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篇朋友的文章上来吧,虽然他的一些观念不是我赞同的
暗眼看安妮
I 凌晨,接近四点。这是一个暧昧的时间,而我是一个喜欢暧昧的人,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享受
着独自清醒的快乐。你们在睡梦里,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荒诞的,温暖的,可怖的旅行,而我,则看着你们的睡颜,微笑着写下一个又一个象是梦境的文字。
安妮,这个已经被提过多少遍的普通的名字,因为一个女子的文字而具有了许多特殊的意义。但我却觉得这两个字已经如同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样,变的俗不可耐。一件事情如果被重复许多遍,那么它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剩下的都是坚持而已。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就象演员表演一样,在排练过无数遍之后,那些动作,语言,表情,都成为一些毫无实在意义的符号,作用仅仅是完成一个节目,一个取悦观众的节目。安妮的笔下,白色棉布裙子,棉质T-shirt,灯心绒裤子,香烟,酒精,咖啡,Starbuck,必胜客,500毫升男用Kenzo香水,帕格尼尼,黑色蕾丝内衣,细带凉鞋,抗抑郁药,这些意象不知疲倦的在安妮的文章中出现,象是烙印,商标,更象是图腾,安妮特有的标志。就如青岛啤酒商标上的栈桥,人们如果看到了栈桥,首先会想到的是倾倒啤酒,而不是青岛海边的小亭子。在这些的意象后面,是告别,重逢,做爱,争吵,背叛,割腕,坠楼,很少的温暖,即使有,那也只是在回忆里面,年少时生活的残片嵌在大脑里面,时不时地刺激着麻木的神经。如果说这一切包含了什么,我想,应该是,绝望。
大概是在高二的时候,我看到了《八月未央》。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同学之间都互相讨论,那时候,安妮是一种时尚。而我,只是觉得很熟悉。不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应该是藏在骨子里的阴暗吧。全文有两句话,好似咒语一样,笼罩在心头,“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爱的人不在我的身边。”“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呓语般的句子,在不经意间攻破了心灵的防线。“男人是不可靠的,你要跟我在一起。”未央知道乔爱着朝颜,就象自己的母亲爱着那个男人一样。而她爱着她们,她要让她们摆脱男人的阴影,方式是要她们脱下鞋子,只是手段过于的激烈。而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前,乔脱掉了鞋子。那一瞬间,我想,也许乔也是爱未央的,所以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乔和未央一样,都是阴暗的女子。人生最遗憾的事,我想大概就是自己最美的时候,自己的爱人不在身边。女人总是想把自己最美的时候展现给爱的男人,这也许就是女人不知疲倦的逛街,热衷化妆品与减肥的原因吧。
一直认为安妮最成功的作品是《告别薇安》。在那里面,安妮开始成为了安妮。一个自私的咖啡男人,乔,VIVIAN,还有薇安,以及其他的,模糊的影象,以一个规则玩着一个欲望的游戏。其实他(她)们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感情,为了自己的享受,为了自己的空虚,躲避着,试探着,获得了,又失去了。最后只有薇安还是薇安,因为她没有现身,因为她要遵守自己严酷的规则,虽然它毁掉了好多东西,但是那一切与她无关,她只是要从网络的虚幻里找得一点安慰的快乐。“只要有一个人能坚持到最后。这个游戏还是会完美。”我一直以为,如果最后男人见了薇安,不管事情怎样发展,整个游戏都不再完美了。因为网络的虚幻,我们才觉得它安全。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心事,甚至是隐私,告诉一个陌生人,因为网络是如此脆弱,遇见然后告别,不会再有联系。很矛盾,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再后来,就是《彼岸花》。我对安妮的长篇的兴趣,远远大于她的短篇,因为短篇就象是家常菜,口味吃来吃去都是一样的。而长篇则是大餐,会做的用心,当然也就会去细细品味。其实,我怀疑自己是懒得去品那些简单的菜肴,虽然也有滋味,但从未认真对待过,只是果腹而已。在《彼》里面,娟生,一个众人羡慕的成功女子,衣裳光鲜,事业有成,但是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承诺,一枚戒指,到最后只有一张用她自己的钱买的,他送给她的CD。自始至终,“我”只是个旁观者,偶尔也穿插一点自己的感情,比如那个爱尔兰男子,比如“我”养的那些不会悲伤的热带鱼。娟生走了,带着那晚男人怀抱的体温走了,其实她只想跟他在一起,不管是看烟花,还是在下雨的夜漫步街头,她其实是需要一个肩膀的,只是那个肩膀给不了她足够的依靠。她错了吗。或许是的。但是,拒绝改变,哪怕是爱自己一点点。固执,总是隐藏在我们的骨头里面,隐隐作痛。
对于《蔷薇岛屿》这个长篇,我倒是不想多说什么,一篇游记,只是里面夹杂着安妮回忆父亲去世的情景,算是另外的一种文风吧,里面充满了遗憾,父女之间的隔膜。一直到最后,亲情
才得以相通,只是那些美好的许诺都实现不了,因为没有时间了。游记的文笔明显的有杜拉斯的痕迹,但只是形似而已。她缺少杜拉斯的力量。
记忆中最清晰的短篇,《暖暖》。文章的感觉也像题目一样,少有的温暖,虽然还是有遗憾,但是都是淡淡的,安妮很少写这样的文字,没有死亡,也没有那么多的意象,有的只是一个安静的女孩的模样,暖暖。经常翻看这篇文章,嘴角总还是有微笑。在爱过之后,把他忘记,然后嫁给一个爱自己的,能够依靠的男人,安定的过完剩下的日子。最普通的幸福,也是最奢侈的。
《七月和安生》,不知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这个最早看到的长篇。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份友情,两份爱情。独占欲,人性中的又一个劣根。我们总是通过对某些事物的占有来确定自己是幸福的。只是,有些东西不是可以分享的,比如爱情。美丽而温柔的七月,她的生命是平稳的,美好的,如果没有安生出现而抢走了她的家明,那么她的一生将会是完美的,但安生却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她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安生让她快乐,但是当让出的代价是家明时,七月沉默了。安生,从小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未曾见过的父亲,和冷漠的母亲。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她成长。她不漂亮,“但是她像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直到最后,安生才通过她与家明的孩子摆脱了一切,蜕变。而七月,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的过着平定的生活。“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安妮的这两句话,似乎道出了好多幸福后面的故事,但是既然是幸福的,我们又何必去追究呢。毕竟能够幸福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不管是对谁来说。想起了安生和家明,“在幽深山谷的寺庙里,他们看着佛像。她坐在他的身后,轻轻地问他,他们知道我喜欢你吗。他转过身看着她。她掂起脚亲吻他,在阴冷的殿堂里面。”那也许是安生最幸福的时刻。
总是有人说安妮的文字黑暗,残酷,绝望。是啊,的确是这样,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字被写出来,我想,大概是安妮有着太多的希望,而希望往往是人在绝境中的信仰。
烟花在夜空绽放,一霎的美丽,燃尽所有的身体。熄灭后,灰烬缓缓落下,掉在地上,然后被时光践踏。其实,烟花只有在开放的瞬间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而那样的瞬间只会有一次。
昆德拉说过,如果有些事情只发生过一次,那么它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人生是场烟花,而一切都是幻觉。
Never Bl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