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用等速运动装置:
1.CYBEX:自1969年开始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早期的CybexⅡ+已发展至目前的Cybex6000型,Cybex在世界范围使用相当广泛,已经积累了大量科研资料,利用附件可以测定和训练踝、膝、髂、肘、肩、腕、腰背等各关节。
2.BIODEX:1985年其Ⅰ型问世,目前较新型的是ⅡAP,该装置除可提供等速、等长、等张、离心、被动等运动模式外,可提供自动程序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配以附件可测试抬举功能及工作模拟。
3.KIN-COM:1982年问世,目前新型号是OSCER,该装置运动速度0-275°/sec,力矩极限432ft-1b,被动运动仅能提供60°/sec单一速度,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不多。
4.LIDO:1983年最早问世的是Lido Digital,仅能提供等速向心运动,1986年Lido Active问世,可提供离心、向心和被动模式运动,目前尚未见到该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的临床报告。
5.其它:除上述较常见的类型,尚有Ariel,Tru-Kinetics、Physio-Tek、Hydra-Fitness Gym等多种,但这些多不能提供前述仪器的多重功能,尚无更多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
四、等速装置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等速运动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优点,为了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准确,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若干问题:
1.检查者与被检查者
有研究证实,如果检查者富有经验、态度和蔼,能取得被检查者的依赖与合作,并在检查过程中不断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则会使测定的力矩值明显提高。
被检查者对等速装置的适应能力同样影响测试和训练结果,被检查者应被告知等速运动的基本知识,并被告知测试的目的和要求,有研究证实:实验组力矩测试值吻合率达82~88%,而对照组仅60~65%。
2.测试前必要的准备活动
每次测试前,被检查者应该进行一定强度的热身活动,这样不但能提高CNS兴奋性,而且能熟悉操作程序。有实验证实:受测关节在60°/sec下全力收缩三次可作为测试前的最低活动量,否则,所测得的值往往偏低于实际肌力矩值[14]。
3.测试顺序
一般讲,应先测健侧肢体,这样既可为患侧提供基本参考数据,也可使被检查者了解测试的步骤、方法等,以减少测试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4.装置本身的问题
由于多种装置并非同一制造商生产,因此源于装置本身的问题,也是许多该类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
受试者的定位和固定影响测试结果,只有经过准确的、可重复的定位,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测试速度的选择,各类运动角速度不同,如长跑运动员膝关节角速度是240°/sec,而短跑运动员为1100°/sec,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速度。
测试装置的定期校准,多数制造商建议应每30天进行仪器的校准,而Wilk建议最好每2周校准一次,以保证其准确性。
测试数据的可比性,目前不同仪器的测量数据是不能比较的,尽管都采用相同的测量单位。
5.等速测试的禁忌情况,
有学者提出了等测试的绝对禁忌症如下[15]:
(1)软组织损伤愈合严重粘连;
(2)严重疼痛;
(3)严重关节活动受限;
(4)严重滑膜炎;
(5)骨关节不稳;
(6)急性扭伤。
作者认为上述并非绝对禁忌,可先进行等长测试和训练,经过及时治疗处理,若症状未加重,也可进行等速测试或训练。
综上所述,等速运动的出现对康复医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由于国内该类装置有限,其研究发展速度较慢,在康复和临床医学工作中,应用仍相对甚少,这还有待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Hislop HJ,Perrine JJ: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Phys Ther, 1967;47:114.
[2]沈步乙、马利华,等动测试、训练在运动系统伤病防治与康复上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4(2):42.
[3]Murray DA. Sports Exere.1986;18(6):603.
[4]Thistle HG,et al.Isokinetic contraction:a new concept of resistive exercise.Arch Phys Med Rehab.1967;48:279.
[5]Oberg B,et al.Isokinetic torque level for knee extensons and knee flexors in soccerplayers.Int J Sports Med,1986;7:50.
[6]Morris A,et al.Hamstring/quadriceps strength rations in collegiatc middle-distance and distance runner.Physici Sports Med.1983;11:77.
[7]成鹏.正常男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之力矩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6,19(1):27.
[8]Kannus P,et al.Knee strength evaluation. Scand J Sports Sci.1987;9(1):9.
[9]Bohannon RW,et al,CybexⅡ isokinetic dynamometer for documentation of spasficity.Phys Ther.1985;65(1):46.
[10]BIODEX Clinical Mangement Protocol 1989.
[11]Kannus P,et al.Strength of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s in knees with medial and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sufficiency.Scand J Sports Sci,1987;9(3):79.
[12]Lesiey H,et al.Physiotherapy,1989;75(12):737.
[13]Glasser L.Effect of isokinetic training on the rate of movement during ambulation in hemiparetic patients.Phys Ther.1986;66(5):673.
[14]马利华.等动测试应注意的问题.山西体育科技,1988;4:35.
[15]马利华、姚颂一。等速测试在肌肉力量评定上的应用,体育科学.1993;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