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时间7月13日22:10分,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奥过程中,北京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
在全球环境及生态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主题。所谓“绿色”,即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零污染或低污染。而举办一届奥运会,修建场馆,修整市内公共设施是必需的。如何在进行奥运工程时实现绿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个人认为北京奥组委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实现“绿色”:
一, 合理借鉴
百年奥运,各个国家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对北京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实早在第17届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上,挪威奥组委就注意到将环保与奥运联系在一起。当时主要采取了诸如对所有冬奥会的比赛场管进行严格的环境审计,使用以电池制冷的制冰机等等。从此环保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重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被公认为上一商业色彩最浓的一届奥运会。然而美国人在赚足美元的同时也没忘了环保,亚特兰大自愿在1996年奥运会时执行新宪章,提出了自己有关垃圾、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计划。组织者认为,占地21英亩的奥运百年公园、新建的节能水上中心和交通系统是其环保努力成功的证明。
其实更好的借鉴来自于2000年的悉尼和2004年的雅典。2000年为了保护一种生活在沼泽地中的濒临绝种的青蛙,悉尼组委会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为此多花费了40万澳元的经费。当然我国的国情与奥运经费的限制,可能不允许我们像这样为了环保而花去大把的钞票,但澳大利亚人的环境观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可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合理规划,力图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而雅典则是节俭奥运的最好范例。希腊人将多数新闻中心变成了帐篷,这使在奥运会时占用的土地可以在今后得到最大的利用,同时大大地减少了修建场馆的经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场馆的回复利用无意具有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意义。
学会借鉴,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使我们能更好的实现绿色与奥运的统一.
二, 注重细节,合理规划
究竟什么才是绿色奥运?在我看来“绿色”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北京是一个城市只能极度集中的大都市,城市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现在的北京,与绿色奥运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而留给我们改变这一现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做好“绿色奥运”的主题,光喊喊口号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注重细节,抓住每一个细节。例如我们在修建奥运村时,可以多使用一些新型环保材料;用一些废品(如易拉罐,玻璃瓶等)做奥运村内的主题雕塑;在新闻中心及运动员公寓使用再生纸等等。
作为北京奥运建设的决策者,北京奥组委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在场馆建设前,必须严肃评估场馆的环境效应。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绿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预算。同时北京奥组委也应注意和其它各个部门加强联系,共同建设绿色北京。
三, 注重宣传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大多不具备与生态城市建设方案决策,监督生态建设进
程及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能力,或者说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差。假如市民的意识很差,纵使奥组委如何努力,也是徒然。因此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是实现绿色奥运最为重要的一环!
社会中不可能全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作为奥组委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奥组委应该利用起电视,网络,平面广告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同时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歌曲,相声,短剧等去各个社区巡演,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奥组委应向市民宣传奥运集体意识,一旦将奥运变为所有人的奥运,那么何愁大家不尽力去维护?另外可以利用学校对青少年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使“绿色奥运”真正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市民的环保意识是绿色奥运的基础,合理规划是绿色奥运的前提,合理借鉴是实现绿色奥运的最好方式,而细节则决定着奥运的成败。
2008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我想不仅仅是体育的盛宴,更是一次人文的盛会。到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北京。北京如何当好2008年夏天世界的主角,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相信08年奥运会必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一定是“人文,科技,绿色”完美融合的奥运会。
期待绿色北京,期待绿色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