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和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27年4月生于重庆市。1951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留校后历任病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等职。1981~1982年赴美国Houston市Texas大学 M.D.Anderson医院肿瘤中心进修肿瘤病理,特别是电子显微镜在研究肿瘤超微结构和疑难肿瘤诊断上的应用。1984年3月~1988年11月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88年12月~1995年9月任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分院院长。1986年起任博士导师。1993年~1997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此外还担任四川省第八届政协副主席,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任委员。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和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四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现任北美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会员和国际病理学会会员。还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德医学等八种杂志编委;国外《超微结构病理学》(美)、《国际外科病理学杂志》(美)、《现代诊断病理学年鉴》(香港)编委。被四川省人事厅聘为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并被聘请为第一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西安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曾参加了十余部医学论着的编写,参加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病理学教材第三、四版的编写,2001年主编出版了第五版病理学教材,2002年和武忠弼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华外科病理学》,全书有600多万字,4000多幅图,为国内目前内容最为全面和丰富的外科病理学专着。
长于外科病理学,特别是肿瘤病理诊断,对软组织肿瘤有较深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地将电镜技术和免疫组化用于肿瘤病理诊断。在淋巴瘤方面开展了分子病理学诊断研究。近10余年来领导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生对软组织肿瘤中的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进行了分子病理学研究,这在国内外均研究较少。历年发表论文 160余篇。对软组织肿瘤病理研究获得1999年省科技三等奖,单个细胞PCR方法对霍奇金病R-S细胞起源的研究获得省科技一等奖。
已培养毕业硕士生12人,博士生16人,博士后2人。
魏于全,四川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肿瘤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个人简介
魏于全,男,1959年6月生于四川南江,博士,教授,博导,肿瘤免疫学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现任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他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七、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委员,《癌症》杂志副主编,Stem Cell and Cellular Therapy 副主编、《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委、《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特邀审稿人。
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负责建立了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室及有80个床位的肿瘤内科治疗病房。该研究室现已成为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魏于全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实践,尤其是致力于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将主动免疫治疗与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领域相结合,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将生物进化中的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此外,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发现阻断HSP70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相对无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Med., PNAS, Cancer Res., Blood, Journal of Immunol. 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为癌症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得到同行的认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要研究工作在国内完成。
目前,魏于全教授担任了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此外,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前期专项、973分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多名。
司履生:
基本信息:
司履生
生 日: 1936年4月10日
民 族: 汉族
研究领域: 基础医学
社会兼职: 历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陕西省老年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陕西分会理事,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编委,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编委,中华肿瘤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生理病理学科学基金评审组副组长。
联系方式:
电话: 029-82655191
传真: 无
邮编: 710061
Email:
shusheng@yahoo.com 通信地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详细介绍:
1981-1983年、1988-1989年曾先后两次赴美进修和协作科研。1992年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考察团赴韩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免疫病理及肿瘤免疫研究。在肿瘤局部免疫及人同种软骨移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病理方向有较多著述,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已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并参与编写《病理学进展》、《妇幼保健学》、《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等专着。现正主要从事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生物学及肿瘤免疫预防等研究,在肿瘤免疫学领域造诣颇深。已先后培养硕士生50余人,博士生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