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上世纪末的山医学生,我以前弄那个与山医有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的贴子时注意过这部小说,但出于种种考虑没有介绍。
百度有这个小说的贴吧,按照贴吧上的说法,该书的作者离开山医后赴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的一家不错的单位,基本上算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该小说是与《北京故事》(改了个电影叫《蓝宇》的)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同性恋文学作品,成书较早,当时我国的同性恋人生存空间比目前要恶劣,比今日更多的同性恋者把自己深藏着,因此传播范围有限,目前影响并不大。粗略的看了一下,作者的文字虽然运用的并不是很成熟,但字里行间还是挺真诚的。头几章描写的新生生活也很写实,描写的那个宿舍生活感觉非常温馨……后来就温馨过头了。作者毕竟不是专业搞文字的,至少对我来说这部作品缺少扣人心弦的东西,前几个章节后看了看就直接翻到结尾了。尾声部分,书中人物并不像常见的情感悲剧那样,有一个过于戏剧化的结尾,像死上一个或者是出国什么的,而是与同生分手后和异性组建家庭、生子,过上了貌似正常人的生活。在尾声中,提到了一个有葡萄藤的院落,住着一对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我看到这段后很八卦也很不厚道的想到了西村,水塔附近。
如该小说反映的那样,在我国,多数同性恋者最终无法像常人那样享受生活应有的乐趣,甚至至死不敢面对自己的性趋向。据估计,我国女同性恋者占全体女性的比例大约在3%左右,男同性恋者占全体男性的比例大约在1%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一些社会对同性恋者比较宽容的国家和地区5%~10%的数字。但即便按照这个较低的比率估算,仍有数量可观的同性恋者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如何认识、对待同性恋,如何与同性恋者相处、保障其正当权益,应当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