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6阅读
  • 1回复

房子,财富,与和谐社会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6-22
— 本帖被 会飞的企鹅 从 :: 啄记茶馆 :: 移动到本区(2010-05-31) —
大 中 小
最近的几年里,“房地产”这个名词占据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视线。随之而来的,“开发商”、“经济适用房”、“房价”、“炒房团”、“调控”……成为这个时代我们熟悉的词汇。房地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的,除了一堆经济数字,更有一种观念上的冲击。



随想一、地产繁荣颠覆财富观念

随着房地产市场一二手市场的迅速发展,因房地产而直接或间接积累的财富,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进而改变着他们的财富观念。

老段——我的一个老同事,老实巴交的工人。30几年的工龄,今年大约退休了吧,工资也该有千元了,一家4口住着厂子里分得小套二,日子平淡的像清水一样——听朋友提到这个名字时,这便是我印象中的老段。可是接着听下去,才知道如今的老段早已不是这样了:住在14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除了退休金,每月还收着1000多元的房租。

“呵呵,想不到,他那么本分个人儿,也学人家炒房子。”

“没有没有,老段还是原来那样。”朋友笑着继续说老段的事给我听。

2000年厂里房改,老段买下了那个小套二,那时候大儿子等房结婚,老两口咬牙卖了“市里”的房子,添钱到当时的市郊换了两套,自己和儿子各住一套。可是没想到短短几年间,郊区已变成了中心居住区,两块房子加起来值70多万!老两口都退了休,喜欢清静,便用儿子的名,在郊区买了一套大的,用退休金和原来房子的租金供房。

“其实,咱们厂里,像他家这样的还真不少。”朋友末了说。

按他的叙述,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老段一家的资产,扣掉贷款还应该有80万——大半个百万富翁!而一个由普通工人组成的家庭,几十年省吃俭用顶多也就攒下十几万,而因为不经意间的房产置换,短短2、3年时间,他们的财富就增长了好几倍。财富的变化,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更冲击着人们的意识:“为什么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还不如人家卖一套房子挣得多?”

恒产与投资的概念正在逐渐影响着保守的中国百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勤恳工作与理性投资之间寻找平衡。住宅市场化,用实际行动震撼着人们的思维,从被动使用到主动消费,再到理性投资。听听公车上,茶馆里人们闲聊的话题,就可以知道,房地产,或者说房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财富的代名词。



随想二:迷失在都市边缘的“农民工”

“有恒产者有恒心”,当我们把城市化与建立和谐社会两大宏伟目标具体到眼前,会发现站在舞台中央的是游弋于城乡之间的那个群体——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能在城市里拥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御寒取暖的栖身之所,更是心灵归属的安宁之地。

前几天,同学老潘很兴奋的告诉我,他把城西那块15个平方的老房子卖了3万块,给农村上来的小伙子。小伙子前一阵帮他们家新房子装修,诚实肯干,人厚道……言谈间,好像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而三九天,如果你肯到建筑工地上走一圈,你肯定会看见工人们眼中的疲倦和无奈,甚至是隐含的焦躁和不安,这些我都亲眼见过。那些农民工,甘心或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来到城里。在这儿,他们与城里人一样读报、看电视甚至上网,一样坐公共汽车上班下班,一样的逛街购物,体会并学习着城市的生活,也感觉自己已经像个城里人了。

可是,如果我是他们,我心里在想什么?城市的奢华与自己生活的拮据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想要拥有一个家的理想更是遥不可及;亲眼看着一些“游手好闲”的城里人,轻易赚走大把的钞票……心理在不断的失衡中麻木或扭曲。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是最接近城市的人群;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又是这个社会最不安定的群体。城市的正常云状已离不开农民工,而他们却认为自己还不属于城市,因为在这里没有家。

家的概念,是中华5000年的血脉,“落地生根,入土为安”,背井离乡的人,更迫切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指望农民工去买商品住房肯定不现实,而几个像老潘这样的好人,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公共的力量,是否可以由全体纳税人出钱,收购一些旧房子,然后以低廉的价格补贴给农民工,实现他们有家的梦想?让他们在解决温饱后,真正融入这个城市,而固定人口的增长,社会公平的体现,即是城市化的期望,也是和谐社会的期望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wowo
发帖
1117
啄木币
1526
鲜花
11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7-09
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