容六七百人,餐厅可以供四百余人进餐,有完美之图书馆及阅览室,藏书丰富,有物理,化学,生物试验室,并有一座先进的天文台,运\动场,还有木工厂,铁工厂,及理化仪器制造所等设备,可谓应有尽有。
中国哈佛:广文大学
http://www.twbm.com/chinese5/history/history_08.htm1909年, 改名为 “Shantung Christian Union University”(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并包括: 青州的“Gotch-Robinson Theological College”(郭罗培真神学院)和济南的 “Union Medical College”(共合医道学堂). 是年决定将校部设在济南.
1917年改名为 “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Cheeloo University”, “Qilu Daxue” “齐鲁大学”)潍县的文理学院, 青州的神学院都迁移到济南. 从1916年 and 1923 年间,
前北京协和医学院(the former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南京大学医学系 (the Medical Department of Nanking University),
汉口医学院(the Hankow Medical College), 和
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the North China Union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
都一并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
1917年后, 改为广文中学
1933年 8月 中共青岛临时市委派青年委员乔天华来潍以广文中学图书馆馆员兼国文、美术教师为掩护,组成中共潍县工作委员会。乔天华任书记。
1941年12月 日军在潍县乐道院设立集中营,关押英、美等国侨民300余人。大概最著名要数Eric Liddell. 他 1902年1月报6日生于天津一个苏哥兰传教士家庭. 1920年他在爱丁堡大学,并在运动会上被选为奥运会运动员. 1924年7月他在巴黎奥运会以47.6秒赢的400米中跑冠军和200米段跑第3名. 1926年他自己也作为传教士到了中国. 1943年3月, 他被日军从天津押送到潍县集中营. 在集中营中他作为英文老师教授孩子们英文. 很受人爱戴. 1945年2月21日在集中营中死于脑瘤.
http://www.eric-liddell.org/ 1943 MAY 19 PM 3:16 INTELLIGENCE REPORT:
A Japanese correspondent visiting WEIHSIEN on April 26th makes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life among the internees:
As of April 22nd the total was given as 2108 divided between WEIHSIEN and CHEFOO with 1756 at the former and 352 at the latter place. Nationalities were given as follows:
BRITISH: 935
AMERICANS 598
BELGIAINS 282
DUTCH 248
Others 45
TOTAL 2108
(Many of them were kids, so they are still alive and have some reunions, as seen from their websites)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
1945年8月17日 A B-29 bomber - the red, white and blue of the American flag clearly visible on its underside -- flew low enough over the trees to nearly touch their tops. Then its belly slid open, and from the dark cavity within dropped seven figures, their parachutes billowing behind them like a spider's silken web as they landed in a nearby cornfield. These include Tad Nagaki, James W. Moore, Raymond Hanchulak, Peter Orlich, Stanley A. Staiger, James J. Hannon, and the last, the Chinese interpretor, Eddie Wang. They were part of an elite unit commissioned by 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the forerunner of the CIA.
1948年4月2日 山东兵团在取得胶济铁路西段战役胜利后,出敌不意,挥师东进,发起胶济铁路中段之潍县战役。
1948年4月27日中午12时,战役胜利结束。
1952年改为第二中学.
Partial Reference:
http://www.weifang.gov.cn/ZJWF/SZNQ/SZ/t20040402_18331.htm http://ricci.rt.usfca.edu/institution/view.aspx?institutionID=55 http://www.library.yale.edu/div/colleges/descriptions.htm http://goodnerfamilybook.goodner.info/godfrey_goodner.htm http://www.cnac.org/emilscott/weihsiencamp01.htm http://chi.gospelcom.net/GLIMPSEF/Glimpses/glmps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