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67阅读
  • 5回复

[杏林风采]纪念教授吕卓人——演绎卓越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01-10
— 本帖被 g.c.dr. 从 【医事】 移动到本区(2008-09-06) —
来源:交大新闻网日期:2006-12-06
  “他是一个好人,一个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好人,一个殚精竭虑、执着事业的好人。我们大家都为他目前的状况感到深深地焦虑和惋惜,祝愿他早日康复。”令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国际高血压联盟副主席、WHO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研究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赞许和关切的这个人,叫吕卓人。
  医学院部分学生在致郑南宁校长的信中写道:“他一直是大家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同学们对他的人格敬佩不已,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孟二冬。”
  11月3日,这是一个阴霾密布的日子,记者在午后如约来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二病区3号病室,探望和采访在此医病的吕卓人教授,希冀通过近距离的交流,去体会和感知这位普通教师、谦谦学者的胸怀和境界。
  吕卓人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陕西省教学名师。眼前的吕卓人自入院治疗以来,历经大大小小7次手术,精神看上去与记者手里背景素材中他先前的照片已相去甚远,病痛的折磨明明白白地写在他那显见消瘦的脸上。

                  鞠躬尽瘁执着前行
  今年初春时节,行医从教近40年的吕卓人终于病倒了,病倒在他所钟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
  今年2月初,吕卓人常感胃痛、吐酸水,吃了些治疗胃病的药,却未见好转,直到3月份,他才在同为医务工作者,且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的一再劝说、催促下,到医院做了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呈异常,CT检查中,又发现腹水现象。平日对自己身体状况颇为自信的吕卓人直到此时仍未在意,决意不肯离开工作岗位,后在主治大夫的强力要求下,吕卓人才勉强同意入院作进一步的检查治疗。然而,接下来的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先是意外地在吕卓人右侧腹壁检测到一婴儿头大小的肿块,紧接着在3月17日的剖腹探查中进一步发现,癌细胞早已迅速大面积扩散,布满吕卓人的腹腔。用当时在场医生的话形容,就仿佛是“一把小米洒落在那里”,甚至连原发病灶都难以寻觅,手术切除更成为一种奢望。医生的诊断是:晚期腹腔高分化转移瘤。
  见此情景,在场的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全都哭了。病房外的走廊里也很快便挤满了闻讯前来探望的学生、同事、朋友,直到深夜12点还不愿散去。
  考虑到吕卓人本身医生的身份,主管大夫毫无保留地将实际病情对吕卓人及其家人和盘托出,交待他要注意休息,积极治疗。但不久,正在接受化疗的吕卓人又执拗地撑着病体为几十名研究生上了新学期的第一节“循证医学”课。虽然还是那样的西装革履,还是一如平日的神采飞扬,但同学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吕老师正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个个双眼噙满了泪水。
  吕卓人常说:“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其实我也想和家人一起吃过饭后看看电视散散步,但是人的价值就体现在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就在做剖腹探查的前夜,他坚持为自己担任编委的《中国心血管病》杂志赶审了8篇文章直到次日凌晨。住院后,他搬来了电脑、专业资料、书籍、论文、书稿,病房成了他的工作室。“我要工作。我如果不工作了,我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
  5月初,还在化疗的吕卓人为全院外科医护人员做了3个小时的“循证医学”讲座。
  5月15日,他拖着羸弱的身体参加了关于“内源性哇巴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的专家鉴定会,并亲自进行了答辩。
  7月份,他又开始为即将于8月在济南举行的“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而忙碌,从制定会议议程、开幕词,到工作报告,他做了大量的筹备组织工作,并于7月25日在住院病区召开了预备会议。
  就是在这间斗室里,吕卓人先后坚持进行了对研究生的面试、硕士生的预答辩、博士生答辩论文的辅导、召开课题组的工作会议、查询资料以及修改论文、书稿等多项工作。就连每日例行的科室查房,他都事必躬亲。前去探望的学生看到老师手机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的完成和待完成的各项工作时,都忍不住掩面而泣。
  时间到了8月2日,酷暑中的吕卓人身体日渐虚弱,病情也逐步恶化,开始出现黄疸,继而腹水增多、胃出血等病症也纷至沓来,再后来连进食、喝水都很困难。不得已间,医院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先后为吕卓人实施了经皮肝穿刺胆汁外引流、空肠造瘘置管、胃造瘘置管等手术,以根根瘘管维持着他的日常营养需求,连接着生命的希望。

                春风化雨培育英才
  现年61岁的吕卓人出身于上海的一个名门世家。早年就读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1968年毕业后经主动要求,被分配到陕西延安地区工作,先后担任基层医院医生、院长,延安市医院医务科科长,延安市第八届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等职。1980年,放弃了许多仕途、名利上的机遇,吕卓人毅然考入当时的西安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杨鼎颐教授,从事心血管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时至今日,年逾八旬的杨先生每每提及他的这位入室弟子,还总是唏嘘不已:“卓人可真是个人才啊!”
  1983年7月,吕卓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开始了他迄今20多年的培桃育李生涯。其间,他先后承担了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妇幼卫生、高等护理、科技英语等专业学生以及留学生的“诊断学”、“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年,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他组织参加了每周五晚上的“英语角”活动。2000年后又陆续开设了“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概论”、“循证医学”等课程。其中“循证医学”作为上世纪90年代勃兴于欧美,与医学实践大有裨益、密切相关的方法论理论,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吕卓人早在2002年即率领他的团队率先研究并开设了这门课程。无疑他是这门堪称“显学”的理论及其课程在国内起根发苗的先驱者和积极推广者之一。
  大凡听过吕卓人讲课的人,无不为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出类拔萃的表达能力所叹服,由不得你为他暗暗击节叫好。提纲挈领的观点概括、细致详尽的具体分析、鞭辟入里的精彩点拨、大开大阖的叙述风格,转承起合间,透出了一位饱学之士的智慧和匠心。“听吕老师讲课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专业内容之外,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2002级学生王钰茹、张宁如是评价他们的老师及其授课。
  2003年,由吕卓人作为负责人的“诊断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他创办的该精品课程网页更是深受欢迎,几乎每天都有上千人次登录访问。他本人亦于今年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和由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分会颁发的“诊断学教学改革特殊贡献奖”。
  吕卓人认为,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人才成长道路上的“向导”。师生间有许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成分和因子。教师最宝贵也是最基本的品质应该是“无私奉献”。他甚至自己出资让研究生出去参加相关的学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他说,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成长、进步,最大的愿望就是使学生超越自己。
  吕卓人自觉地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和投射到学生身上,常常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的学术见解和人生感悟,努力做他们的良师挚友。在他的课堂上、讲座中,甚至在穆斯林学生的“古尔邦节”晚会上,你总能感受到和谐的氛围,呼吸到开放的空气,看到他快乐的身影。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弟子,当被问及对哪位老师印象最深时,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吕卓人的名字。留学生们更是经常亲切地称他为“father”。

                求真务实持之以恒
  作为一位学者,吕卓人最大的心愿和理想就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力,在专业领域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力量。
  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着一种被称之为“哇巴因”的内分泌激素,它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有着密切关联,通过干预、降低过高浓度内源性哇巴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使患者恢复健康。
  吕卓人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意识和活跃思路。早在读研究生期间,他便开始关注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敏锐地将其确定为自己学术道路上的主要方向。在《内源性哇巴因研究文集》的前言——“我的梦”中吕卓人写道:“越是严峻的挑战,越能激发我探索未知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真正的幸福是在为真理而奋斗的征途中,而不是到达终点的那一刻。我想,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能解决一个难题或揭开一个谜,哪怕得到的是阴性结果,也能使后人不再重复走弯路,应该说这辈子也值得!”
  为能更为准确地理清研究思路,把握探索脉络,受国家教委委派,他还先后于1987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次选择远赴该领域研究非常活跃的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美国马利兰大学学习深造。吕卓人及其课题组历时18年的艰苦努力、潜心研究终于结晶成丰硕的成果。今年5月,一项被评价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名为“内源性哇巴因的试验及临床研究”创新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鉴定,稍后该项成果还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并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赏。
  这项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可能为“心血管内分泌学”这一新的边缘学科的诞生做出贡献,不仅为新的抗高血压药物——“钠泵抑制阻断剂”的产业化制备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在世界该研究领域内争得了一席之地,与此同时,通过发表多达117篇的论文、参加近50次国际会议、培养了33名硕士生及博士生,形成了哇巴因研究的高水平团队,使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得以持续发展。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吕卓人一路前行,从无懈怠。他在“诊断学”领域是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分会主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专业职务和社会兼职36个,承担心血管内分泌学、循证医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方向的研究课题40项,主编或参编专着和教材39种,1991年以来获各项成果奖励7项、专利4项。今年6月,他又获得由国际华夏医药学会颁发的“王定一特殊贡献奖”。
  正如刘力生教授评价的那样:他和他的团队“始终活跃在国内外科研的第一线,不曾遭遇思路的枯竭。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这个研究组的学风,那就是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热情,在当前学术界正被浮躁所困扰之时,这种朴实的学风就更值得提倡和推崇。”
  累累硕果,从《内科学》到《诊断学》,从《临床医学概论》到《循证内科治疗学》,就像吕卓人自己的为人一样厚重可信。

                殚精竭虑甘于奉献
  吕卓人病倒后,医院成立了医疗领导小组,并对他采取了超常规、超待遇的治疗,以期尽可能地延长他的生命。
  吕卓人读研究生时的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两次前来探望。
  陕西省政协、学校相关领导也先后前来探望。
  高润霖、刘力生、胡大一等学界同行纷纷以各种渠道转达对吕卓人的问候。
  远在上海的20多位吕卓人的大学同学,委派4位代表专程前来慰问。
  交大BBS上一则“吕卓人老师病了,真可惜!他是一个好老师,我真的很喜欢他”的简短学生留言,一时间竟引来了上百条的跟贴,上了十大新闻榜。
  校内外,甚至海内外许多人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他教过和未教过的、认识或素未谋面的人们或专程前来,或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祝福……
  了解的人都知道,吕卓人是一个乐观、执着、不服输的人。病榻上的吕卓人坦陈,他并不惧怕死亡。他心里割舍不了的是他为之倾心的工作,牵挂的是他的学生。
  在师生们的眼里,吕卓人俨然就是一个“工作狂”。与吕卓人相处多年的黄若文大夫流着热泪激动地对记者介绍说,吕老师是一个永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办公室里常备有面包和可乐等简单的食物,一天休息时间平均不到6小时,每天工作到很晚,连学校教学区的门卫都感动地向深夜时分方才离去的吕老师频频敬礼致意。
  1992年至2004年,吕卓人先后担任了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职务,主管教学工作12年。工作期间,他坚持原则、忍辱负重,倾心改进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卸任后,他又积极为继任者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为了便于工作,医学院至今还为他保留着一间办公室。
  教学、科研、管理、诊病……加之许许多多事务性的繁杂工作,使多重身份,多种角色的吕卓人终日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些许空闲。“这些年来,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临时驿站,几乎每天晚上都是11点之后才回家。一踏进家门,就又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回答“诊断学”精品课程网页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妻子曹国奋这样告诉记者。
  学校一位从事医学心理学研究的老师分析道,劳累、紧张,尤其是工作、精神上的压力过大,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感叹:“吕老师是积劳成疾,他真得太累了!”人们很难想象一个诊断学权威竟觉察不到自己身患重病的事实。
  吕卓人为人谦和,处事低调。他常说,人要知道感恩,才能善良。他是从1997年起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学者,亲属中也有多人在国外生活,而百岁老父又远在上海。他有众多的理由和机会到物质生活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去发展,但他都一一放弃了。他的妻子说,老吕放不下他的事业和学生。尤其不能撇下他极为敬重的恩师杨鼎颐老先生,不能辜负学校多年来对自己的培养。饮水思源,人不能忘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自己所学、所能、所长,回报国家,回馈人民。吕卓人像一支燃烧的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装点着自己的辉煌和灿烂,演绎着自己的卓越人生,诠释着中国知识分子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注: 吕教授是七年制统编《临床诊断学》第一版副主编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医生何求
发帖
468
啄木币
748
鲜花
8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1-10
LZ,你是交大来的吗?我是交大来的,我和吕教授近距离接触过很多次,人不错,和蔼,能温和的帮助同学解决同学的困难,我就是接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1-14
引用第1楼医生何求2007-01-10 15:56发表的“”:LZ,你是交大来的吗?我是交大来的,我和吕教授近距离接触过很多次,人不错,和蔼,能温和的帮助同学解决同学的困难,我就是接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

我不是交大的,不过和他有过一点点交往,还是比较敬佩的。
离线嗯哼啊哈
发帖
177
啄木币
1116
鲜花
81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1-1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敬佩
1条评分
丫头 鲜花 +1 - 2007-01-14
离线大葱蘸酱
发帖
637
啄木币
192
鲜花
11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1-1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也敬佩
离线清风
发帖
6827
啄木币
7046
鲜花
49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1-15
致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