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她就开始救人
54岁的钱素春是兰溪市女埠镇人,自小就生活在兰江边上。从小她就是一个有侠义心肠的人,是一个捡到一分钱交给老师都可以高兴得哼上半天歌的纯真女孩。还在8岁上一年级时,班里有个名叫盛美娟的女同学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钱素春每天都背着她上下学,一背就是三年。如今这位女同学在兰溪开了一家饭店,钱素春上一次回老家时,两位老同学见了面,两个人拉着手共同回忆起了童年时光,那位女同学至今还对钱素春十分感激。
钱素春对于水的记忆始于1955年。“那年,兰溪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洪水。我们那里的平房全被淹没了,我姐姐趴在门上,一个大浪把她冲走了。那次洪水差点也要了我的命。当时我躲在别人家二楼,后来到这里避难的人实在太多,母亲就将我递给了洪水中划菱桶的村民。递的过程中,那个村民没接到我,我一下掉进了水里,菱桶也翻了,好在那个村民水性很好,把我从水底救了起来。”钱素春回忆说。
也许是因为姐姐的死,也许因为自己水中获救,此后,钱素春只要看到有人溺水,第一个反应就是救人。
钱素春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救人。那是1959年,她9岁,在兰溪读二年级。那年夏天很热,她和几个小孩经常偷偷地到江里去洗澡降温。一天下午,她放学后与同学一起跳进兰江游泳。有位男同学刚学会游泳,本来待在河边,可不知怎么的就在河中央了。“他在水面上没拍几下,就沉下去了。”一看情况危险,钱素春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个扎猛就将溺水的男同学拉出了水面。钱素春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骂她:“你一个女孩子怎么能救男孩子?你自己命要不要了?”“说着他还打了我一顿。”钱素春笑着说。
钱素春曾先后在兰溪、德清、杭州居住,每到一地,她总能救起一些落水者,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而许多人会很奇怪,她怎么有可能救到这么多人。因为在她救人的36年里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边,而恰好钱素春的水性很好,而更关键的是,她曾有亲人溺水而亡的痛苦经历。在谈到救人时有些人冷漠观望,甚至嘲讽时,她说,他们没有真实体验过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每一条生命对其家人来说,都是无法放弃的。她说,从9岁开始,36年里她先后挽救了21个落水者,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72岁。
她救人从来不图回报
1970年,钱素春下乡插队到了德清县秋山公社,后在当地结婚成家,成家后的钱素春就住在德清英溪河畔的跨塘桥边。当时河面上没有照明,夜里不少船只撞上桥墩就会发生侧翻,住在河畔的钱素春只要一有动静就会飞奔出门跃入河中,成了一位生命的守护神。某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有个四十来岁的汉子载着一船从武康换回的木柴回家去,船不慎撞在桥上翻了。当时已经八点多钟,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后,已经躺在床上休息的钱素春马上冲出家门跃入河中,把那个汉子救了起来。这时,船上所载的木柴全都漂在了水面上,那汉子心痛不已,钱素春顾不上全身湿冷,又跳入河中帮他打捞木柴。就像每次救人一样,事后钱素春也没有问那人的姓名、住址,那位被救者后来曾登门道谢,并接钱素春和她小女儿去他家做过一次客,救人从来不图回报的她如今只依稀记得那位被救者住在东庄桥。
1971年的一天,已有8个月身孕的钱素春夏天照常到河里摸螺蛳,村中有个叫熊来英的9岁男孩也在一旁摸螺蛳。熊来英不小心踩进了水闸坑里,水面上只隐约露出一双小手。钱素春拼命钻到水里,一把抓住熊来英的头发往岸上游。由于怀有8个月身孕,钱素春身手不及平时矫健,呛了好几口水,好在肚子里的孩子没事。今年已四十多岁的熊来英遇到钱素春常常说:“要不是你救我,我早就没命了。”熊来英长大后一直与钱素春保持着联系,有时候还提着礼品来看望她。钱素春对他说,我不需要你来谢我,如果你愿意做些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在钱素春的影响下,熊来英也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近年来已捐助了多位尿毒症、白血病患者。
1984年,钱素春在浙医一院做护工,有位来自丽水的男子眼看已经没救了,钱素春却始终不愿意放弃,而是坚持一遍遍为他做人工呼吸,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该男子最终被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浙江日报》对此作了报道。1987年10月1日,西湖燃放烟花——这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次规模空前的烟花盛会,钱素春当时就住在杭州。晚上7时多,随着第一个烟花的升空,人群就黑压压地往前挤,因为湖边没有护栏,不断有人掉进西湖。钱素春顾不上看烟花,只要一有人落水她就立即跳下去救人。深秋的湖水很冷,夜晚的秋风吹得浑身湿漉漉的钱素春牙齿打颤,但她一直坚守在断桥边。那一夜,她共救起了八位落水者。
一次去千岛湖旅游,一对来自上海的夫妻在上船时不慎滑落水中,钱素春将他们救起后,他们非常感激,请钱素春吃了饭,还硬是塞给了她30元钱。还有一次,钱素春在杭州曲院风荷景区游玩,突然,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出护栏,整个人头朝下倒插在了淤泥里,钱素春连忙跳下去将小男孩拉了起来,又帮他把身上的淤泥冲洗干净。
1997年腊月廿四的早晨,河面积了薄冰,有一个男子落水了。钱素春不顾生命危险,脱掉外衣纵身跳入水中。因为天气太冷,她在刺骨的冰水中折腾了许久,最终坚持不住上了岸。落水者的家人苦苦相求,请钱素春救人,钱素春灌了几口白酒后再次下河救人。当钱素春终于捞起这个年轻人后,溺水者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一样,她抱着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仍不停上前做人工呼吸,完全不顾自己仅穿着湿透的短裤、棉毛衫,浑身冻得发抖。当确信人肯定已救不回来后,从来没有失手过的钱素春一时心如死灰,她哆嗦着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任朔风吹干了自己的眼泪。
钱素春一次次下水救人从不图回报,一些被救者感激涕零送她钱物,她一概回绝,实在拒绝不了才象征性地收取3毛、3块3毛,最多的一次就是在千岛湖收了30元。三十多年来她共收到了380元感恩款,全放在一个储钱罐里,最后委托媒体捐赠给了慈善部门。2004年9月3日晚上10时,央视10套讲述栏目以《储蓄罐里的生命》为题报道了她36年来舍己救人的事迹。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授予钱素春“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奖”; 2006年9月她被评为湖州市爱心好市民。
爱在她心中扎根
2002年,钱素春家搬离了河边,下水救人的机会也少了,她便开始义务献血,至今已献血2000毫升。2006年,上了年纪的她用辛苦打工积攒的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素春热心好市民奖”,她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为社区居民服务。干元镇居民王福仙的母亲今年88岁,腿部患功能性水肿已有三年,是钱素春用5帖中药将她治好。钱素春还用自己配制的中药帮别人治疗带状疱症,从来不收取分文。钱素春家楼上有位老人今年77岁,与一个患病的女儿相依为命,家里很多事情都是钱素春在帮忙张罗着。去年12月3日下午,老人突然昏迷,当时正在义乌的钱素春获悉后立即赶回德清,陪了老人一个晚上,次日她又张罗着把老人送到了浙医一院,并为老人安排床铺、跑前忙后。
2003年4月,钱素春因阑尾炎开刀住院,有位来自三合杨坟的赵姓妇女和她在同一个病房。钱素春看见对方的饭菜缺少营养,就主动让丈夫在给送饭菜时为那位病友也送一份。钱素春出院以后,不顾自己身体虚弱,坚持为赵姓病友送去一日三餐,还把她的家人请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耐心宽慰他们,令那一家人十分感动。近几年来,钱素春无偿献血,为社区服务,为市民免费检查身体,为宣扬正气而设立基金……她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她的爱心之旅。
钱素春,一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妇女,却从兰溪到德清,从德清到杭州,走到哪里,好事便做到哪里。36年救了21条人命,遭遇了种种挫折与磨难,仍旧忘我地投入。她没有多少钱,没有退休工资,却要设奖鼓励他人做好事。她什么好事都做,只要看到了,只要有能力,她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钱素春曾说,她救人完全出于一种本能,如果要说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会游泳,就这么简单。她救人的时候根本就不容自己多考虑,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把人救上来,如果多考虑一秒钟她有可能就不会跳下去了。她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每次救人成功回家后,她都要一个人喝上半斤白酒,一是庆祝自己又救了一个生命,二是庆幸自己安然返回没被淹死。她说,做好事的感觉真的是很舒畅。
毫无疑问,钱素春还会继续做好事,她的爱心接力还会延续下去。也许,我们面对奇迹的时候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当我们对一些人的忘我奉献精神无法理解时,听了钱素春上面的这番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住在水边的人有千千万万,为什么屡屡救人、救人屡屡成功的只有钱素春。