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庆,男,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6月出生,山东寿光人,1982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现任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研究治疗中心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医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肿瘤学期刊研究委员会科技论文特邀审稿人,《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卫生部医学咨询网络中心特聘专家,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自然科学技术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于肿瘤临床放、化疗研究工作二十五年,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治疗经验,良好的科研基础,较强的管理能力。1993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常见肿瘤腔内放疗的新技术,1994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Ir192立体定向间质内插植放射治疗脑肿瘤的新技术,1995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半束照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1996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高能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的新技术,199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国首台全身γ-刀临床应用的新技术,1998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新技术,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单纯肿块切除合并放射治疗乳腺癌的新技术,2000年参与了我国自己研制开发的肿瘤放疗增敏新药CMNa的临床研究工作,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偏中心旋转放射治疗的新技术,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T模拟定位配合微波刀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2003年在国内创立并开展了分组定岗、责任到人、量化管理的临床专业学科管理新模式,2004年承担了山东省卫生厅高氧输注放射增敏课题的研究工作。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厅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参加工作以来,在国内率先参与并积极推动全身γ-刀、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头颈部肿瘤半束照射、偏中心旋转照射、微波刀、CT模拟定位等多项现代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工作的开展,并已使得数千例病灶位于手术禁区的肿瘤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照射位置准确性的初步研究,改变了国内外放射治疗界对食管癌放射治疗一次方案定终身的传统观念。通过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切取活检对其预后影响的研究,改变了肿瘤临床医学界以往多年来对鼻咽癌患者从其颈部转移淋巴结切取活检的不合理做法。通过对男性乳腺癌发病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男性乳腺癌发病的Mabuchi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对Sinclair提出的放射生物效应线性二次模式的临床演变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系统归纳,得到了Thames和Flower教授的高度赞赏。对何杰金氏病放疗技术进行了大胆合理的简化和改进,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开展此项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在条形野照射技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使其五年生存率提高16.6%。选用马蔺子素对食管癌在常规放疗条件下进行增敏研究,获得了73.3%的近期疗效。通过对复春片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发现个别种类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增加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对中耳鳞癌和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研究结果,为此类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提供了临床和理论依据。采用中药提取物鹤草酚对肺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为从中药领域寻找肿瘤放射增敏剂独辟新径。单纯肿块切除合并放射治疗乳腺癌技术工作的开展,对肿瘤病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通过对食管放射性损伤大宗文献的综合分析,在国内外首次对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分类和分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新技术工作的开展填补了国内和省内医学领域的部分空白。
近年来,以访问学者身份数次应邀到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和讲学。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近100余篇,其中在中华系列杂志刊出约30余篇,有60余篇已被美国医学权威杂志Medline所收录并被其CD-ROM所珍藏,28篇已被收入《中国肿瘤年鉴》,90余篇已被国内外出版的十余部大型医学权威专着和数十种专业学术期刊所引用。承担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有4项获省科委二等奖,5项分别获省卫生厅和省医科院二、三等奖。主编《新编放射肿瘤学》、《常见肿瘤放射治疗》和《放射肿瘤临床手册》等医学专着5部,参与编写《气管外科学》、《实用临床男科学》、《临床肿瘤治疗方案》,《临床肿瘤学》和《常见肿瘤诊疗手册》以及《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等医学专着6部。带教全国各地进修学员100余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6名。在常见肿瘤放化疗结合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解决胸部恶性肿瘤的疑难诊疗问题,在肺癌、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和恶性淋巴瘤等治疗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近年来,在国内积极倡导对常见肿瘤施行小手术大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使肿瘤临床诊治规范化、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业绩曾多次被山东电视台和《大众日报》等多种新闻媒体所报道,并被国内外出版的多部名人、专家典籍所收录,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