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帮朋友聚会,听友人谈起在公园看到的一帮另类孩子。听他描述着所见的无奈:大档裤,滑板鞋,浑身上下挂满了叮当作响的闪亮链饰,发型是五颜六色的爆炸式。调侃说这就是时下最流行的非主流,越另类越牛!离经叛道是这些孩子张扬个性的表现,并且愈演愈烈。他们用这种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证明的自已的独一无二,自私、冷漠,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歧。我们在为这些孩子担忧的同时,不禁也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回到家我一个人沉思,忽然发现一个很震撼的问题。虽然会让我们这些大人汗颜,但是却实际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原来一直都在别人的母亲怀里吃奶。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成长所沐浴的氛围吧。
从小时候他们看的动画片开始,《猫和老鼠》《哆来A梦》等等,这些盛久不衰的动画片确实都很经典,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数欢笑和启迪。可是我们不禁惋惜,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喜欢的都是进口的动画片?那么我们国产自己的呢?为什么中国的动画片就不能这样的吸引我们的孩子?记起中学时语文老师说过的一件事情,他为自己的孩子挑选动画片时很无奈的表示,我非常想给孩子选些国产的优秀动画片,可是找来找去却没有几个,有的也是内容枯燥乏味。进口的动画片趣味性更高,可中国的动画片教育性太强,其实动画片就是带给孩子娱乐的,完全没有必要把大道理全部嵌入其内。中国动画片里面的人物一拍就死了,外国的动画片里的人物一拍扁了,然后竟然用打气筒吹起来又活了。相比之下,连大人都喜欢看这种趣味性娱乐性更高的动画片,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间,不局限思维。
还有看的书籍。在座的各位没人不看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吧?我绞尽脑汁想起的我小时侯看得中国作家的儿童书,只对一本女作家的《穿长袜子的皮皮》有印象。别给我说《唐诗三百首》《宋词集锦》《上下五千年》这些,那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和我们现在的出版商没啥功劳。适合我们孩子看的书是不是少之又少呢?那么中国的出版界为我们的孩子都做了什么呢?
再说吃的方面。对于中国的孩子,为什么只供给他们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为什么不让他们吃些更为可口有营养的豆浆油条,小米稀饭呢?中国的烹饪技术享誉全世界,为什么没有适合我们的孩子喜欢去的快餐店呢?不能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选择空间呢?别提德克士了,不过是肯德基的国产版,估计连我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还有现在孩子的穿衣打扮,哈韩哈日哈波希米亚,一路哈着前进。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欣喜的看到我们的孩子开始哈中了啊?不再让我不知所措满脸纳闷身边的新潮人儿是韩国来的还是日本来的?我们的孩子追着韩流、日系、欧美范儿满大街跑,我们的设计师会不会感到汗颜呢?
我们自己亲生的孩子,一直依偎在别的妇人的胸脯里,吮吸着她的奶水,接受她的爱抚。对他们本来的母亲开始日渐生疏。这对一个正常的母亲来说,都该是一件惭愧难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