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5阅读
  • 2回复

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zz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8-28
发信人: ssboy (有空散散步),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ug 27 12:34:17 2006), 站内

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zz

北大在中国数学界的垄断始自1952年院系调整,当初中国最强的清华数学系和浙大
数学系被砍,分别调入北大和复旦,而南大作为国民党的中央大学被大卸八块,本身已
经元气大伤,加上当初中科大尚未成立,客观上为北大数学系扫除了一切对手。可惜的
是,北大数学系在没有对手后垄断的不是学术,而是资源。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学所的
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基本是一伙
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的石钟慈,一
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吴文
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行(美
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改革中
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程中各怀鬼胎
,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其中,吴文俊、周毓麟、王元等人年事已高,功成名就,基
本不参与世事纷争。马志明后来投靠了北大,林群因为院所合并一事与众人闹翻,剩下
的几个年纪都大了,也不抱团,也不掌控重要的学术资源。

夏道行早已隐居美国,连院士选举都懒得回来参加,

除去被剥夺选举权的资深院士吴文俊和周毓麟,以及隐居海外的夏道行,中国数学
界真正有投票权的院士只有21个,其中北大帮占了8个,1/3强,而且都是年轻的少壮派
,比如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张恭庆,不仅把小舅子文兰弄成了院士,还隔代指定文兰为接
班人,让其顺利的当上了现任会长,带领北大帮把持了中国大部分的数学资源;复旦派
谷超豪名气很大,但是手下的几个人水平有限,特别是把他老婆胡和生也弄成院士,让
很多人笑话,加上远离北京,不具备掌控数学各类资源的权力,所以复旦派虽然人数多
达5人,但是影响力跟北大比相距甚远。中科院就跟不用说了,被北大和复旦各个击破,
几届都没有人当选,很能说明问题。

院士选举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一般是选2个数学院士,近几届院士竞选基本由北大
和复旦说了算。

比如2001年,北大把在美国当教授的田刚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竞选院士,
结果被复旦识破,说这样的海外兼职复旦多得很,北大仗着人多势众,恐吓复旦,扬言
如果复旦对田刚进行阻扰,北大就不给复旦的候选人投票,复旦一看与其争得鱼死网破
,不如都捞点好处,于是两校相互妥协,最后北大的田刚和复旦的郭柏灵双双当选。田
刚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全职回国的海外院士,他的
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虽然事后北大利用院士章程为田刚当选一事进行自我辩护,
但是院士增选细则中却明确规定海外学者要想当上正式院士必须重点考虑其对国家的贡
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非全职回国的学者按惯例是不能参加正式院士选举的,只能参
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外籍院士的选举。(北大在田刚身上尝到甜头后,对其经验进行依法
炮制,在03年和05年两次推举非全职回国的佘振苏参选院士,但是北大在物理界不如数
学界那样一手遮天,所以这两次都没有得逞。)

转眼到了2003年,北大数学系一举推出了两个候选人,其中的张继平呼声甚高,因
为北大选票多,所以两人都进入了第三轮,这次复旦也派出了搞偏微分方程的洪家兴,
南开在陈省身先生的支持下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张伟平,此人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是国内中青年数学家中最优秀的学者,论文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加上有复旦毕业的背
景,所以一开始志在必得,没想到北大仗着票数多,公开发飚,表示复旦系最多只能上
一个,复旦派最经不住恐吓,只能全力支持谷超豪的学生洪家兴,而放弃了对张伟平的
支持,陈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他老人家只是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虽然没
有能力让某人当上院士,但是享有崇高威望,让某人当不上院士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于
是张伟平和张继平pk的结果是两人都没上成,反而是北师大搞概率论的陈木法捡了个漏
,概率论方向多年没有出院士,所以这个结果大家也只好认了。

2005年,陈省身先生去世,虽然冒出个丘成桐,但是丝毫不影响北大继续把持中国
数学界的各项资源,王诗宬的当选几乎毫无悬念,这一届的最大看点是南京大学的程崇
庆是否能上,丘成桐认为除了张伟平,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数学家只有两个,那就
是中山大学的朱熹平和南京大学的程崇庆,不过很不幸,程崇庆搞的东西跟北大的文兰
是一个东西——微分动力系统,后者自然不希望国内再多一个动力院士,于是虽然程崇
庆水平很高,但是缺少了北大的支持,最终仍然与院士失之交臂。空处的一个名额被山
大的彭实戈占了,此人为何当选?内幕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北大的关系绝对
不错。

对2007年的院士选举做个初步预测,南开方面,陈先生已然仙逝,加上03年跟北大
结下了梁子,张伟平这辈子恐怕也没有机会当上院士,除非得了fields奖,想必张伟平
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05年连名都没报,07年就更不会了,否则岂非自取其辱?北
大方面肯定会继续派张继平出马,没有南开横插一杠,张继平的当选恐怕也不会有什么
悬念。而复旦在05年没有任何斩获,07年肯定会全力出击,可以预计,07年的两个名额
势必会被这两个学校继续瓜分。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国内某重点高校数学教授时提到的,中国数学有过很辉煌的
历史,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还有陈省身,不仅自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成果,而且人
格高尚,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他
们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现在的中国数学界被一群品格低下的人所
控制,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数学也不行,所以也打压有能力的学者,通过掌控中国的奖金
和基金,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钱是投入
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反而不如以前。北大心里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一到利益关口,就以
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控着数学领域的院士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
轻人为了当院士,就低三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转引者注:夏道行是1950年山东大学数学系本科,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硕士,后来跟
着苏
步青陈建功去了复旦大学任教,所以应该算复旦派,不是杂派。


※ 修改:·ssboy 于 Aug 27 12:40:46 修改本文·[FROM:
59.66.112.*]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59.66.112.*]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8-28
一位国内著名大学数学系教授谈北大数学系在国内一手遮天的内幕

《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21期

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
——对一个著名数学教授的匿名访问


“因为选院士的时候他们可以掌控的,你去看一看,选院士,北大有多少票?现在是——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本刊记者 张欢 实习记者 钟良


应本刊的邀请,一位国内名牌大学数学系的著名教授接受了访问,向记者透露了国内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潜规则”。

尽管该教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仍然不敢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因为“这里面的内幕是你们不懂的:。

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

教授:坦白地讲,这样与你对话,会给学校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最好不要把我的名字说出来。这里有许多老师,一个项目一失去的话,整个系的发展就会受限制。

人物周刊:我知道您对北大数学系有尖锐批评,特别是在他们对国内科研基金的项目控制方面……

教授:不光科研基金了,有些大的项目(记者:比如说?),教育部、科技部啦,973计划(编者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啦,还有申报一些教育部的奖,因为评委里面都有北大的,或者他们的朋友,我们会都拿不到了。

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因为选院士的时候他们可以掌控的,你去看一看,选院士,北大有多少票?现在是——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人物周刊:这个现象您是单指数学系?还是……

教授:别的方向我不了解,数学系我了解一些。我们这么多年观察过来,这个样子下去是没有办法的。我一个海外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可以公开讨论任何人,开玩笑都没问题,但你不敢私下讨论北大(数学领域)的院士们,要是他们听到后你就麻烦了。到这个地步,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了。

人物周刊:有这么霸道吗?

教授:就是这个样子。丘成桐先生之所以恼火,原因就是这个,连丘先生这样的都敢死扛着、死顶着,就别说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了。要是没有丘先生出来说话,那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想象!

当年有华(罗庚)老在,他可以指明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他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一片混乱!因为他们的数学也不行,但是他们掌控着中国(数学领域)的发展:通过他们控制的奖金和基金,可以调节你的数学的发展方向。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

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你发现效果反而不如以前。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你又能怎么办?

人物周刊:您认为北大方面自己也意识到了吗?

教授:我想他们心里也知道。但是一到利益关口,他们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控着(数学领域)院士的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 为了当院士,就低三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人物周刊:我很难理解。

教授:我就知道一些人为了当选院士,生怕得罪北大,真是低三下四地讨好他们,(记者:比如说?)还是不提他们的名字吧。

人物周刊:他们可以做出什么牺牲来换取一个院士头衔呢?

教授:很多时候要和他们拉关系,要有意去讨好他们,比如说开会邀请他们,还有一些评奖,如果他们也在里面的话,就要有意去照顾北大,或者让给北大。想方设法地让步。说白了,就要低头哈腰,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这样。

人物周刊:您谈的是北大数学系的情况,那别的学校呢?

教授:没有实力和它抗衡。(问记者:你是指数学方向吗?)比如说清华的数学系,他们的数学也很强,有很多杰出的青年,但到现在没有一个能当上长江教授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而北大的推一个上一个。

更别说院士了。别的学校想当院士难上加难,除非是复旦的、中科院的。现在中科院也上不去院士了,基本上北大说了算,(记者: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北大拉了一些中科院的院士和他们合作。你可以看看最近评的一些大奖,评审委员都是些什么人。

人物周刊:都是北大数学系方面的?

教授:对。他们要是给了一个(奖项)给其他学校的,评选院士时(其他学校的)人就要投他们的票。各种奖项啊、评审啊,完全成了一种拉帮结派的工具。坦白地说这批人退休了,你就会发现晴朗很多,发展趋势会好很多。陈(省身)先生离开(去世)前讲的那番话,你就知道他发牢骚的缘故了。

人物周刊:包括陈省身先生这样的,都没有办法吗?

人物周刊:他哪里有办法啊?!他希望他手下那几个年轻人能够当院士,但是就是当不上。人人都知道水平够了,连北大数学系的都知道水平够了,就是当不上。他要是不让你当,你就别想当。这样就形成了了一个利益交织网。

当然他们也不是百分之百都那么差,有时候也有公正的一面,在不损害他们利益时,也有公正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觉得他们做得是很过分的。

应该有媒体监督

人物周刊:总结您的讲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那些人通过控制奖项,逼得全国高校数学系的老师们全听他们的?

教授:就是围着他们转。
离线楼主
发帖
122
啄木币
320
鲜花
4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8-29
照此文的说法,王小云接受清华双骋,对她今明两年参选院士有什么影响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